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殲滅-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三個團佈防只是現在,如果復興軍願意,隨時可以從第一師和第三師抽調部隊前往支援。

投降顯然是不可能的,三個師團如果繳械投降,帶來的影響極大。不僅是朝鮮戰場的局勢會進一步崩壞,他們的家族也會因此受到政治聲望的打擊,英美對日本的支援也很有可能減少。

在三個師團的高層商議一番之後,當機立斷的決定冒著炮火向南突圍,進入車嶺山脈,從山區中想辦法向清州方向突圍,或者就依靠車嶺山脈的複雜情況,牽制復興軍的補給,破襲後續的部隊。

決死一戰的意念在日軍中散播,所謂困獸猶鬥不過如此。

做出向南突圍的決定之後,日軍在炮火中沒有集結,那完全就是等著給復興軍火炮製造戰功。只能依靠一個個傳令兵在炮火中傳達著命令,組織度的瓦解讓日軍指揮極為混亂,分成了兩大部分。

作為交戰和追擊狀態的一個半師團在炮火中無法快速移動和集結。後面沒有投入戰鬥的日軍則因為沒有被炮火覆蓋,快速向南移動。

顯然日軍打算放棄已經陷入炮火之中的兩萬多人。

因為夜間沒有足夠的視野,即便時常發射照明彈,日軍的動向依舊無法被知悉。謝汝冀也知道日軍可能向南突圍的決定,當即讓第三師向南部的防線增兵。

此時的日軍已經和阻敵部隊交戰,三個團不過三千六百人,以倒品字形佈置了三個陣地,阻擋在向南突圍的日軍前面。

這一次日軍藉著夜色,全然不顧什麼散兵突破,只有一個目標:向南突圍。

如果這個時候還顧及傷亡,那麼一旦龍雲攜帶的兩個師的援兵趕到,他們絕對會被死死拖住。

就在新昌南面響起槍炮和喊殺聲中,原本抵擋日軍的蔣光鼐正率領殘部在順天鄉休整。整整一個師的部隊現在只有三個團多一點,哪怕是在開戰前就秘密下達以營連為單位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各自為戰,明天還能搜攏多少部隊他心中也沒有底。

反正不管怎麼樣,第十八軍第一師打完牙山之戰必然要回到青島休整的。

蔣光鼐僅從北面的槍炮和喊殺聲就迅速判斷出了日軍向南突圍的意圖,當即下令僅存在三個團支援阻敵陣地。

雙方都在拼命的增兵。

日軍前赴後繼,付出極大的傷亡之後仗著夜戰射界有限,迅速突破到復興軍的簡易防線。

殘酷的白刃戰再次在新昌南部的谷地開始,喊殺和悶哼和偶爾響起的手雷、手榴彈聲音中,雙方的生命快速消逝。

第二十軍支援的部隊沒有到達,第十八軍因為距離最近先一步支援了正在進行白刃戰的友軍。

有了這股生力軍的加入,原本幾近崩潰的局勢再次穩固。

此時的龍雲正帶領部隊渡河,很快就可以投入戰鬥。

“好!讓龍參謀長負責收拾河灘的敵人,炮兵抽調一半,儘快支援南部防線,防止敵人突圍。”聽到龍雲的部隊已經開始渡河的訊息,謝汝冀安奈心中的激動,迅速做出了部署。

憑藉這次的戰功,能讓他們從中將往上將的距離更近。雖然這次集結了近四個軍的兵力,是敵人的兩倍,但依舊是個不錯的戰功。

殲滅三個日軍師團,加上在保寧被擊潰的一個日軍師團,加起來就是四個師團七萬多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今只差最後一步,只要將南逃的一個半師團殲滅,那這場南朝鮮圍殲戰就算收宮。為了解決南逃的日軍,謝汝冀抽調了十一個團向其發起進攻,主要目的是牽制敵人。

腹背受敵的日軍沒有掩體,火炮也在之前南逃的過程中被炸燬或者遺失。面對復興軍的猛烈攻勢,日軍選擇南面方向猛攻尋求突破,北面則選擇防守阻敵。

短短不到半小時,日軍在南面為了突破,已經陣亡了兩千多人,至今依舊在組織進攻。

而復興軍在白刃戰面對日軍的人海戰術吃了人數上面的虧,要不是蔣光鼐率領殘部支援及時,艱難的打退了日軍的兩撥反撲,陣線早已被突破。

之後蔣光鼐接管了南面阻擊的指揮權,更改了作戰方針,不再選擇正面阻擊,而是選擇節節抵抗,不和日軍正面對抗。

以團為單位構築簡易陣地,利用機槍、迫擊炮消耗敵人力量,不直接接戰,一旦敵人突破一兩道陣線便果斷撤退。

面對復興軍的戰法,日軍只能以人命來填,一旦拖延的時間更久,被復興軍包圍之後他們不是全體玉碎就是投降而身敗名裂。

復興軍步步撤退距離車嶺山脈僅有三公里,日軍的反撲勢頭也更猛。

北面的佔據則是一面倒,哪怕是龍雲率領的部隊都是連續急行軍四十多公里,依舊壓著日軍打。

在速射火炮和榴彈炮的支援下,日軍已經毫無組織度,不斷的後撤。

此時的他們已經知道自身的處境——他們被拋棄了。哪怕師團和聯隊層面的命令下發時斷時續,更變得極快,中下層的日軍軍官依靠著自身的素質,他們依舊選擇頑強的抵抗和反撲。

這是中西方文化差異決定了雙方在如此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如果是西方世界,在面臨被包圍的情況,恐怕投降的聲音已經出現,而現在的日軍依舊認為己方還有機會。只要逃出去,哪怕只有一個師團的部隊逃出去,他們也不算失敗。

為了能讓友軍成功突圍,日軍殘餘部隊以命換命,以傷換傷,甚至全然不顧雙方在白刃戰,讓機槍、手雷和火炮射擊。

在一小時之後,殘餘的八千多日軍完成了口袋環形防禦的簡易佈置,顯然他們是完全放棄了向南突圍的念想。龍雲的兩個師經歷急行軍,又經歷了一小時的高強度戰鬥,早已精疲力竭。

雙方的戰鬥暫時陷入平靜,如果不是日軍南北兩個部分時不時發射的信號彈向友軍宣告自己還在抵抗(突圍),恐怕軍心更加動搖甚至瓦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