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奧斯曼入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華夏和沙俄的談判結束的時候,黑海發生了一件比之前羅馬尼亞被保障主權更大的大新聞。

奧斯曼宣佈加入同盟國陣營,雙方締結軍事同盟條約。

這個訊息可以說極為爆炸,奧斯曼可不是羅馬尼亞和芬蘭那樣的小國,雖然被稱為病夫,但實力卻依舊不俗。

奧斯曼的加入,德國建設巴格達鐵路的計劃自然可以更順利的展開,而對付沙俄和非洲的英法殖民地的時候,奧斯曼絕對是急先鋒,可以承擔不小的軍事任務,牽制英法的兵力,更能從高加索地區進攻沙俄,雖然可能不會取得多大的功用。

為了拉攏奧斯曼加入同盟國,華夏、德國、奧匈、義大利都出了不小的力。

德國付出最多,不僅是提供軍事教官,更是提供軍工裝置,奧匈、義大利三國提供經濟貸款,華夏則保證未來在波斯灣駐兵不少於二十萬。

四國各展所長,迫於提升國力重整奧斯曼帝國的奧斯曼蘇丹自然擋不住這個誘惑。

尤其是華夏保證在未來一旦開戰的時候,華夏會加派駐軍。

華夏沒有加入同盟(奧斯曼看來),但和同盟一樣的幫助奧斯曼,一樣的拉攏自己,再加上華夏被多次邀請加入同盟國陣營,其中的深意自然可以猜想得到。

有華夏的軍隊在波斯灣,奧斯曼到時候和英法開戰,華夏肯定會幫忙。

有著華夏在,奧斯曼覺得同盟國贏面大,尤其是僅憑華夏就擊敗了沙俄這個奧斯曼宿敵和日本這個英國人的走狗,到時候再加上實力更強的德國、奧匈以及實力不下於奧斯曼的義大利(確實是不下於),對付英法日俄四國加上希臘、羅馬尼亞,勝算不小。

而促成奧斯曼加入同盟國陣營的主要原因就是羅馬尼亞和希臘這兩個曾經奧斯曼的佔領區域。

可以說奧斯曼不得不做出選擇,完全不可能保持中立。

沙俄是幾百年的宿敵,羅馬尼亞、希臘有領土爭議,塞爾維亞是昔日附庸,英國又奪取了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奧斯曼領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以說協約國都覬覦著腐朽衰老的奧斯曼,除了投靠同盟國,他們別無選擇。

否則一旦同盟國戰敗,沙俄就會再一次發起戰爭攻打奧斯曼,英法也極有可能趁機奪取想要的利益。

因為目前全世界可供殖民的地方不多了,好欺負的國家也不多了。以前有更富庶更軟弱的滿清執政的華夏,列強一起合謀瓜分,現在華夏崛起,奧斯曼就是最顯眼的肥肉,豬圈裡最獨特的肥豬,肯定是要被第一個拉出來殺的。

戰爭的巨大消耗絕對會讓勝利後的英法迫不及待的透過其他方式彌補損失。

與其在同盟國戰敗之後被瓜分,還不如直接加入同盟國博一把。

奧斯曼加入同盟國的訊息讓全世界譁然,原本不看好同盟國的人都覺得開始思考其中的影響。

原本韋珣和威廉二世、奧皇、義大利國王的意思是讓奧斯曼在巴爾幹發起戰爭,避開英法保障主權,從而逼迫羅馬尼亞、希臘轉換陣營。

然而奧斯曼不敢動手,擔心保障主權的英法會出手,到時候萬一德奧不參戰,很可能奧斯曼會被提前瓜分,甚至德奧也會摻一手奪取利益。

奧斯曼蘇丹的意思是要麼加入同盟國,要麼繼續中立,但你巴格達鐵路能不能繼續修我們可要顧慮英法的意見。

所以在四國(加上芬蘭)討論之後,同意了邀請芬蘭加入同盟國陣營的提案,華夏收到的只是一個會議的紀要而已。

新仇舊怨和戰勝之後的龐大利益讓奧斯曼做出選擇,讓同盟國陣營再多了一個超級兵,這讓這場兩大陣營的對抗再度進入新的高朝。

但華夏目前只是秘密入盟,為了避免被針對性的貿易封鎖,韋珣一直希望華夏在參戰之前保持一定的自由性。

只要華夏不入同盟國,資本主義的英法就沒有藉口封鎖華夏的貿易。

即便上層人物知道華夏這不過是套了件衣服,實際上早就傾向同盟國甚至加入秘密其中,他們也不敢先開啟貿易封鎖。

因為華夏這個龐大的市場讓英法資本家的商品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他們對議會、國會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而底層民眾也不會同意英國封鎖華夏的貿易路線。

在之前的貿易對抗中,華夏就因為皇室的產業被找麻煩而找英法商品的麻煩,打擊在華夏的英法貿易市場份額。

一旦貿易封鎖開啟,華夏絕對會在第一時間針對性的將英法的商品拒之門外,到時候資本家的利潤就會減少,利潤減少就意味著生產的產品減少,工廠會削減工資或者裁員,他們會失業。

雖然失業的人不一定會是他們,但卻有這個可能。

所以華夏即便再怎麼親近同盟國,只要一天不公開宣佈進入同盟國,英法想要封鎖華夏的貿易的難度也是極大的。

資本家可不會考慮什麼國家的國際戰略,考慮什麼削弱同盟國的戰爭潛力。

他們只認錢,只認利益。

或許會有小部分人會愛國,表示支援,但更多的資本家會藉著影響力去否決這個提案。

而英國法國的執政黨也明白封鎖了華夏的貿易之後,損失會更大。

比起華夏損失和德國、奧匈、義大利的貿易,他們每年僅從在華夏銷售產品的出口關稅和工廠、企業的營業稅就能獲得一千萬的稅收。

而他們一旦封鎖了華夏和德國的貿易路線,選民必然不會在下屆選舉中支援他們,因為他們給他們帶來了失業、帶來了飢餓,減少了收入降低了生活水平。

這就是**執政的弊端,一切向選票看齊,一切以連任和選舉作為最優先考慮的事情。

至於國家在未來的戰略,那是他們執政之後考慮的事情。

所以韋珣如今才敢肆無忌憚的繼續和同盟國貿易,完全不擔心英法會阻止貿易。

哪怕是英法明知道華夏是在給德奧意三國輸送工業半成品,增強同盟國的實力,也不好逼迫太緊。

現在英法的希望是拉白頭鷹入場,平衡因為華夏、奧斯曼加入之後他們的劣勢。

最好是在戰場上三下五除二,解決了德國這個同盟國最強者,讓華夏忌憚得不敢下場,再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時候回頭收拾華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