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家鄉的記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按李暉的說法,成為墨者之後必須嚴格遵循門內嚴苛的紀律並接受其他墨者的全方位監督,這是袁世凱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再加上墨者身份除了是競選鉅子跟國家元的必要條件之外並無別的好處,李暉的位置他又不敢覬覦,成為墨者絕對是得不償失,袁世凱並不是好奇心很重的人,馬上就明智地選擇了放棄。Δ 『Δ』

李暉的這個藉口的確是避免了俠客島謊言被戳穿的危險,卻也導致墨者稱號被生化兵壟斷,其他獲得墨者稱號的全是犧牲之後追授。好在這世上真沒多少人能跟生化人比品德高尚,現在也沒有誰立下不世之功,再加上是否“來自俠客島”大多不會公開,所以這個問題還不要命。不過李暉還是被這個問題煩得夠嗆,暗暗誓以後再也不說謊了,這圓謊實在太累!

“等到1919年科技可以開始研究之後,一定要優先研海軍科技,用系統快建造一兩批最先進的主力艦後就再也不用系統來直接生產了,只拿技術資料,那時就可以讓俠客島消失了。”,李暉在心裡暗自作出了決定,然後調整了一下心情,開始跟袁世凱談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大部分的工作均已展開、至少也定好了計劃,袁世凱上任後只需要照著做下去就行,但也有一些工作是需要繼續摸索的,比如鹽鹼地的治理,李暉之所以讓張謇去迎袁世凱,正是為了修復兩者的關係,以免可以在這項工作上更好地合作。治理鹽鹼地原則上是由水利部負責的,但這項工程規模浩大,光靠水利部自己的力量決計沒法完成,必須有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配合才行,其中相府的組織協調尤為重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暉是南通人,在他的印象裡家鄉的耕地質量是極好的,以某位老農的話說,哪怕只用農家肥(注1)、種的也是比較好吃的稻種而非雜交水稻,畝產也可以輕輕鬆鬆過11oo斤,如果認真伺候、未遭大災,13oo多斤也沒難度。除了中國最為精華的太湖流域和雖然土地肥沃卻只能一年一熟的東北黑土區,這樣的耕地絕對稱得上是最頂級的了,但在見到那位歷史上以實業救國出名的前清狀元張謇並跟其聊了一會兒家鄉的現狀後,李暉這才得知南通地區由於成為6地的時間還不算長,再加上清朝官府長期的不作為,土地鹽鹼化十分嚴重,別說高產了,很多地方根本就長不了莊稼......

不只如此,在李暉記憶裡從未遭過大災的家鄉在清末還是災害頻之地,如果以導致農作物明顯減產作為災年的標準,那幾乎是平均三年裡面就有兩年受災。李暉這才意識到,記憶裡家鄉幾乎從來沒有損失嚴重的水旱災害,恐怕並不僅僅是因為通江連海的優越地理位置,更因為歷史上建國後持之以恆的水利建設......

於是,李暉當即決定就以家鄉作為水利建設與治理鹽鹼的試點地區,為全國範圍內情況類似的眾多地區摸索經驗。雖然只看面積的話,沿海地區水旱頻與鹽鹼化的土地面積並不算很大,但是由於中國沿海地區的耕地基本都滿足種植水稻的條件,因此只要解決了災害與鹽鹼化,就都能變成穩定高產的良田,這價值可就大了!

而同樣讓李暉有些意外的是,他記憶裡只有當狀元、興實業、建師範這三件事蹟的張謇居然對水利和土壤改良也頗為瞭解(其實張謇殿試考的就是治水,而且他對這個領域一直很有興趣,算得上是半個水利專家。),於是乾脆破格提拔他為位置長期空著的水利部長。當然還是老規矩,先代理,幹得好再轉正。

比起沿海地區,那些內6缺水地區的鹽鹼地更多,只是因為大都是因為地表缺水所致(注2),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脫鹽,因此治理起來反倒簡單,直接種上耐鹽草種改為牧場,幾十上百年後能夠脫鹽最好,不能脫鹽也多少有些食物產出。不像沿海地區可以種植水稻(鹽度太高而不能馬上種植水稻的地方可以先種三年大米草)來產生淋洗效應,往往幾年時間就能基本脫鹽實現高產了,但代價就是必須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

而水利建設同樣不易,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按說不該有大的水災,因為大海就在附近,降水量再大,海平面也不會上漲哪怕一釐米,之所以現在還容易遭災,主要是因為自然形成的河流彎彎繞繞、排水不暢,再加上長江下遊說是平原,但天然形成的地貌其實很有些坑坑窪窪,遠不如東北華北那樣平整,距離不過幾里路,地面較高處與低窪處的高度差往往能有幾米、甚至十幾米,一旦雨量稍大,降水很容易彙集到低窪處造成水災,而降水稀少的時候,由於沒有像樣的引水工程,明明長江就在不遠之外,卻也難免生旱災。

排水和飲水的問題在李暉構想中的運河網建成後都能得到解決,但這樣的工程量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而平整土地聽起來似乎十分簡單,但若是算一算所需的工程量,同樣能讓外行嚇脫了下巴,若非農村實現了合作化,有大量的免費勞動力可用,天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完成......

注1:其實是大家都圖方便用化肥才能有足量的農家肥可用,如果所有耕地都不用化肥,那就只能滿足一半的需要量了,這還是江淮地區有河泥可用,不然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過即使肥力足夠,農家肥畢竟吸收慢,完全不用化肥對產量還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因此土地的肥沃毋庸置疑。

注2:由於虹吸效應,地表乾燥時,土壤中的鹽分就會隨水向上來到地表,然後水分蒸、鹽分留下,導致地表鹽鹼化。而地表溼潤(當然必須是淡水)的話則與之相反,因此種植水稻可以根治鹽鹼化,前提是滿足種植水稻的條件,特別是水的供給,因此缺水的內6鹽鹼地的治理遠比沿海多雨地區更難。(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