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世界大戰要來了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張伯倫的確對英國民眾不錯,但他只是單純地給其好處加以收買,並未將其發動和組織起來,甚至還一直限制和打壓原本能夠多少起到一點作用的工會組織,因此為其抱不平的人是有,但組織不起來有什麼卵用?別說是武裝起義了,甚至就連上規模的遊行和罷工也沒出現,這或許還得怪老張伯倫自己,也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吧?

但不管如何,老張伯倫對大英帝國的貢獻擺在那裡,而且其基本盤——英國工業資本如今的實力也已經已經相當強大,那些陰謀家終究還是沒敢如當年對待克倫威爾一樣將老張伯倫徹底批臭,而是隨後就將那些發動兵變的傢伙犧牲掉了作為替罪羊,反正只要幹掉老張伯倫、扶植自由派上臺改弦更張,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拍死人幾句馬屁又不用花錢,有什麼打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自從多年之前啟用了系統的最後一級許可權之後,李暉已經不再擔心國內的刺殺,因為即使是致命的傷患也能瞬間治好,但因為使用系統的老限制沒有解除,如果被敵人圍住沒法脫身,那照樣是非死不可,因此李暉只是透過外交途徑發出了唁電,並沒有親自前往英國參加其葬禮。沒辦法,那些混蛋連自己的首相都殺,何況是李暉這個更大的眼中釘?

這讓李暉心中多少有點遺憾,雖然跟老張伯倫其實沒見過幾面,年齡和立場也相差懸殊,但他們的政治經濟政策如果仔細分析一下,思路根本就是如出一轍,儘管兩人的出發點完全不同......

說起來,李暉能夠成功,而老張伯倫卻終遭失敗,除了李暉有系統的幫助外,或許問題也正是出在雙方不同的出發點上了。

李暉在唁電中也指出了一點,他在肯定了老張伯倫能力與成績的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失敗的必然性,"跳過那驚險的一步,直接以錢生錢,是所有資本家的夢想,只要基本制度不變,工業資本永遠都只能屈從於金融資本之下,因為後者正是前者所期待成為的目標啊!指望前者支援自己來限制後者,就算短時間內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最後也終將失敗......"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將視野擴大到整個世界,李暉要走的道路反倒比老張伯倫的更難,堅持"勞動價值論",就註定要成為全世界以錢生錢的食利者的敵人,曾經支配整個世界、並且妄想恢復昔日支配力的國際金融資本集團註定不會放過李暉、以及他一手締造的強大新華夏......

"看來,這個時空第一次世界大戰,或許也是最後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要來了啊!",李暉作出了這樣的判斷,表情卻很輕鬆,因為他從穿越過來之後,就已經意識到了會有這麼一天,何況現在的華夏共和國早已今非昔比,就算與整個世界為敵,他也無所畏懼。

不過,李暉並沒有主動挑起戰爭的準備,因為時間站在中國這邊,哪怕這場世界大戰只是晚爆發一年,中國的實力都會再往上提升一大截。尤其是現在最後一級系統科技已經開始了研究,每過一年,都會有一批意義重大的關鍵科技研發完成,比如1914年裡重點研究的無線電通話技術和陸基航空類科技......

相當於歷史上190年代中期先進水平的無線電通話裝置雖然龐大臃腫,沒法單兵攜帶,但是艦艇、飛機乃至於坦克都可以安裝,戰術配合能力將有極大地提升,意義極其重大。

而陸基航空類科技的價值之大更不必說,末代雙翼戰鬥機對付當前西方各國的前輩,那簡直就是屠殺;同時期的轟炸機就更別說了,速度快得敵人的戰鬥機都追不上,從這一點來說,戰鬥機甚至都未必需要了,而載彈量、投彈精度和空地協同戰術的進步,則更讓轟炸效果暴增了不知多少倍,續航能力的提升則讓遠端戰略轟炸有了初步的可行性;大型運輸機DC的出現,使得空運成為了可供選擇的全新運輸方式,雖然目前中國的國力還沒歷史上二戰時期的美國那樣誇張,但即使只能發揮戰術上的作用,也足以讓西方列強頭痛萬分。

不過,飛機跟汽車一樣,想要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先滿足一些前提條件。汽車需要有發達的公路網,而飛機則首先得有飛機場,而為了節省貴金屬,飛機製造廠也有必要儘快建設起來,同時還得開始培養比飛機更加珍貴的飛行員。即使只考慮到這些因素,李暉也希望世界大戰越晚爆發越好。

而讓李暉高興的是,西方列強也沒有馬上動手,原因倒不難猜,西方列強現在根本就沒有做好世界大戰的準備,倉促動手的話,面對常備軍都有500多萬、而且無論武器還是戰術都更先進的華夏共和國,簡直跟送死無異。另外,金融寡頭們也還需要時間來恢復自己對英國乃至於整個西方世界的控制,而作為頭號主力的美國也需要等待西奧多·羅斯福復出,這些都急不得。

西方各國一旦開始全力開動自己的戰爭機器,需求不足的痼疾很快就又再次消失了,各國的工業增長率都大幅攀升,資本主義世界似乎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繁榮期。不過不算太久之前剛剛經歷過兩次類似情況的西方民眾對此已經是見怪不怪,再加上備戰期生產的"大炮"多而"黃油"少,西方生活用品的供應量不增反減,民眾們的生活水平並未提高多少。

當然,因為失業率的確是大大下降了,比備戰之前肯定還是要好一些,只是戰爭販子們所期待的民眾狂熱支援戰爭的那一幕卻並未出現,由於之前殘酷的三國大戰與蘇俄衛國戰爭,就算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打,西方各國民眾也都已經深刻明白了全面戰爭有多麼地殘酷,想要像歷史上那樣忽悠他們踴躍爭當炮灰,自然就沒那麼容易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