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財政預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財政預算,這個事情韋珣終究還是沒有逃過,他也知道逃不過。往大連軍港視察更多的是表示對潛艇部隊的重視和不願意在各部門爭奪的時候作難,讓他們自己商議個大概,最後他再根據接下來的規劃做出傾向。

在大連軍港視察了虯型潛艇之後,才從天津登岸就有侍從室侍從說有哪些部門的部長在等待。

這件事情讓韋珣很頭大,在不到兩年的戰爭中,華夏欠下了將近十億英鎊的國債。

按照和德奧意三國的約定,價值兩批八億英鎊的外債要在五年後歸還第一期三億,之後五年每年一億。

借款的時間是1910年二月,在三年後就要歸還三億英鎊。這還只是同盟國的債務,華夏銀行二十億華元的價格卻是需要每年歸還四億華元,更是讓華夏的財政少了一大筆。

1910年因為華夏和日俄的戰爭,市場積極活躍,工廠產值大部分都是**全開,財政收入達到了十九億五千萬華元。

而在1911年,因為戰爭規模更大,華夏在北方的反攻進一步加劇了物資彈藥的消耗,財政收入突破了二十億八千萬。

畸形的戰爭經濟導致的市場繁榮顯然會讓1912年暫時息兵罷戰的華夏財政收入減少。

所有的部門都希望在今年財政寬裕的時候多要一點經費完成更多的專案,元山的寓所不論是韋珣在與不在,總會有幾個部門的部長或者在外面等待。

從現法上來說,華夏的皇帝確實是有對財政預算的建議權和駁回權。權力下放成立內閣,建立虛君實相的君主立憲制不代表韋珣放棄了財政大權。

這一手主要是為了避免在數十年後他的子孫沒有財政大權在手,被完全的架空。

其實架空皇帝並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但華夏特殊的國情會導致野心家嗅到機會,進一步削弱皇室甚至取而代之。

即便沒有這個想法,韋珣也擔心華夏會像後世烏克蘭一樣,兵精糧足反而因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忽悠最後一蹶不振。

近年來,韋珣並未對內閣制定的財政預算多加干涉,最多也就在工業、軍事、戰爭儲備等為未來戰爭做準備積蓄實力的方向做出傾向性的調整。

這一次如何將二十億出頭的財政收入落入實際,韋珣其實在心中已經有了打算的。

西北建立工業儲備戰爭物資,組織移民,恢復生產,兩年內每年最少需要兩億。

而為了減少財政收入,對於服役中的士兵,也要大量的退伍,將三百三十五萬的陸軍縮減到一百八十萬。

同時交通基礎建設,在1912年開始計劃修建國道,溝通諸省。這個計劃是為了促進市場繁榮,但基建需要的大量金錢顯然不是華夏一時可以拿出手的。

華夏將會從財政總收入中拿出五億華元,然後釋出交通建設國債,設定收費卡點償還債務。

為期三年的交通建設預算總金額為三十二億華元,國庫出的金額第一年五億,第二年三億,第三年兩億,剩下的二十二億自然要釋出國債的。

兩大計劃就花了七億,加上三億華元的戰爭物資儲備,公職幹部工資兩億五千萬,裁軍退伍補助及部隊維護加起來將近八億(軍費7.8億)。

如此一來,財政收入就被分了個乾乾淨淨,而且這些還都是不可能削減的支出。

剩下的教育部、工業補助、林業部、環保部、各個科研小組加起來,需要的預算資金達到了五億六千萬華元。

其實工業補助、林業部、環保部、各個科研小組這些需求的資金不算多,總共也就一億兩千萬,剩下的四億兩千萬更多的是來自教育開支的壓力。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第一批初中生即將畢業,華夏各地的高中學校擴建和擴充師資力量也已經完成,教師和教育的經費都提升了不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接下來還要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大學人才的培養,加大留學生的規模。

韋珣知道教育部要求的經費四億兩千萬真的是不多,但華夏的財政收入就那麼點,顯然是不夠的。

二十億出頭是華夏的財政收入,但額外的收入還是有一些的。

華夏皇室的產業在1911年繳納了將近八千萬華元的額外收入,臺島的財政也將歸還給國家,南洋六省也將從投入發展轉到收穫,在葉尼塞河以東及西北獲得的礦產、戰利品也能折算不少。

林林總總算下來,其實在1912年華夏內閣額外籌措六億的經費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但財政撥款提高容易,減少是極難的,除非是特別撥款,否則在國家發展的時候,極少有降低財政撥款的事情。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華夏需要為未來啥時候發生都不知道的世界大戰儲備戰爭經費。

計劃儲備二十億英鎊的戰爭經費也只是計劃,實際上能儲存二十億華元都是在做夢。所以韋珣已經開始憂慮華夏在開戰之後的經濟情況。

即便是按照華夏財政部的估算,華夏在1912年年末的財政收入將會達到23億,韋珣也知道華夏沒有錢財。

不論是長期投資的教育支出還是短期投入的工業支出,都是壓在華夏財政上的重擔,而且還都是半點不能打折扣的。

如何賺錢就成為了韋珣最為上心的事情,甚至最近一段時間韋珣連準備年貨都沒有太大的興趣,每天不論是吃飯還是走路,都在思索如何賺錢。

其實華夏的財政收入比起滿清已經是顯著的提高,比起一億多兩靠著壓榨民眾財富獲得的畸形財政高漲,華夏緊靠著發展工業就達到了兩億英鎊的收入,讓華夏的財政收入在短暫的低谷之後一躍翻了一倍。

但韋珣的雄心壯志讓華夏的財政一直都是緊缺。

外西北在五年內是投入期,在第二個五年能基本維持自身的緩步發展,第三個五年才可能給華夏的財政帶來一定的收入且並不會太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