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盛世帝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月十五,元宵節。

從歷史來看,這個中華傳統節日至少是從秦朝開始,便正式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節日,不過在明朝以前,這個節日的正式稱呼大多是“上元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構成“三元”。

從明朝開始,因為朱元璋特別重視,形成了慣例的御賜百官“元宵”等因素,才使得“元宵節”成為了後來數百年最通用的稱呼。

而就朱元璋本身來看,這一天也是這位以“對官員摳到極致”而著稱的皇帝,一年之中少有的“大方”時刻,是夜將於奉天殿行大宴儀。

而這個大宴儀,雖然不像小宴那樣摳門,酒是好酒菜是好菜,雖然菜式不算多,但至少在原材料上奇珍不少,不過別以為大臣們就真的可以盡情享受福利了,因為這也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繁瑣的禮儀。

不過對於徐欽來說,這次元宵大宴儀還算是比較新鮮的,因為當天是他第一次穿了一身從三品的武官公服,以一個正常“臣子”的身份來參與朝拜皇帝。

在事先“預習”這一套流程的時候,他就已經被這個腦殘的流程給震驚到不行了,居然在吃飯之前,要經歷九輪之多的敬酒儀式。請注意,這裡的“九輪”和日常生活中的提起杯子就碰杯乾杯的九輪可是兩個概念。

在御殿大宴儀中,每一輪敬酒儀式均包括了至少一支完整的歌曲或舞曲,然後還有分發酒水、熱湯,以及跪拜等一系列流程,一輪下來不可能少於十分鐘。

於是這場晚宴的前戲就從申時三刻,一直持續到了酉時四刻,一百多分鐘才算是結束。就算是徐欽這種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都感覺又累又餓,更別說這些官員們之中佔據了大多數的五六十歲的小老頭們,以及少數年紀更大的了,好在期間還喝了幾口熱湯,否則恐怕還真要當場暈倒幾個。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四品以下的官員,全部都在殿外露天設席,這正月裡雖不是最冷的時節,但依然妥妥的是冬天,悠悠的冷風是直往衣服裡面灌。

幸好徐欽的官職已經不算低了,至少是在大殿裡面有了一席之地,想想外面那些倒黴蛋,在這溫暖的大殿裡面就著熱乎乎的飯食,欣賞著教坊司御用舞蹈隊的舞姿,也還算是很幸福的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卻都是殘酷的,都說被現實生活強暴大多是無法反抗的,目前徐大少爺面臨著這個嚴峻的問題。

二十一世紀的精神生活無疑是極為豐富的,即使是在能和這個幾百年前的社會進行直接對比的方面,書本幾乎可以說是無限量的供給,內容也是包羅萬象,起碼超出萬倍;飲酒作樂、玩出遊玩等方面則是由於電力和其他工具的發展,也至少是花樣多出百倍,更別說是之後才出現的諸如網路、電視電影之類的東西也幾乎是予求予取了。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回到幾百年前,徐大少幾乎找不到除了撩妹之外的其他任何感興趣的娛樂活動!所以在被現實給碾壓了之後,他覺得看看這些妹紙們扭腰舞袖好像也可以接受了。

就在徐大少紛繁的思緒以及對自己的思想水平下降的自我檢討之中,御賜元宵晚宴宣告結束,接下來則是“臨時”安排的宮門觀燈活動。

在這個階段,除了少數被點名的重臣、寵臣之外,大多數的官員理論上都是可以回家去尋自己的老婆孩子熱坑頭了,不過絕大多數官員卻並不敢走,尤其是部分中低級文官們。因為按照朱元璋在這個“臨時”環節的一貫作風,觀燈看煙火怎麼可以少了賦詩助興呢?

要是丟了一個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也就罷了,關鍵是偶爾他還會點名。這個點名雖然不是正式的點名,表面上即使點到了人不在也沒多大的直接關係。不過,朱老板心中的小本本上面有了名字,往後有的是機會整治你,這也是這幾十年來多個革命前輩用鮮血和淚水澆灌出來的經驗之花!

因此在大宴結束之後,中下級武官們幾乎是一溜煙跑了個乾乾淨淨,只剩下徐輝祖和郭英等真正的軍方大佬隨駕在側,而文官們則幾乎是齊刷刷的自動留了下來,除了最頂級的文官隨駕之外,其他高階文官則按官職大小和所屬,聚集在承天門城樓兩側的城牆上,以及,城牆根兒下面。

而此時的徐欽,心裡罵著娘,卻不得不再次承擔起了御前侍立的職責。因為職責所在身份特殊,他所站得位置算是非常的好,僅在朱元璋右側約三尺左右的距離,只比左邊身為儲君的皇太孫朱允炆稍稍遠了一點點,不過大體上仍是整個城樓上最中間位置的第一排觀眾席,視野非常好。

當然,他站在這個近乎帝國三號位的位置,也不是白站的。

和後世電視劇裡面差別很大的一點就是,御前侍立的錦衣衛堂上官將承擔皇帝陛下的傳聲筒的職責,也就是通常電視劇裡面那個在上朝的時候吼“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等臺詞的其實並不是內侍官。

而且今天這個環境可不像是平時上朝的時候那般安安靜靜,不時傳來的煙花爆竹聲,官員小聲交談匯聚而成的嗡嗡聲,等等一系列雜音綿綿不絕,所以今天這個傳令,真的是要用吼的!

“陛下有旨!今日元宵佳節!適逢月明星稀!陛下與民同樂!與百官同樂!眾卿當一展文采!以元宵為題!以詩賦今宵夜景!出彩者賞鈔百貫!”

好在徐欽的記性還算可以,只聽了一遍就記下了朱元璋的命令,然後一句一頓,大聲吼了出來。然後旁邊稍遠處的兩個錦衣衛值守千戶官,再接力大吼複述了兩遍,才將這第一輪的題目給傳了下去。

當然,在場的官員雖然武官大多跑路了,不過大大小小的文官加起來依然近千,就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應考,那也需要時間,所以往往這一輪遊戲是在第一輪的煙花燃放結束之後交卷,並由隨駕的大員們初選之後再呈報朱元璋封賞。

而自學成才的朱元璋其實本來就是個臭屁的傢伙,雖然連個野雞文憑都沒有,但也經常會幹一些附庸風雅的事情,提詩更是習慣性的,而其中除了極少數確實氣勢雄渾的佳作之外,大多數也就基本上也就和後世的某個蓋章狂人的水平差不多。

徐欽見他醞釀了半天,沒醞釀出來,臉紅脖子粗的樣子實在是有些好笑,雖極力的忍,不過因為隔得是在太近,嘴角的抽搐還是被發現了。

“臭小子,笑什麼笑!”朱元璋也不惱,只是沒好氣的小聲呵斥到。

“稟陛下,臣沒有笑,臣只是放眼望去,只見這千里江山太平盛世,因而感於吾皇偉業,故掩飾不住內心的敬仰之情而已。”

這種情況,朱元璋雖然沒有真的發飆,但是承認嘲笑他肯定是不行的,而順勢強行補上一個馬屁則是再好不過的機會。

而且這也算是實話實說,站在幾十米高的城樓上,小半個應天城盡收眼底,在無數花燈的照耀之下,竟然真有些後世霓虹燈下的城市夜景的韻味,這雖然是朱元璋強行移民的結果,不過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這個新生帝國正在冉冉升起的現實。

“哈哈哈哈!你這個小滑頭!整天不務正業,溜鬚拍馬偷奸耍滑倒是真有一套。”

朱元璋雖然嘴上罵著著他,但是臉上高興的表情卻掩飾不住。這也讓靠近核心圈層的帝國核心人物們不由得心裡倒吸了一口涼氣,一方面是驚歎於徐大少這無恥的程度和拍馬屁的技巧,另一方面大多數的人也幾乎是頭一次親眼見識到這位徐代指揮使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於是在驚歎之後,大家齊齊轉頭望向了徐輝祖。

此時徐輝祖心裡也同樣是萬馬奔騰,雖然知道這小子受寵,但是今天才算是見到了實際的情況,心裡既為家族的尊榮而自豪,同時甚至還有一絲絲的羨慕嫉妒恨。

另外,他很快就感受到了周圍一大圈重臣的異樣眼神,其中的內涵也極為豐富:沒想到徐家是這樣的徐家!這是要逆天啊!兒子這麼無恥老爸怎麼可能正直,裝的吧?甚至還有一些更深邃的好像關於隔壁老朱之類的下賤眼神。

但是對此,徐輝祖也是毫無辦法,只能微微乾咳兩聲,然後就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了。

然而另一邊的朱允炆心中也是極為複雜,一方面是有些嫉妒朱元璋對他的態度,同時也為有著這樣一個“強勁盟友”而感到慶幸。

“孫兒以為,徐同知所言甚是,看這火樹銀花、魚龍夜舞之景不正是太平盛世之相麼?也正是虧得皇祖父驅除韃虜,而後又勵精圖治才有百姓安居樂業,孫兒心中也是欽佩得緊!”

朱允炆隨即跟上的補刀動作也算是非常標準,雖然比不上徐欽靈機一動神來之筆,但也算是勉強及格了。

“好了,你們不用給朕臉上貼金,這天下在朕和眾卿的努力之下迎來了太平盛世,但你們的責任不是以此來取悅朕,而是要將這盛世綿延下去,你們明白了麼?!”

這話算是非常重量級的表態了,尤其是對徐欽來說,雖然現在大家都知道他未來前途基本已經確定,但皇帝在公開場合,將其與儲君相提並論,並說出這種話,背後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這也讓周圍一群聽到了這話的重臣們再次拔高了徐欽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對此,徐欽心中卻是另一番滋味。朱元璋這等表態,很明顯是鐵了心要讓自己成為建文首輔的意思,但自己心中其實卻另有打算,所謂世事弄人,大概也就是這麼一回事了吧!

明朝開頭的那六十年還真沒什麼說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