第432章 外西北產業計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即便目前華夏內閣已經依託華夏西北戰區的軍事力量制定了相關的產業計劃,最快也需要第二個五年才能實現外西北的收支平衡。

外西北三省的主要發展方向無外乎工業,其次是畜牧業。

工業依靠著即將建立的軍工業可以為遷徙到西北的民眾提升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甘陝豫晉的移民抵達西北之後主要的產業也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外西北的產業有哪些,華夏在另一個時空已經給出了答案——水果、棉花,無外乎這兩種。

瓜果的種植需要時間培養,在短期是根本看不到效益的,在中期的收益也不會太高。

棉花這樣的一年生作物就成為了西北基礎產業的重要一環。

華夏在近年來一直都是出口生絲,棉花的短缺因為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進一步短缺。

以往華夏人多穿粗布土布,沒錢的民眾很少換新衣,所以可以自給自足,現在誰家逢年過節不置辦一身新衣服?

根據華夏海關的統計,1911年華夏進口的棉花就達到了三萬噸。

因地制宜在西北種植棉花,不僅可以彌補華夏在國內的華夏需求,減少資金外流,還能給西北提供特色產業。

其次是西北的畜牧業,雖然西北多為沙漠戈壁,但在伊犁河谷和一些綠洲盆地,依舊有著放牧的基礎的。

崑崙、北庭兩省以棉花種植和水果種植作為基礎產業,嚴禁放牧破壞生態是西北平定之後最為基本的國策。

而在水土相對豐茂的伊利省,華夏要求在當地發展畜牧業,以此彌補西北肉類需求的不足和為軍區提供肉食,順帶著成立食品加工廠。

這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韋珣將各族八旗驅逐到外西北之後,原本就只能勉強自給自足的西北多了一百多萬人,而且都還是有放牧傳統的傢伙,自然對本就脆弱的外西北的生態平衡造成沉重的打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滿清的各族八旗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飽肚子,他們可不懂什麼生態平衡,只會為了食物擴大放牧規模。

他們的到來比起蝗蟲過境還不如,小型的綠洲消失化為戈壁,草木被牛羊馬匹啃食。

如何讓外西北修養生息目前華夏的林業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除了在消失不久的綠洲和擁有水源卻被破壞了生態的地方種植樹木林區之外,也就可以在政策上做出傾向性決議。

有時候韋珣都在覺得自己受後世的影響太大了,在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就想著搞環境保護、動植物保護、搞生態恢復。內閣也覺得有限的資金不該投入到這些地方。

然而他卻是知道,動植物保護是必須要做的,否則消失的動植物想要重現於世幾乎是比死而復生難。

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那更是宜早不宜遲,在沒有沙漠化的情況下搞生態恢復的成本比起在沙化地區的成本低了何止百倍。

以糧食種植為根本,以畜牧業、棉花種植、水果種植為基礎產業,以軍區需求的物資為技術產業是華夏給西北地區制定的發展方針。

至於葉尼塞河以東新獲得的廣袤領土,哪怕是移民總署開出極為優厚的待遇,也只有少部分的人願意移居到瀚海以北。

最根本的原因是華夏和沙俄的戰爭並未結束,隨時可能因為戰局變化他們不得不逃亡或者身死,其次是瀚海以北是比外東北更加苦寒的地方,比起南洋、外東北這兩個選擇,瀚海以北的移民熱情自然是極具下降。

在沒有人口的情況下,華夏在北方戰區的補給物資都要從國內運輸,加劇了鐵路運輸的壓力不說,更是會讓北方軍區很容易受到沙俄的哥薩克騎兵威脅。

依託伊爾庫茨克建立基本的農業生產和畜牧業,這是華夏確定下來的發展方向。

之所以不建立工業除了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之外,韋珣和內閣也在擔心在接下來兩大陣營的對抗中出現變故,讓協約國得天之幸佔據上風,最後成為被沙俄利用反攻華夏。

尤其是在沙俄獲得白頭鷹的支援之後,這個工業和財政都極為雄厚的國家極有可能加入協約國,華夏自然絕對不會冒險。

兩次和沙俄的戰爭都是因為沙俄的補給不足才雖然艱難但卻穩如泰山的取得勝利,所以這個險不值得冒。

與其在伊爾庫茨克建立工業,還不如擴建鐵路增強運力來穩一手。

而外西北和北方的移民難題,讓華夏內閣不得不下達第一個強制移民法案。

法案規定在華北,甘陝、豫魯徽、湖廣等省份,各村必須要完成指定的移民要求。

華夏自古就有官方組織移民的傳統,雖然規模大小不一,但實際上遷徙是不斷進行的。

就像韋珣所在的家族,因為時代的原因,從原本的發源地豫省滑縣到後來的華中、關中再到後來的湖廣,再到現在的黔省,幾千年來不斷的遷徙。

安居樂業故土難移是華夏根深蒂固的思想,但在官方的強制命令下,依舊有著大量移民被主動或者被動的送往北方和西北。

······

和幾個堵住自己的部長副部長交換了意見但並未做出什麼實質性的財政偏向之後,韋珣終於是回到了元山。

他的回來讓幾個貴妃和陳秋怡都沒有什麼驚喜的成分,畢竟年關到來,他們更多的精力放在置辦年貨上。

像是維多利亞·露易絲,因為不瞭解也沒有過過年,便找了個德國的建築大師在原本的中式園林旁邊修建一個別墅,打算以此作為她的居所。

原本她是打算在新幾內亞居住的,但韋珣只說兩了兩個問題:“新幾內亞在夏天多熱你不知道還是沒人和你說?你到那邊了我們的關係又算什麼呢?”

話雖然是在關心維多利亞,實際上卻是提醒維多利亞雙方的聯姻雖然是聯姻,但不應該只存在於形式。

不論是韋珣還是維多利亞,都需要為這場政治婚姻誕下子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