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衛戰(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兩艘中國輕巡洋艦猛烈而精準的炮擊下,那艘美國輕巡很快就被轟得傷痕累累,不久之後,沈田子號輕巡洋艦打出的一15omm穿甲彈在擊穿了薄弱的水平裝甲後一口氣鑽進了敵艦的主彈藥庫,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隨著一聲震驚百里的巨響,這艘標準排水量過5ooo噸的龐然大物幾乎是一瞬間就被撕成了碎片,自艦長以下4oo餘人全部遇難,無一倖免。?

這麼快就沉了一艘,美軍指揮官在震驚之餘不禁一陣後怕,幸虧自己沒讓旗艦衝在最前面,否則他自己性命難保不說,這支美國分艦隊也要陷入群龍無的境地。現在雖然形勢仍很嚴峻,至少還不至於迅崩盤,甚至己方還有勝利的希望。

之所以這位美國海軍中校會這樣認為,是因為兩艘中國輕巡到打現在也都已經挨了幾6英寸炮彈,雖然比自己這邊少不少,但差距並沒有大到完全沒法與之抗衡的程度,跟當年甲午戰爭和乙未戰爭時海戰中的壓倒性優勢根本沒法相比,這位海軍中校相信自己的分艦隊就算沒能力直接將其打敗,也至少能夠讓其受傷減慢航,保證艦隊主力派來的援軍可以追上他們。

只比較主炮命中數的話,中方不過比敵人多出不到兩倍,這點優勢跟當年甲午、乙未戰爭時相比,簡直是天差地遠,要知道他們可是搶佔了T字橫頭!難道中國海軍在這十年裡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已經不再是那支素質過硬的精銳之師了嗎?

真相當然並非如此,實際上是隨著測距和火控技術的進步,現在海戰中搶佔T字橫頭帶來的優勢本來就遠沒有十年前那樣大了而已,也正因為這樣,美國分艦隊就算陷入被動態勢,他們的指揮官也沒有下令改成橫隊。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側舷副炮的價值大幅下降,由於全面防護設計理念的推廣,洗甲板戰術剛剛出現就被淘汰,現在威力不足的側舷副炮基本上只能用來對付自身弱一個、甚至兩個檔次的小船了,因此在這場生於同級戰艦之間的海戰中,就算搶佔到T字橫頭,實際意義也只是讓敵人的後部主炮打不出來而已。畢竟,以軍艦那可憐的靈活性,實際上並不可能始終保證絕對的垂直角度,因此艦艏對敵的一方後面的軍艦至少前主炮還是能夠開火的,而且隨著交戰距離大幅增加,軍艦之間的距離已經不值一提,至少在總共不過四艘的短縱隊中,後面的軍艦炮擊命中率還不至於比前面的低太多。

這也就是說,就算被敵人搶了T字橫頭,每艘美國輕巡仍然可以有4門主炮對敵射擊,在之前那艘軍艦遭到重創之前,美軍一共有4x4=16門6英寸主炮可以攻擊敵艦,與兩艘中國輕巡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海軍仍然能夠打出2.8倍於對方的主炮命中數,足以說明他們是多麼地訓練有素,儘管這其中也有火控、艦炮更好和側向炮擊所帶來的精度優勢的功勞,而且全中軸線主炮佈局先進是先進,但正向炮擊的時候卻很吃虧,因為兩個主炮塔是會互相干擾的......

不過,美國人戰前就知道中國海軍炮術在自己之上,也知道中**艦航奇快(當然差距居然過5節還是他們沒有料到的)、搶到T字橫頭的可能性不小,但他們還是選擇了主動迎戰,說明美國海軍高層相信,即使有這麼多的不利條件,他們仍然有很大的希望打敗中國海軍。但是美國人無論如何都沒有料到的是,自己視為秘密武器的(軟)被帽穿甲彈在實戰中卻掉了鏈子,它們根本就奈何不了中**艦的裝甲,別說是最厚處達到15omm的水線裝甲了,就連僅有5omm厚度的水平裝甲,也將所有落到上面的美軍炮彈無一例外地全部拒之門外......

原來,雖然軟被帽穿甲彈也有剋制表面硬化裝甲的能力,但跟硬被帽穿甲彈不同的是,它們只有在度過一定數值的前提下才能產生這樣的特效,這個數值視具體情況有一定的浮動,但最慢也要533米/秒,美國6英寸艦炮的初本來就不算特別快,這個口徑的炮彈存效果又差,兩千多米的距離上就已經低於這個界限了,而這場海戰中雙方軍艦自始至終都沒靠得這樣近過,於是美國海軍就悲劇了......

由於雙方距離太遠,能夠看到打中沒打中就不錯了,除非運氣好打中要害部位引二次殺傷效果,否則是很難判斷炮彈是否擊穿了敵艦裝甲的。但是隨著海戰的持續,美軍指揮官終於察覺到了問題,海戰持續了這麼久,敵艦也中了不少6英寸穿甲彈了,怎麼還能打那麼猛、開那麼快?

雖然即使如此,美國人也還是沒想到軟被帽穿甲彈存在巨大缺陷,但至少他們終於明白,中國人的炮彈能要他們的命,而自己的炮彈卻拿中**艦沒轍,這仗還怎麼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現在才明白已經晚了,因為如今的美軍跑都跑不掉了......

這場海戰剛開打的時候,林大鑫想的是先確保打沉一艘敵艦的最低目標,因此兩艘中國輕巡選擇了集火打擊一艘敵艦,但這樣做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多一艘敵艦沒有火力壓制。一艘不受攻擊的軍艦可以火力全開,那是相當恐怖的,歷史上日德蘭大海戰的前衛戰中英國人正是因為漏掉一艘沒打而吃了大虧,林大鑫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但他對己方軍艦的防禦力很有信心,當時距離又遠,他認定對方不可能有很高的命中率,結果也正如他預料的那樣。

但完成了最低目標之後,林大鑫就不會再這樣做了,就算敵艦沒辦法擊穿己方的裝甲,上層建築被轟爛了的話也沒法保持戰鬥力,畢竟火控可是很脆弱的,而且林大鑫現在可是站在毫無防護的艦橋上指揮,交戰距離拉開之後,龜縮在司令塔裡根本就沒法指揮!

這兩點正是如今的海戰模式與十年前最大的不同,就算敵人沒法擊穿主裝甲、採取的還是全面防護設計,也不可能像當年海天號那樣一挑十了,因為打殘一艘軍艦、令其喪失戰鬥力,已經變得前所未有地簡單......(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