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低效的戰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好吧,例外總是有的,比如德國民眾現在就普遍都對政府十分擁戴,除了長期形成的軍國主義傳統之外,之前日子過得太差,因此反差特別明顯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讓國際金融資本集團頭痛的是,德國一方面不是協約國的成員,更重要的是,它走的同樣是權力支配資本的路線,只是因為血統語言文化的原因,再加上私人資本的力量由於發展歷史軌跡而遠比中國更強,感覺上要親近一些罷了,但從長遠來看,德國同樣是他們必須解決的大敵。

再加上德國與法國之間有著難以化解的歷史恩怨,萬一協約國對華開戰的時候,德國突然在背後捅一刀偷襲法國,那場本就勝算不高的世界大戰必然會徹底喪失勝利的希望。

不過這個問題倒並非沒法解決,因為德國東邊還有一個雙方共同的生死大敵——蘇俄,正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協約國與德國聯手對抗中蘇完全符合邏輯,而且只要德國跟蘇俄打起來,他們也就沒有餘力在協約國與中國交戰的時候背後捅刀子了。

可是蘇俄並不好對付,1914年的工業總產值已經相當於德國的三分之一還多,而且跟沙俄時期相比,重工業所佔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其鋼鐵工業的規模已經相當於德國的一半,軍工的差距則更小,如果只比槍炮彈藥產能的話,兩國幾乎是不相上下。

之所以蘇俄的軍火生產能夠達到這麼高的水平,一是跟妄圖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德國海軍相比,蘇俄紅海軍規模不大,可以全力加強陸軍,二則是社會主義體制天然適應戰爭的傳統優勢,而一旦進行了戰爭動員,蘇俄的優勢還能進一步擴大。

即使考慮到德國產品的效能優勢,德國陸軍也不過比蘇俄稍勝一籌,而蘇俄還有人口優勢,真要是打一場全面戰爭的話,德國就算現在經濟已經開始迅速復甦,也並沒有必勝的把握,德皇威廉二世的確有些二逼,但以容克一貫的欺軟怕硬,指望他們在中西決戰開打之前就先跟蘇俄打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既然弄死了老張伯倫、決意要跟中國兵戎相見,金融寡頭們就不可能再像當初老張伯倫所做的那樣以協約國的力量強壓德國屈服,那樣只會將德國逼向中蘇陣營,因此只能利誘拉攏。

或許是因為舊的殖民體系對於親兒子美國不利、或許是因為"崽賣爺田不心疼"、或許只是因為非重利不足以讓德國心動,金融寡頭們還真是下了血本,為了讓德國出兵攻蘇,竟然許給了德國好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且還同意丹麥和芬蘭成為德國的附庸。德國人渴望"陽光下的地盤"實在太久了,大片海外殖民地的誘惑足以讓其利令智昏,別說是跟蘇俄打一場,就算是與世界為敵,他們也不會怕,容克們彈冠相慶、幾近癲狂的醜態,真是神似中國歷史上"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那位......

但是協約國內部卻因此產生了裂痕,因為讓給德國的殖民地並非是英法這兩個大戶(注1)的,而是英法美三國政府強逼諸如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這樣的小國或者弱國吐出自己僅有的幾塊塊殖民地(包括比利時的扎伊爾和葡萄牙的安哥拉與莫三比克),英法兩國甚至還渾水摸魚也各自撈到了一點好處,而美國雖然表面上什麼都沒拿到,但卻因為舊事重提的"門戶開放"原則而獲得了最大的實際利益......

這樣安排有利於協約國三巨頭爭取國內對世界大戰的支援,但那些利益受損的國家肯定會一肚子火,可是金融寡頭們及其代理人都很清楚即將開始的那場世界大戰將會徹底改變這個世界的格局,勝利了的話,他們就能重新掌握整個世界,隨便漏出一點戰利品,就能將那些失意者安撫下來了,而如果戰爭失敗,那什麼都完蛋了,還需要考慮那些小國幹嗎?反正那幾個國家實力有限,在即將開始的世界大戰中既不可能有多大的貢獻,也不怕他們拖後腿。

但是自以為無所不能的金融家和他們的代理人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那幾個國家的確硬實力有限,以三巨頭的實力,幾乎可以說是隨手可滅,但他們只需要給中國通風報信,就足以對戰爭程序產生巨大的影響了。那些自認為智商很高的銀行家們當然不可能不知道情報的重要性,但是中國的強大與神秘卻讓他們過高地估計了中方的情報能力,因而輕視了那幾個國家有人通風報信可能造成的後果(不是核心成員,獲取不到核心情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由於人種不同,華夏共和國的情報系統雖然在保密這方面堪稱是世界第一,但要想滲透到西方世界,就很有些勉為其難了,雖然有部分亞盟國家和蘇俄可以提供協助,但中國的情報部門為了保持自身的神秘感和維護老大的架子,一般並不願意向其求助,因此這個短板始終都沒能徹底解決。

因此,那幾個國家所能洩露的情報對華夏共和國的幫助遠比三國政府及其後臺老闆以為的要大得多,哪怕只是宏觀性的情報,落到行家手中也能夠得到許多重要資訊,比如西方戰備工作的進度。也正是因為瞭解到了這些,李暉才敢安心地先將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才下令全國進入戰備狀態,"效率比我預想的還低,看來之前兩次大戰的影響還真不小啊!"

注1:雖然不如美國親,但一個是金融立國,一個曾經是、以後也將恢復為金融立國,又還都是歐洲強國,在寡頭們的眼中,比那些小國肯定重要得多,而且小國就算跳反也可以強壓,英法要是內亂的話,寡頭們可就要頭痛了,就算壓得下來,代價和耗時也不會少,本就不高的對華戰爭勝算自然就更是微乎其微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