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兵鋒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年關將近,按照華夏傳統以及東北、北方兩個戰區的氣候,本該是息兵罷戰,畢竟過年是華夏最重要的節日。

但在1909年年底,華夏國內正在熱鬧的迎接著年關的到來,東北戰區的兵鋒卻已經直抵日軍的定州防線。

定州,此時已經成為一個極為關鍵的地點。

這裡是日軍保住安州、平壤一帶最重要的前沿,同時也是華夏進攻朝鮮中部的必經之路。

比起北面的大館、龜城僅有一條大道且山林密佈,一旦華夏攻破定州防線,復興軍就可以靠著日本在朝鮮修建的義釜鐵路(義州-平壤-漢城-釜山)長驅直入,進攻乃木希典組建的大寧江防線。

而一旦復興軍攻破大寧江,或者在海軍大修之後重新組織跨海登入,在南浦或者長淵郡一帶進行登陸,那麼日軍的乃木希典兵團將會腹背受敵。

乃木希典在復興軍暫緩攻勢等待補給和兵力補充的時候,再次調整了防線的兵力,又獲得了咸興地區獲得了五個師團的支援,總算有了和復興軍對壘的實力。

現在的朝鮮北戰場,日軍處於被動防禦一方,經過義州會戰的實力大損,誰也不想接手這個爛攤子。

因為之前兵力的大量損失,讓日軍定州一線的防禦比較薄弱,即便依靠大寧江和定州城西五公里外互為犄角構築了陣地,誰也不敢保證在復興軍重炮的攻勢下可以守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誰要是接手現在乃木希典的位置,一旦戰敗的話必然會揹負戰敗的罪名,輕一點可能是自己個人會切腹,壞一點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家族及後代受此影響從此脫離政治中心。

畢竟乃木希典只是丟了義州防線,到他們手上卻可能丟失日本在整個朝鮮北的殖民統治。

所以現在即便乃木希典多次向日本本土請辭,表示義州戰敗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希望天皇可以降罪於他,他要切腹盡忠。

但無論是手下的軍官還是國內的內閣以及海陸軍高層,甚至元老都在阻止這個情況的發生。

乃木希典在知道自己即便是求死都不能解決自己家族以後的政治身涯,也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如何防禦復興軍。

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乃木希典在大館和龜城一線防止兩個師團,不過這兩個師團都是實力大損,即便在這一個多月日本本土透過英法美三國的商船運輸船拼命的從日本海向咸興地區投入部隊和物資,也只能讓乃木希典實力大損的四個師團恢復了七成兵力。

兩個師團一個駐防大館,一個駐防龜城,採取的策略是襲擾復興軍南下的補給線,儘可能的拖延吳祿禎兵團北路大軍的進攻步伐。

而在定州,乃木希典防止了四個師團,希望在定州可以大量的消耗吳祿禎兵團的有生力量。

至於大寧江防線,日軍派遣了三個個師團強迫大量的朝鮮青壯為其修築防禦工事,為的就是以此作為後續的防線。

吳祿禎兵團一旦在定州損失慘重,乃木希典就可以從容的從定州退往大寧江防線。

因為防禦作戰的優勢,不論是沙俄還是日本甚至復興軍本身,在失去優勢地位的時候都喜歡扼守險要的地勢,依託丘陵和河流佈置防禦陣地對敵阻擊。

這也是當前全世界公認傷亡比最低,作戰效果最佳的戰鬥方式。乃木希典全然一副死守的模樣,吳祿禎除了強攻也別無他法。

尤其是日軍再次獲得五個師團的增援,在聽到這個情況的時候,他都差點摔杯子。

在詳細看完國內發來的情報之後,他也知道國家的無奈。

英法美三國不可能坐視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敗退,一副死保日本的架勢。一艘艘掛著英法美三國國旗的商船、運輸船從日本海將兵員、物資送往咸興地區。

即便華夏目前已經做好全面和協約國甚至包括白頭鷹在內的國家開戰,但只要局勢沒有到最壞的時候,華夏也不希望將戰爭藉口送給三國。

比起日本獲得支援,復興軍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一旦華夏海軍攻擊這些所謂中立國的船隻,英法美肯定會以此為藉口參戰。

而華夏海軍要等到受創戰艦完成大修,幾艘無畏艦也要在庫頁島確保日軍的徹底撤退,所以根本無法攔截三國對日本提供的運力支援。

即便有攔截的能力,不論是韋珣還是總參謀部,也不會下發這個命令。

因為攔截就意味著摩擦,摩擦就會導致衝突加劇,依舊可能會引發和三國的戰爭。

這幾乎已經成為華夏和三國的默契。

現在英法美的態度和做法看起來極為彆扭,一邊譴責華夏一邊支援著日本和沙俄,一邊又張牙舞爪的聲稱日本是盟友之類的話表示他們是在按照協約來履行盟友義務。

說白了就是你華夏現在和日俄兩國的戰爭是你們三個國家的衝突,我們只是履行盟友義務,你既然不願意接受和解,那麼大家就繼續較量一下。

而華夏這邊也是義正詞嚴的三天兩頭表示抗議,然後兵鋒卻已經直指日俄,一副達不到目的就不罷休的態度。

最後的結果就是雙方形成這樣彆扭的默契妥協,三國為日俄提供物資,提供其他儘可能的支援。

基本的態度就是華夏既然不想和談,那麼在我們三個強國的支援下華夏還能擊敗日本和沙俄,那到時候大家手裡的牌都打得差不多了再坐下來談。

吳祿禎在瞭解到這一情況之後,還和韋珣通了電報,溝通了一下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面。

在獲得韋珣明確要繼續戰爭的態度之後,吳祿禎也開始尋求如何解決乃木希典的兩道防線。

目前的大館到龜城一線,由第二十二軍、第三十一軍進攻。不過因為道路和地形,像105毫米和155毫米的重型榴彈炮攜帶不便,全部交給了吳祿禎,兩個軍僅帶著軍屬師屬的速射火炮南下進攻。

在兩個軍的優勢兵力以及日軍防禦兵力薄弱的情況下,第三十一軍快速佔領了大館北部地區,之後和駐防在大館城的兩個日軍聯隊鏖戰兩天,順利推進。不過在大館城南部和龜城北的交界的山區,復興軍遭受到了極大的抵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