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 保加利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奧斯曼明確宣佈加入同盟國陣營之後,讓歐洲的局勢進一步緊張,保加利亞成為兩大陣營爭取的重點。

保加利亞的領土可不是後世的領土,不僅包括了西色雷斯和南加布羅多,在和塞爾維亞交界的地方也有一些領土。

而獨特的地理位置將希臘和羅馬利亞、塞爾維亞這三個絕對會加入協約國的國家分割。

一旦開戰,希臘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就會內保加利亞阻擋,大軍的配合作戰和補給、物資的互相流通,絕對會成倍的增加成本。

保加利亞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兩次巴爾幹戰爭表現的戰鬥力也可圈可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保加利亞是從巴爾幹到巴格達鐵路的重要區域,修建巴格達鐵路絕對不可能繞過保加利亞的領土。

雖然保加利亞和沙俄同是斯拉夫人,沙俄在保加利亞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一直將保加利亞當作弟弟看待。

但國家之間講究的是利益而不是感情,正如羅馬尼亞不和同一家族的德國站在一起,保加利亞也表現出對德國的親近。

不僅是因為德奧迫切的需要在巴爾幹尋找盟友,保住正在修建的巴格達鐵路,因此出了極大的利益拉攏保加利亞,更因為保加利亞的雄心壯志希望實現大保加利亞的夢想。

比起自己日子都不好過勉強站著撐大哥體面的沙俄,不能從協約國獲得巨大利益的保加利亞將目光轉向同盟國。

因為巴爾幹的利益就那麼多,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三國加入了協約國,不用想都知道所剩的利益不多了。

歷史上德國拉攏保加利亞付出的代價不小,但現在因為華夏的崛起將去年開始的戰爭中讓沙俄遭受重創,代價並不算太大。

在同盟國發來的秘密電報中,德奧意三國保證保加利亞在戰爭獲得勝利之後會幫助其實現大保加利亞的夢想,將馬其頓等保加利亞希望得到的領土分給他。

這點領土在其他列強看來不過是蠅頭小利,可以保加利亞的體量,獲得這些地圖會讓領土面積增加百分之五十五,這將會讓保加利亞成為巴爾幹的小霸王。

協約國給出的價碼就有點低了,允諾保加利亞的利益是到埃迪爾內這點地區,連伊斯塔布林都捨不得讓出來,只允許保加利亞將勢力擴張到喬爾盧。

而德國更是允諾的工業裝置、技術的支援,幫助保加利亞成立一支擁有三艘重型巡洋艦六艘輕型巡洋艦的海軍。

在羅馬尼亞、希臘都做出選擇之後,保加利亞面對

繼奧斯曼加入同盟國之後,德奧意三國立即發出聯合聲明,表示將會保障保加利亞的主權。

如此爭鋒相對的局面,讓英法都知道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同盟國在全力的備戰,準備彈藥、鋼鐵、石油以及一切可能用到的戰爭物資。

協約國也沒有坐視對手在積蓄力量,先是在東南亞、印度、澳洲、非洲等可以生產糧食及原材料的地方提高產品價格,甚至不少地方發生了“動亂”無法繼續進行貿易往來。

華夏、白頭鷹兩個資源豐富的大國以及落魄了的西班牙,北歐的挪威和瑞典在這個時候貿易成倍的增加。

僅從十二月中旬開始,德國、奧匈、義大利從華夏進口的工業半成品就上漲了一倍,價格卻因為優惠條約只增長了四分之一。

而華夏的南洋六省、東北諸省在這個時候加大了農業出口。

和其他國家出口的農產品不一樣,華夏出產的農產品都是肉制品罐頭、水果罐頭、餅乾這樣經過粗加工可以長期儲存的食品。

武器和糧食,戰爭中最為重要的兩個類別東西在這個時候成為全世界最為需要的。

南美的石油、鋼鐵、硝石等原料也在一船船的運往中歐。

風起雲湧,世界大戰已經成為定局。

因為華夏當前的力量沙俄根本無法扭轉戰局的劣勢,但卻又不甘心失敗。

在英法的斡旋下雖然雙方沒有達成和平,但卻默契的都停止對亞爾斯克的增兵。

在白頭鷹的調停下,華夏更是同意了不會對布拉茨克的二十萬沙俄軍隊發起攻擊,但沙俄在布拉茨克的軍隊必須在明年四月1日前全部退到葉尼塞河以西。

雖然不知道英法和沙俄怎麼商議的,韋珣也能猜出個七八分。

同盟國和華夏都想要先解決沙俄,然後逼迫英國人退場,碾壓法國。協約國的戰略卻是先擊敗德奧,逼迫義大利轉變陣營,然後聯合白頭鷹對華夏發起最後的進攻。

華夏廣袤的國土,龐大的人口,逐漸發達的工業都在告知所有想要和華夏開戰的國家需要承受巨大的代價。

僅僅是英法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在陸地上擊敗華夏,英國人的算盤無非是將基督世界的強國都聯合起來,一起到華夏的領土上瓜分財產。

有風險有損失大家一起承擔,無疑會讓英國可以接受。如果僅僅是目前這樣協約國中的英法日俄進攻華夏,徒耗錢糧兵力之外,也會給同盟國機會。

大家一起上,損失都一樣才是最好的做法。

在分析出沙俄不簽訂停戰協議的真實目的是在結束歐洲戰事再回頭“收復”被華夏佔領的葉尼塞河以東之後,韋珣也就安心了。

不籤訂協議但雙方為了積蓄力量面對接下來更大的戰爭,絕對不會大動干戈。

布拉茨克二十萬俄軍老兵對於沙俄來是力量的增強,這些經過戰火淬鍊的老兵會是沙俄軍隊的中堅力量。

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儘快在葉尼塞河以東的區域穩固統治,華夏同意了這個要求。

原本內閣是不同意這個意見的,但在韋珣的堅持下,勉強透過了這個議案。

韋珣也不擔心這二十萬人能起多大的風浪,如果調到俄屬波蘭的戰爭,三五個月的對抗就會讓這些人所剩無幾。

即便在亞爾斯克和華夏對抗,華夏也完全不擔心。因為到時候的沙俄必定因為列同志而內憂外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