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爭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來,諸君為國效命凱旋而歸,老夫敬諸君一杯!”

使團回來的第二天晚上,禮部尚書任亨泰在府邸為禮部的使團成員舉辦了一個私下的慶功宴。

徐欽作為這次出使行動的主要策劃人,同時也和禮部眾主官關係都還算不錯,自然也得到了邀請,成為了這次宴會中唯一一個非禮部官員。

“幸不辱命!”侍郎張炳和主事張信等列席的使團成員見自家老闆敬酒,馬上恭敬回應,然後將小瓷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由於此次外交談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眾人興奮之情皆溢於言表。尤其是入朝為官才一年出頭的張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立下大功,未來前途一片光明,怎能不高興?

“諸位播天威於四夷,勞心勞力鞠躬盡瘁,我也敬諸位一杯!”

“小公爺謬讚,若不是小公爺在背後出謀劃策,又說動聖上調集兵馬以為後盾,下官等人何言建功?所以這杯酒,該是下官等人敬小公爺才是!”這張炳也是個老官僚了,說話的水平自然不低,何況陳述事實而已,稍稍加點修飾就能和錦衣衛主官拉近一點兒關係,何樂而不為?

“侍郎大人所言甚是,確實是該下官等人敬小公爺才是!”張信見張炳都這樣說了,自然更是堅決支援。

“哈哈…諸位都是飽學之士,徐欽不才一介紈絝,說不過你們!”徐欽也不推辭,任由他們來敬了自己。

由於此次辦事順利,故而大家的興致都頗高,剛剛調入禮部就立下大功的年輕人張信自然遭到了集火,沒用多久就橫著抬出去了。原本還想借這個機會跟他多交流一下的徐大少,也只得暗中搖頭苦笑了。

雖然沒能和張信進一步溝通有些可惜,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自己恐怕都很難找到這樣名正言順的機會,不過仔細想想也不打緊,自己已經將張狀元從翰林院這個坑裡面拉起來了,應該不至於又在短期內惹出什麼大麻煩,來日方長。

而藉著這個機會,自己和禮部這邊的關係也有了進一步的加強,雖說還遠遠達不到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地步,但至少算是能夠說得上話的塑膠盟友了。

第二天,徐欽不用御前值班,於是理所當然的又睡了個小懶覺,辰時了才起床洗漱,準備去外城兵營看看第二批新軍的訓練情況。

按照第二期訓練大綱,這一批新軍不用像之前的第一批那樣搞突擊訓練,稍微降低了部分科目的訓練強度,同時整個訓練的日程也大幅度增加至一年。這既是考慮到訓練的科學性,同時也是由於新式武器的產能限制。

在徐欽的規劃中,這五千多新軍將裝備四千五百支二七式步槍,組成四個步兵千戶所;另外,還將裝備五十門新式火炮,構成一個炮兵千戶所。由於馬伕、火頭等沒有編入正式新軍編制的後勤人員,如果這五千新軍真要拉出去打仗,整支部隊實際人員大概在七千到八千人之間,大致相當於一個近代早期的“師”編制。

之所以將編制搞得這樣不倫不類,徐欽也很無奈。

部隊採用新的武器、戰法,這勉強屬於每支部隊的內部事務,雖說申請額外軍費等方面需要上報,但至少對其他兄弟單位來說,除了讓人有些眼紅之外也沒什麼。不過若是直接改變整個編制結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其中涉及到的各種軍官裁撤、調任、升遷等一系列事務,可是涉及全國衛所的大事。

另外,錦衣衛這邊看似人數眾多,但任務也是極為繁重,皇帝儀仗警備事宜、要地保衛、情報事務、案件偵破,抽調這五個千戶所出來,編製成一個純粹的戰兵叢集也差不多是錦衣衛在保證各項其他任務的前提下,最大的努力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正當徐欽準備出門的時候,宮裡來人傳喚。來人徐欽也見過幾次,是東宮的小黃門,因此不用說他也知道是朱允炆找自己有事。

話說這次回來之後,朱允炆的“膽子”大了許多。以往自己雖和他有這層私人關系,不過至少現在自己還是皇帝麾下的重要狗腿,若非有什麼要緊的事情,朱允炆也不好將自己常常召入東宮,大概還是出於一定的避嫌考慮。

而自己回京之後的這一個多月,朱允炆卻三天兩頭找自己,有時候還只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再加上經常東宮走動,難免碰上演技拙劣的黃寺卿,看著他皮笑肉不笑的臉,實在是讓徐大少有些蛋疼。

這不,等徐欽趕到東宮之後,一眼就看到了這位黃寺卿。不過好在朱允炆的態度非常熱情,而且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溝通和交流,他也多少明白了徐欽的行事風格,也很少在他面前搞那些形式上的東西了。另外,還有東宮的另兩位輔臣也在,兵部侍郎齊泰和工部侍郎練子寧。

齊泰和徐欽也算是老相識了,而且兩人之間的關係還算可以,因此徐欽在看到他之後也是微微頷首致意。而這位才剛剛從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調任工部侍郎練子寧,徐欽之前卻並不太熟悉,只是從後來靖難的一些故事裡面可以看出,這位老兄大概是典型的真書生意氣型別。

“子敬來了?快坐!”

“臣,謝殿下。”

“這位練侍郎,子敬該是認識的吧?說來你們二位現在都是在工部有職務的,日後正是該多多親近親近才是。哈哈哈…”朱允炆習慣了徐欽的風格,在他面前也會偶爾開個小玩笑了。他其實大概也清楚,徐欽在工部掛著的那個頭銜是怎麼回事,不過可能他想不到的是,這個頭銜掛上去也超過一年了,他就進過工部四次,三次去要錢要人,一次去抓人。

“還請練侍郎日後多多照拂。”徐欽想起這些,不禁還是覺得有些臉紅,不過他臉皮厚看不出來,同時也和練子寧客氣起來。

“小公爺無需客氣,日後若有用得上下官的地方,儘管開口便是。”

“那下官就先行謝過了。”

二人半開玩笑半客套了一番,很快就熟絡起來。朱允炆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又用餘光瞟了一眼另一邊的黃寺卿,心裡五味陳雜,為何這兩人和其他人好像都沒有什麼問題,偏偏兩人之間卻是水火不容,莫非是天生八字相沖?

基本的客套之後,朱允炆很快就提出這次將這些心腹愛將們統統召集起來商量的大事:奏請復古制、設鴻臚寺。

對此,朱允炆做了一番詳盡的論述。

“…九年,皇祖父改侍儀司為殿廷儀禮司,此後又於十三年、二十二年分別增設屬官職位,可見對此之重視。而前些天,皇祖父也曾考問本宮關於相關古制的問題,想來是已經有所意動。故本宮想提前奏請,以為皇祖父分憂!只是這…”

在座的幾位都不是什麼庸才,一聽朱允炆說這件事,很快就抓住了其中的重點,復設鴻臚寺,取代殿廷儀禮司事小,和禮部爭權事大。雖說這提前請奏,確實可以在朱元璋面前爭取一個加分項,不過若是處理不好得罪了禮部,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雖然心裡很想讓朱允炆和算是他的基本盤的禮部狠狠火併一場。不過徐欽心裡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其實避免衝突的辦法也非常簡單,就算自己不說,其他人也能夠想得到,沒必要去為這種事費心機。

“殿下,其實此事說來也容易,點下無非是擔心復設鴻臚寺,會削弱禮部職權,尤其是在禮部剛剛取得安南出使大捷之時。然只要殿下順便從禮部之中推舉幾人,加入這鴻臚寺,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徐欽雖然說得隱晦,但相信在座的都能聽得懂其中的深意。

對於禮部的尚書、侍郎來說,其實這個外交權本來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計,即使是心裡不滿,無非也就是覺得拂了他們的面子。但如果從禮部抽調幾人以升遷的方式加入鴻臚寺情況就不同了,這說明高層還是肯定了禮部之前的工作,而且從表面上看,這鴻臚寺就和禮部有了一定的香火情,自然不存在丟面子的問題了。

“嗯,這個法子可行!諸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麼?如果沒有,那麼本宮便向皇祖父進諫了。”

“殿下,臣覺得還有一事需要計議。”黃子澄或許是見徐欽搶了頭籌心有不甘。

“黃先生還有何事?”

“殿下,這殿廷儀禮司不過七品衙門,且一直只是負責典祭禮儀之事,若是復設鴻臚寺,這寺卿一職則不得不慎重考慮。”

“嗯,確實如此,畢竟本宮看皇祖父的意思,也是想讓鴻臚寺將藩屬事務抓起來的意思,讓儀禮司的人升任寺卿確有不妥。對了子敬,禮部這邊可有適合調任這新寺卿的人選?”

本來看朱允炆同意了自己的觀點,黃寺卿覺得自己扳回一城,臉上已經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然而未曾想朱允炆竟直接轉頭問起徐欽,看樣子竟是要讓他來舉薦人選,這不禁讓黃寺卿的笑容漸漸消失。

“禮部主客清吏司郎中楊克儉,忠貞勤勉、素有賢名,臣以為可擔此重任!”

“不可!”

黃子澄只是下意識地就反對了出來,他憑直覺覺得這裡面肯定有徐欽的陰謀。

其實他的這個直覺也不能說有問題,只是留給他的反應時間太短,他沒有想好應對而已。其實徐欽將楊克儉拿出來,只是一個可有可無可成可否的人選而已,或者說只是一個探路石。他早就料到了坐在旁邊,一直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黃寺卿極有可能反對自己提出的人選,所以他並未將自己最屬意的人選直接提出來。

他最希望的,當然是直接讓那位張狀元來做這個新的鴻臚寺卿。不過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在這件事上花費太大的力氣,引來一個結黨營私的嫌疑,而在有人反對的情況下,這件事成功的機率不大。那就退而求其次,推舉一個各方面都比較適中的人選好了。

把楊克儉拿出來,一來是這人徐欽有過接觸,能力思想還算不錯,二十一年戊辰科進士出身,資歷也挑不出毛病。而且這個動議如果成功,那禮部那邊主客清吏司郎中的位置也空了出來,郎中和少卿二選一,形勢對張信就非常有利了。

“為何?”

“呃…楊克儉此人,行為不端、屢有錯漏,豈可擔任一寺主官?”

“那,那黃先生可有合適人選?”

“這,臣以為,太常寺少卿呂淵可擔當此職!”

此言一出,不僅僅是徐欽有些懵,就連朱允炆以及在座的其他兩人也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呂淵此人,乃是前太常寺卿呂本之侄,太子妃呂氏之孃家堂弟,也就是皇太孫朱允炆的表叔。不過此人能力平平,雖是朱允炆可以絕對信任的人,卻難堪大用,這一點朱允炆再清楚不過了。

莫說他還不是皇帝,現在討論的只是推舉人選,最終的決定權還在朱元璋的手上,就算是他真的坐上了那個位置,可以搞一言堂,也絕不可能真的因為親戚關係而重用這種廢物。

不過黃子澄畢竟和他有師徒之誼,並且黃子澄心中所想,朱允炆也能夠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一天天老去,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坐穩他屁股下面的椅子,安安心心地等待繼承大統,到時候自己的滿腔抱負才有施展的空間。

而要坐穩這個儲君的位置,朝堂上的話語權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多得到一個中央部門的全力支持,對於現在的他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政治砝碼。只是這人選,實在是太不合適了一些,朱允炆在心中衡量了一下,最終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

“不可,呂少卿從未接觸過相關政務,恐難堪此等重任,皇祖父怕是也不會答應。”朱允炆很清楚自己這位表舅的德行,能在太常寺混個副手,就已經是朱元璋給了自己天大的面子了,讓他去負責一個全新的寺臺?如果自己提出這個建議,保管被臭罵一頓。

“那不如舉薦通政司左通政馬京?說來此人還是黃寺卿和齊侍郎、練侍郎的同屆進士,也一向頗有才幹。只是因為丁憂耽誤了數年,這才屈就於通政司左通政任上。”

徐欽此言一出,齊泰和練子寧都差點兒噴出來,最終雖勉強忍住了,不過臉上的表情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徐欽大致掃了一眼,便知道齊、練二人肯定是清楚其中的訣竅的。而朱允炆則是很自然地流露出了高興的神情,從這招賢納士一點上來說,他還是一個比較合格的上位者的。

“當真?!”

“徐指揮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馬京此人是有些才幹,不過其一向性情頑劣,還曾受過吏部懲處,怕是難堪此等重任!”黃子澄看了一眼齊泰和練子寧,顯然這二人都沒有出手的意思,於是不得不硬著頭皮再次站出來反對。

而這也正是徐欽突然提出這個提名的用意所在。一來可以繼續轉移視線,他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對自己的提議,反對票總有耗盡的時候。二來提起馬京,也的確是為了好好噁心一下他。三來齊、練二人和馬京應該是無冤無仇的,就算是和黃子澄關係更好,但見他這樣刻意針對馬京,心中難免降低對他的評價。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