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開門七件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經過張大壯解釋,秦邵才明白,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在這大明正德年紀,做生意還真沒那麼容易。

鄉下農民之所以沒有進城賣糧,讓中間商當中去利的原因,是進城賣糧的成本太高了。

大明年間做流動小販也不是那麼容易。

就比張大壯,因為戶口在鄉郊, 如果要進城賣東西,成本是很高的。

首先賣糧食,要麼牛車拉要麼地奔用扁擔擔著。

牛在鄉間那可是珍貴的大件,一般家庭是買不起的。

就是張大壯如今條件算是不錯,能吃飽,還有固定打工途徑,在村裡現在屬於過得不錯的,也還沒能力買牛。

買牛不說花費銀兩, 養牛也是需要不低的成本。

除了吃青草平時還要加些糧食,不然牛怎麼有力氣耕田。

另外,養一頭牛,像秦邵他們田地多還好說,莊稼秸稈就是料草,就那樣張大壯閒時還得割草。

普通人家為了養好牛,基本上需要大半個勞力割草料及各種照顧。

就好比前世買車,豪車買不起,普通幾萬的國產一般人都能買得起。

問題你買了之後,油錢、保養、保險,還要審車,城裡還需要車位,雜七雜八加起來,就是你買得起, 養不起。

你可能想,既然那麼貴, 乾脆擔著糧食進城就得了, 反正窮苦農戶不缺的就是力氣和吃苦的本錢。

張大壯這裡距離城內有30裡距離, 擔上一二百斤重物進城, 需天不亮就要出發。

一路辛苦不說,因為不是城裡人,進城還要交費,至少得幾文錢需要打發。

你以為進城就可以賣東西了?

不!賣東西作為小販你還得交稅。

大明也是有商稅的。

不僅一些店面鋪位需要交稅,你流動小販也是要交稅的。

對於固定攤位鋪面的商家,各處買賣之家要按月向當地官府的都稅宣課司或稅課司局繳納。

官府再給予由帖執照,每月一次點視查考,如違期不納,及隱瞞不報者,一律治罪,罰鈔一千貫。

一千貫是什麼概念,你開一小鋪還沒賺錢,就被罰1000兩銀子,很多就是傾家蕩產你也還不起。

如今正德年間還好些,各種商稅下降不少。

宣德帝時期,各種稅鈔更多,不僅各種店鋪需要交稅, 油房、磨房,包括你有頭牛幫人拉貨也得交稅,大點的車每月50兩, 小車每月10兩。

除此之外,你如果在城裡,你有空閒的院子,讓那些商人堆放貨物,也就是給商人當倉庫放東西,你照樣還得納稅,納得還不低,放得多的話,每月甚至上百兩。

如今倒是倉庫費聽說沒了,只收商人經常稅。

至於像張大壯這樣的流動小販,如遇到城市管理者還需繳納只是三四十文的臨時攤位買賣費。

且你在這個位置賣不了,換個位置說不定另外的人會繼續收。

照此,別說賺錢,你賠錢甚至把糧食搭進去都有可能。

秦邵聽了腦袋有些大,這古代人並不愚笨。

怪不得很多農戶在快餓死了,還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不出去。

原因是你出去,沒門路的話,連個毛線錢都賺不來。

也難怪那些農戶寧願便宜,也要把糧食賣給糧販子。

“爺,我覺得咱們可以開個糧油鋪。”

韓瑾蓉突然說道。

秦邵他們來田地這邊,家裡沒人,她乾脆跟著一塊來了。

“我先前去市集買菜買糧,瞭解到一些糧油鋪還算賺錢,只要辦理了由帖執照,拉相關貨物進城就不用收費,油、磨、糖、機、粉、茶、食等店鋪的稅錢是每季度10貫,大頭花費主要是門面房租,咱們有現成的門面,只需辦證就可。”

韓瑾蓉說道。

她們家是原先當地的大戶,家裡有上百畝田地不說,還有好多鋪子。

她母親的嫁妝中有就四五個鋪子,縱然沒有參與經營,她對其還是有些瞭解。

“咱們有現成的門面?”

秦邵有些不解,他們家的房子在靠裡面一些,縱然前面有些門面,但太過於偏僻了些。

“不是有祝夫子的房子嗎?”

韓瑾蓉提醒道。

秦邵這才想起,祝老頭的房子位置確實不錯,他房子在外面的一排。

房子的門面有兩個門,一門剛好臨街。

應該是原房東開的門,原先就是為了做生意或者出租門面。

原房東就是做生意的,因為有更好發展,將此處房子佃租出去,去外地做生意了。

祝老頭原先喜歡清淨,臨街那道們就沒有開過。

他臨走的時候讓秦邵幫忙照看一下書房,裡面有不少書,過季的時候要翻曬打掃一下。

至於其他房間,他還說讓他家裡其他人可以時常來住住,房子不住就會變得破敗。

秦邵想家裡人都有房間住,怎麼會去祝老頭那裡?

嘴裡應承著,心裡則想著,平時沒事幫忙打掃打掃就好了,那樣可以避免荒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今想想,倒是可以嘗試嘗試開店。

他們所住的區域糧油店並不多,有時候還要排隊買。

至於油,這鄉間不少人家也會壓油,除了自己吃,就賣給二道販,價格也是比城裡要低不少。

如今城裡做生意成分最高的就是門面,跟前世一樣,很多商戶開支最大的就是門面。

門面問題解決了,一切都好辦了!

只聽說那由帖執照辦理似乎麻煩一些,需要通關係。

這個他倒是不怎麼擔心。

到時候他找找魯主薄,問一下情況,需要打點的就打點些,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有些東西還是要花費的。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七件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秦邵覺得這糧油店的生意能做。

至於名字,他還沒拿到由帖執照就想好了,就叫:五必居!

賣米、油、醬、醋、茶五種物品,

秦邵想起前世上京就有一個百年老店是大明時期的,一對趙氏兄弟開的,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

就是賣這日常生活品的,聽說牌匾是嚴嵩題字。

找首府嚴嵩題字,這古人也挺會炒作的,且傍那麼粗的大腿,難怪能發財延續那麼長時間!

他要不要也找個題字呢?

他現在認識的大人物真還不多,祝老頭走了!

魯廉獻那性格那經歷,估計字還不如自己。

他那人不喜讀書,讓他題字說不定還以為嘲諷他呢!

至於找其他比他級別低的,在這京山地界,放著縣令不找,找個比他低一級的,這不是打魯縣令的臉嗎?

要不找興王爺朱佑杬算了!

縱然不能宣傳他跟興王爺熟識,那樣蹭臉皮,估計興王不知道會不會不喜。

但有了他的墨寶,以後傳給子孫後代那也是壓箱底的好貨!

且興王愛書法,那字也是一流!

對!就找興王爺好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