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亞爾斯克攻防戰-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十一月十八日,持續二十多天的亞爾斯克會戰總算暫時結束,冬季的來臨讓雙方的進攻和防禦都遇到了極大的阻礙,不分敵我的寒風霜雪讓士兵在戰壕中待上半小時就會凍僵。

因為華夏的士兵不僅穿著內衣、毛衣、秋裝外套和大衣,還有護耳、皮護腿、軍靴、軍帽,可以說為了抵禦寒冷真的是全副武裝,就連面部也戴上了只留了兩個眼睛在外面的棉製頭套。

出去站崗和進攻還好說,在火邊烤上兩三分鍾就會感覺原本的大衣和護腿這些將自己捂得極熱。

而沙俄軍隊,往往一個班只有三四件大衣,除了雙方在攻防的過程中才會全體出動,平時都是輪流使用大衣出去站崗放哨。

最讓陳可鈺等人著急的是俄軍因為今年寒流的提前到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俄軍快速的從浮橋渡河。

在十一月十二號之後,空氣急速降低,寒風呼嘯的刮。

而在十一月十八號夜晚開始,亞爾斯克天公做美一樣,天空飄飛鵝毛大雪。

下雪,對於沙俄和華夏都是好事。

沙俄被壓制在突出部的時候面臨華夏軍隊的炮火,不得不慢慢的撤離部隊,承認第一波的反攻失敗。

比起華夏放出的誘餌,作為指揮這次指揮的將領更知道軍心和華夏的陽謀,將原本近在咫尺的勝機放棄。

因為在西伯利亞生存了不止百年,沙俄對於這裡的氣候瞭如指掌,經驗豐富的當地人和政府很快就將會下起冬天的第一場大雪。

尤其是寒流的到來,會讓這場雪將葉尼塞河凍住。

沒有了冰冷河水的阻隔,俄軍可以快速的調動部隊向吳佩孚軍團發起進攻。

這也是俄軍放棄突出部的陣地的主要原因,甚至沙俄的軍官對這次撤退的解釋就是河面即將結冰。

不僅是沙俄開始策劃接下來的第二次反攻計劃,華夏也在考慮如何快速的結束北方的戰事。

郭松齡將北方進入冬季的訊息傳到華夏國內,和鄧仲元、吳佩孚等人商議著如何儘快結束北方戰事。

之前在突出部的以退為進,俄軍損失說不上慘重,但華夏的初步估計在八萬人左右,華夏的損失在一萬八千五百餘。

而華夏成功擊退俄軍的第一次反攻,不論是傷亡還是戰略都獲得了勝利。

郭松齡希望盡可結束北方戰事,可不僅是冬季補給困難和國內的經濟如果再打下去,來年的不少國策就會被消減預算,籌劃中的海軍二次大建也會直接腰斬一半;更是因為冬季擅長雪原襲擾作戰的哥薩克騎兵沒有了汽車機動兵的追擊牽制,很容易就會破壞鐵路補給線。

冬季的寒冷會讓汽車趴窩,就算沒有趴窩,北方戰區會因為雪水融化道路泥濘,根本無法大量通車。

為了不影響之後的華夏國策,郭松齡在十月中旬就減少了對布拉茨克區域的俄軍殘部的圍剿。

缺乏補給的俄軍殘部不僅在和亞爾斯克的反攻部隊失去了聯絡,在沒有補給的布拉斯克想要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幾乎不可能。尤其是冬季已經來臨,要不是他們從當地平民手中強行獲取了大量的毛皮和冬衣,這些只穿著秋裝甚至夏裝的士兵會被寒冷凍死凍傷。

在簡單的休整半個月之後,北方戰區以只有十三萬人的鄧仲元軍團繼續對布拉茨克保持優勢,郭松齡則率領二十三萬人的主力部隊從圖倫前往亞爾斯克,餘下的部隊維持伊爾庫茨克的周邊的治安。

因為部隊規模極大,只能靠鐵路運輸,現在抵達亞爾斯克的不到一個軍。

華夏伊爾庫茨克方面的郭松林兵團的動態終究還是被不斷騷擾的哥薩克發現,華夏專門用來處理道路積雪和鐵軌冰層的清雪車,往返著在鐵路運輸的空隙中努力為鐵路的順利運作努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襲擾中,沙俄的哥薩克騎兵興沖沖的衝到被阻攔道路無法前進的列車附近,以為車上都是物資沒有多少人員,自然是想要能拿則拿,不能拿就炸燬燒燬。

但一個個車廂都衝出一個個士兵,哥薩克這樣只裝備的騎兵步槍和手雷的騎兵哪裡是對手,幾下子就被擊潰。

幾次襲擾之後,哥薩克也明白這是華夏開始大量增兵亞爾斯克了。

在訊息傳到亞爾斯克的俄軍反攻指揮部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二十五日。

趁著郭松齡兵團的大批部隊沒有抵達,儘快擊敗吳佩孚兵團幾乎是沙俄指揮官想到的第一個方案。

被動防禦在結冰後的葉尼塞河西岸,沿河佈置防禦根本就是一個笑話,不會比在平原進行塹壕戰好多少。

而且很快就要進入十二月,到時候冬季的寒冷會進一步加劇,亞爾斯克的溫度最少也會是零下十攝氏度。

打響第二次反攻戰鬥的沙俄軍隊分三路大軍越過葉尼塞河,不斷的衝擊著華夏的陣地。

利用結冰的河面進行多點突破,憑藉優勢的人數進行人海戰術,在進入十二月中旬的時候佔領亞爾斯克東岸城區,這是他們的目的。

只要佔領亞爾斯克,城市的房屋可以安置大量的士兵營房,便於他們躲避寒冬。而在沙俄的國內,則可以藉此宣傳為沙俄反攻且取得巨大突破的好消息,讓沙俄全國上下過上一個勉強愉悅的聖誕節。

吳佩孚在收到郭松齡帶著十個師的兵力趕來增援,當即就知道俄軍很有可能會在提前發起進攻,趕在郭松齡兵團大部隊抵達之前擊敗自己。

所以他很快就改變了原有的沿河佈防計劃,改為依託亞爾斯克東岸城區和東面六公裡處的庫拉科沃一帶佈置第二陣線。

他知道俄軍這一次的反攻和上一次可以放出缺口的戰鬥不一樣,兵力出於弱勢的他根本沒法完全防禦住沙俄軍隊的進攻。

透過不斷的撤退部隊提前構築工事,他總算在庫拉科沃構築了第二道防線。

為了穩住軍心,他親率一個軍的兵力在東岸城區準備打一場城市攻防戰,委派兵團副司令祝士衍作為庫拉科沃指揮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