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庫爾圖克會戰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次和沙俄在庫爾圖克會戰,我們的勝算很大,只要能在短時間內突破俄軍防線,那麼會戰的勝利就屬於我們了。”

“唯一擔心的是遲遲不能突破,將士們就白白犧牲了。”

吳佩孚笑了笑,沒有接鄧仲元的話。他可是知道在他前一期的郭松齡外號郭鬼子,自稱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代,一門心思想著建立不世功勳。

現在雖然郭松齡大方的將突破沙俄防線的任務交給兩人,後面會不會以總指揮的身份將二人的兵團任務改成牽制、阻擊。

按照功勳的分級,同等兵力情況下擊破敵人防線戰功為最優,遭遇戰為次,阻擊戰再次,殲滅戰最次。

而即便同樣的戰況,也有幾個閾值作為評價的戰功的標準,比如敵人是日本,軍功的分量就要比沙俄的高,如果傷亡較大,等同於遭遇戰,林林總總極為苛嚴。

“庫爾圖克到斯柳江卡沒法一下子將近百萬人投入戰場,加上我們有飛艇轟炸,俄軍佈防最多也就四五十萬,加上還要防備我軍從貝斯特拉亞北面進攻,後續的預備兵力也就一半的樣子。”

“陛下一直沒有交給我什麼艱難的任務,這次正是汽車機動部隊建功立業的時候。”

鄧仲元聞言也好奇的問道:“汽車機動兵在於機動,一旦突破防線,就看吳司令的了。”

“都是為國效力,不說這個了。”

兩人回到貝斯特拉亞之後迅速佈置兵力,尤其是鄧仲元兵團,不斷補給的彈藥和補充兵員的陸續抵達,需要操持的事務更多。

華夏急於以一場大規模會戰奠定戰局的勝利,沙俄也感受到了如此緊張的戰爭氛圍。

在貝加爾戰區維持一百六十萬(實際一百三十萬)大軍整整一年,算上唐努烏梁海、中亞的部隊,將近一百八十萬。

這一百八十萬軍隊可以說是沙俄國防最為核心的力量,近七成的預備役青壯用於對華夏的戰事,先不說如此多的青壯對於國內生產的影響,光是每個月的軍餉、組建部隊的軍械、日常的彈藥消耗和食物消耗,隨便哪個都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要不是有著英法撐腰,沙俄是絕對不敢主動挑起這場戰爭的。

在莫斯科的沙皇整天都在提心吊膽,生怕他的表兄弟威廉二世腦袋一熱,夥同奧匈向沙俄進攻。

因為此時在沙俄的波蘭殖民地和特蘭西瓦尼亞周邊,沙俄僅有不到五十萬的部隊防禦。

沙皇對奧匈的戰鬥力不怎麼擔心,但德國的戰鬥力有著擊敗法國的戰績,這些年發展下來,戰鬥力絕對不會比華夏差。

這樣的情況下沙皇能睡好覺才奇怪了。

而華夏目前不斷的增派兵力,大規模運送補給,尤其是在朝鮮戰車大局已定的時候,北方戰區可以獲得更多的戰爭物資,怎麼看都將是為一場大型會戰做準備。

從莫斯科到伊爾庫茨克,一列列火車載著彈藥冒著濃煙前行。

四月20日,一場舉世矚目的會戰拉開序幕。

華夏三個飛艇從太色初明就飛到了沙俄的庫爾圖克防線陣地,雨點般的航空炸彈從天空落下。鄧仲元兵團的二百多門榴彈炮也瘋狂的向庫爾圖克進行著炮擊。

對於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來說,拼的就是雙方的士兵韌性,誰先堅持不住誰就是失敗者。

沒有任何的試探,北方戰區的炮彈爆炸的聲音從天明持續到傍晚,一波波復興軍士兵以極為鬆散的小隊陣型藉助炮火的掩護快速拉近雙方的距離。

只一天,俄軍在庫爾圖克的陣線就被擊破了一道,這在如此大規模的會戰中是極不尋常的事情。

但來自空中的飛艇部隊總是能在他們的部隊集結支援防線的時候對其轟炸干擾前行。

激烈的交戰持續到了第三天,復興軍的炮火沒有停歇,但空中落下的航彈數量顯著減少。

還不待俄軍慶幸,更為勁爆的訊息出現。

一直沒有出手的六百多門速射火炮被集結在貝斯特拉亞北部,加上兩個大隊的飛艇部隊,即便俄軍抵抗頑強,面對復興軍的炮火和一波波衝鋒依舊沒有辦法做出有效的抵擋。

幾乎沒有任何的歇息時間,炮彈的炮擊從未停止,復興軍在一天之內連破三道防線,吳佩孚兵團先頭的第一機動步兵軍成功在俄軍援兵抵達前突破防線。

陣線一點被破,俄軍還來不及重組防線就迅速被從西向東的機動步兵軍打得措手不及。

很多時候預警的訊息才傳了過來,緊接著就是一輛輛卡車運載士兵的復興軍卡車抵達。

如此戰況,讓同盟國和協約國的觀察團大吃一驚。

原本按照他們的估算,即便復興軍佔據補給和裝備優勢,一百萬人的沙俄也不是泥捏的,再怎麼也能抵抗個把月吧?

然而華夏再一次拿出新式戰術,以汽車運載的十萬步兵快速的從防線缺口湧入,在俄軍來不及重組防線的時候快速突進。

即便同盟國記載報告華夏的汽車機動軍最少三成的汽車和士兵因為汽車故障不得不原地休整,但汽車的速度又豈是步兵可以比擬的?

原本各國在沙盤上預測這次戰鬥是雙方針對一道道防線不斷的組織兵力消耗對方,磨滅對方的戰鬥意志,然後隨著沙俄某個點被突破,復興軍大舉進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隨後是沙俄從防線後面調集預備兵力將其抵擋,重組防線。

六萬多人三千五百多輛汽車在庫爾圖克後方的大平原上肆虐,俄軍的防線一點點從西向東不斷的被擊潰。

鄧仲元兵團抓住這個機會,將作為攻打庫爾圖克的後備兵力調集,從吳佩孚兵團擊破的陣線快速湧入。

吳佩孚和其麾下的機動步兵,成為了每天都成為新聞報道的頭條。

從默默無聞到如今的一戰成名,吳佩孚絲毫沒有受世界矚目的覺悟,就連英法德美的記載聯絡希望採訪他也被以正在執行作戰任務不便接待為由拒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