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禹治水(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堯在位七十年,感覺到有必要選擇繼任者。他早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兇頑不可用,因此與四嶽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四嶽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係處理得十分妥善,並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行決定。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績,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他於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廟舉行禪位典禮,正式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堯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後去世,“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人們對他的懷念之情其為深摯。

話分兩邊,若要問人闡截三教弟子最看不起誰,估計就要數玄都了,為何這麼說吶,因為玄都當了天皇之師,爾後又連任顓頊、帝嚳、摯三屆五帝之師,得了若干功德之力,結果硬是沒有能夠突破準聖境界,還是大羅金仙頂峰水平。

無數三教弟子都暗中思量:“這玄都還真是不怎麼滴,虧他還得了人教真傳,若是換成自己,怕是早就突破準聖境界了。”

不光是弟子們這麼想,就算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也曾今感嘆過玄都真是給老子丟人了- -!

話又說回來了,有了玄都這個前車之鑑,元始天尊算是有了一絲明悟,看來三教弟子要突破準聖境界,還得看天意,看機緣,否則玄都就是很好的榜樣。他也沒在讓廣成子一人為後面堯、舜二帝之師了,而是讓門下弟子集體出動,齊齊下山輔佐堯、舜二帝。

元始天尊這般安排,很大程度上兼顧了門下弟子,使之都有功德可拿,但也衍生出了更大的內部矛盾,那就是以廣成子和燃燈道人兩人為主,分出了兩個小團體。

廣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黃龍真人、靈寶大法師、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是一撥。

燃燈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懼留孫是一撥。

雙方暗中都在較勁,往往是誰也看

不慣誰。

言歸正傳,闡教門下為了功德之力,表面上還是和氣一團,盡心竭力的輔佐堯、舜,使之政令暢通、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卻不想,在舜後期,發生了大水患,其勢之猛,都快趕上以前那次天河傾瀉之災了。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衝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闡教門下一合計,先是派人去四海龍宮,責問四海龍王為何不管理好江河湖泊,使得水患叢生。

四海龍王自己都弄不清楚啊,他們當著闡教門下的面,戰戰兢兢的翻出各種水文記載,表面這次水患和自己無關。並且四海龍王齊齊施法,也制止不住這次水患,這就更讓闡教門下摸不清頭腦了。

既然和龍族無關,那會不會是妖族餘孽在興風作浪吶?雖說大部分妖族去了北俱蘆洲定居,但也有少部分散落東勝神州大地,而那北冥之地的鯤鵬就聚攏了一部分妖族。

結果經過多方查證,此次水患也和妖族無關,那就奇怪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莫非是天道有意為之,要再來考驗一下人族?

不管怎麼說,闡教眾仙還是立刻帶領東勝神州的人族治理起水患來,他們的辦法很簡單,就是一個字“堵”。

洪水到了哪裡,闡教眾仙就帶領人族堵到哪裡,剛開始的時候,這個辦法還頗為有效,但後來情況就開始惡化了,越積越多的積水沒有疏通渠道,轉而又變成了更大的水患,其破壞力更勝重前。

受了災的人族苦不堪言,他們不敢把矛頭指向仙人,只能是指向人族的治水官員鯀。

鯀是大禹的父親,有崇部落的首領,曾經帶領人族治理洪水長達九年,屬於埋頭苦幹派,但因為辦法不得當,終究是失敗了。

舜見治水失敗,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只能將鯀推出來問罪,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既然治理水患失敗,那就只能另外委派他人去治理水患。該委派何人去治理水患又是個大問題了,眾人紛紛都不敢接這個“大鍋”,生怕步上鯀的後塵。這時候,有人站出來推舉鯀的兒子大禹來治水,並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可堪大任。”

舜見眾口一詞,便任命大禹為水患治理官員,帶領民眾平息水患。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大禹決定去先徵詢下闡教諸仙們的意見。

闡教諸仙們的

意思是繼續堵。在他們看來,上次的治理水患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堤壩修得不夠高,未能成功的攔截洪水的侵襲,最終導致決堤。所以這次一定要把堤壩修得更城牆一樣高才行。

大禹心裡面也在打鼓啊!若是把堤壩修得跟城牆一樣高,那得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要知道,修堤壩可不只是修一處而已,而是很多地方都要修,如此一來,民眾根本就承受不起這樣的負荷。再者說,就算修好了堤壩,能否平息水患也是個未知數,因為闡教諸仙沒有哪個能拍著胸脯打保票說,這辦法一定行,他們只說先修了再說- -!

大禹也有些拿不定注意,他不知道是否該聽闡教仙人們的意見,就在這時,禹的新婚夫人塗山氏給他出了個好主意。

這塗山氏可不是一般人,她原名女嬌,乃是青丘狐族中的九尾天狐,見識頗為廣博。她對大禹說:“吾素知人祖多有智慧,何不去北俱蘆洲向他請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禹:“吾何嘗不知人祖神通廣大,只是這北俱遙遠,一來一去勢必多年,而水患迫在眉睫,焉能有空去北俱蘆洲。”

塗山氏撫媚一笑,說:“夫君莫急,你何不讓我去北俱一趟,我與問道宮門下的青鸞有過一面之緣,想必透過這條關係,定能見到人祖,尋得治理水患的方法。”

大禹聞言,不由吃了一驚,問道:“夫人,你真與人祖門下認識?”

塗山氏坦言:“夫君知我非人族,乃是青丘天狐一族,想我青丘一脈,多次去媧皇宮聽宣。有一次,我在族長的帶領下,有幸去媧皇宮,不曾想在那裡遇見了問道宮的青鸞仙子,聽說她是專門來給女媧娘娘送信的。女媧娘娘也曾贊過青鸞,說她是福德深厚之士。而不知怎的,青鸞仙子後來竟然主動找上了年幼的我,聊了一大堆家常,還囑咐我若是遇見困難,可去北俱蘆洲的問道宮找她。所以我才想去一趟北俱蘆洲,以我的神通,來回一月即可,夫君可一面先準備人手,待我去求得治水之法,再行實施。”

大禹喜出望外,連聲讚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那就有勞夫人了。”

塗山氏智商也蠻高的,她對大禹千叮萬囑:“切不可將吾去北俱蘆洲之事說出去,否則讓闡教仙人們知道了,那就不好辦了,還是咱們悄悄的行事,將生米煮成熟飯再說。”

大禹想了想,問道:“若是闡教仙人催促我立刻動手修堤壩,那該如何是好?”

狐嬌娘狡黠一笑:“那還不簡單,夫君只推說要先將人力物力準備妥當,再行修壩之舉,想來他們也不會反對,若是闡教上仙催得甚急,夫君完全可以稱病不出嘛( ̄︶ ̄)”

“好辦法,就按夫人說的辦,為夫在此間拖住闡教上仙,夫人速去速回。”

是夜,塗山氏一溜煙的就出了家門,頭也不回的朝北俱蘆洲方向飛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