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威震中原天子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黃河南岸接近鄭國,晉文公對趙衰說:“曹、衛之恥已經雪了,先在還有鄭國的仇恨沒有報,怎麼辦?”

趙衰說:“我們可以從鄭國的地盤上透過,鄭國必然來人認錯。”

晉軍沿著大路向晉國方向進發,在路上遇見一隊車馬,簇擁著一位高貴的人從東面過來。前隊將軍欒枝上前抱拳相問:“請問來者何人?”

對方駟馬大車上的官員打扮的人回話:“我是周天子卿士王子虎,請問你們可是晉國兵馬?”

欒枝聽說來到人是周王的宰相,趕緊拱手施禮:“不知是王卿士殿下駕臨,請恕在下戎裝在身不能全禮。我們正是晉侯率領的兵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子虎說:“天子聽說晉侯伐楚大獲全勝,使得中原能夠恢復安靜,要親自來軍中犒賞三軍,我奉命特意來通報晉侯。”

欒枝連忙領著王子虎去見文公。王子虎見到晉文公,連連稱賀:“祝賀大捷!”

晉文公還禮說:“感謝朝廷關愛!”

王子虎說明來意,晉文公在軍中招待王子虎。席間個別問趙衰:“天子要來慰問寡人,我們在行軍的路上,怎麼行禮呀?”

趙衰說:“前面就是衡雍,衡雍附近有個地方叫做踐土,地勢寬闊平坦,我們在哪裡連夜建造一個王宮,把各國諸侯都召集上來,主公領著諸侯迎接王駕,行朝廷大禮,這樣才不失君臣大義。也讓諸侯分享榮耀。”

文公說:“這樣最好。”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王子虎,約定五月份的一個黃道吉日,在踐土迎候周襄王駕臨。王子虎告別晉文公返回京師。

晉文公帶領大軍向衡雍進發,迎面來了一隊人馬,看到晉國大軍,遠遠地停下來。趙衰連忙趕到前面擋駕,對方拱手施禮,說:“我是鄭國大夫子人九,奉鄭伯之命在此迎接晉侯。”

趙衰說:“你們幫助楚國打晉國,怎麼還來迎接我們?”

子人九說:“我主公已經知道錯誤,將親自向伯主晉侯陪罪。”

趙衰說:“請你們在此等候。”趙衰下車走到晉文公面前。晉文公已經知道是鄭國來人,氣憤地說:“鄭伯知道楚國大敗,才來接近晉國,這不是出於真心。等到寡人覲見周王之後,一定親自率領兵馬好好教訓他們。”

趙衰說:“自從我們出兵以來,驅逐衛君,抓住曹伯,大敗楚國,軍威大振,有能力幫助中原諸侯國抵禦外侵,諸侯歸順也是主公威望所致。鄭國處於中間地帶,今後許多地方我們都要用到鄭國,如果鄭伯誠心歸順,就應該赦免他,不用再出兵勞師;如果他仍然存有二心,我們兵馬休息幾個月以後,再討伐問罪也不晚。現在應該答應他們和解,對其他附屬於楚國的諸侯也有很大影響,有利於主公的霸業。”

文公說:“司馬說的很有道理,就同意鄭國的請求。”

晉國大軍繼續前行,到達衡雍安營下寨。鄭國大夫也一路同行。晉文公安排狐毛、狐偃率領本部兵馬去踐土建築王宮,同時派欒枝跟隨子人九進入鄭國。

自從鄭國與楚國助戰的殘兵敗將從城濮逃回鄭國,鄭文公就認識到了重耳的厲害,楚國的勢力將被重耳從中原屏退,晉國將成為中原的霸主,雄霸天下。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就趕緊想辦法接近重耳,所以就派人迎接重耳。欒縶來到新鄭,鄭文公熱情款待,一再賠罪。欒縶代表晉國和鄭伯歃血為盟。鄭文公又來到衡雍,親自向晉文公賠罪,犒賞晉軍。晉文公又和鄭伯歃血。鄭伯說:“鄭伯弱小,和楚國相連,多次受到楚國的攻伐,為了苟安,不得已附屬於楚國,實屬無奈。現在晉國強大了,鄭國也有了依靠。”

鄭伯談話談到了楚國,晉文公說:“子玉很強硬,忠於楚國,也是一條好漢。”

鄭伯說:“他因為兵敗,已經在連谷自殺了。”

晉文公說:“楚國少了一個硬漢,中原少了一個強敵。”

狐毛、狐偃在踐土建造王宮,進展很快。春秋時代所謂的宮殿,實際就是寬敞明亮的類似四合院的一組平房,牆壁都是用黃土和泥堆積起來的,如果勞動力、木料充足,遇上晴天,牆體幹的快,八九天時間主體就可以完工,加上休整美化,製作傢俱,二十多天就可以完工。

這座宮殿是比照明堂的樣式建造的。明堂是由黃帝創制的建築樣式,夏朝時叫做“世室”,商朝時叫做“重屋”,到了周朝,周公規範了具體樣式、規格、和用途,開始稱作“明堂”。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天子在這裡祭祀上帝和祖先,在這裡舉行養老尊賢的典禮,在這裡舉行宴饗、射箭比賽、獻俘等儀式,在這裡頒佈教化、釋出政令,在這裡朝見四方諸侯。周公建立明堂的目的是為明確諸侯的尊卑等級地位,所以在明堂朝見諸侯。

據《逸周書》記載,明堂的樣式規格為:“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階廣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戶高八尺,廣四尺。東應門,南庫門,西皋門,北雉門。東方曰青陽,南方曰明堂,西方曰總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廟。左為左介,右為右介。”天子在明堂朝見諸侯百官時,從天子到諸侯大夫王子都有指定的位置,“天子之位,負斧依,南面立。率公卿士,侍於左右。三公之位,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位。門內之東,北面東上,諸男之位。門內之西,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南面南上,五狄之國。北門之外,南面東上,四塞九採之國。世告至者,應門之外,北而東上,宗周明堂之位也。”

古代人都很崇尚明堂制度,李白寫有《明堂賦》和《明堂賦序》。

在王宮左右同時建立一些館所,工程晝夜不停,士兵苦幹二十天左右,全部竣工。

晉文公通知各路諸侯五月朔日(初一)到踐土會齊。宋成公王臣、齊昭公潘、提前報到。鄭文公捷剛剛歸附,也積極響應。和楚國友好的魯釐公申,楚國的附屬國陳穆公款、蔡莊公甲午,曾經派兵跟隨楚國打晉國,害怕治罪,也都來參加。邾國、莒國兩個小國也都來到。只有許釐公業跟隨楚國時間最長,不願歸順晉國。秦穆公任好,雖然和晉國非常友好,但是從來沒有和中原會盟也沒有來。曹共公襄被羈押在五鹿,雖然晉文公已經答應他復國,但是還沒有放回,因而曹國不能赴會。

衛國的情況比較復雜,衛成公聽說晉國在踐土會盟諸侯,但是衛國沒有接到通知,就對寧俞說:“會盟沒有通知衛國,晉侯對衛國的怒氣還沒有消除,寡人不能在留在國內了。”

寧俞說:“主公要出亡,誰在國內為君?不如讓位給你的弟弟叔武,讓元咺扶持他,讓他要求參加踐土會盟,可以穩固衛國。主公退位避難在外,上天照顧叔武獲准參加會盟,叔武掌握衛國,和你掌握一樣。叔武品德好,孝友有名,他不能忍心長期代理,一定設法把君位歸還給你。”

衛侯雖然不十分情願,但是自己混到這種地步,無可奈何,為了衛國社稷的續存,他又必須這麼做。衛成公就派孫炎去楚邱向叔武轉達遜位讓國的意思,孫炎領命去了楚邱。衛成公又問寧俞:“寡人出國避難,應該去那個國家?”寧俞一時沒有回答。衛成公又問:“去楚國怎麼樣?”

寧俞說:“楚君雖然和主公是姻親關係,但是楚國是晉國的仇敵,而且我們已經明確告訴他們斷絕關系,不能再去了。我看最好是去陳國,陳國已經開始跟隨晉國,將來還可以請他幫助向晉國通融。”

衛成公說:“不對,和楚國絕交不是寡人的本意,那是晉國逼迫的,楚國會諒解的。晉楚兩國誰能稱霸還不一定,讓叔武靠近晉國,我依託楚國,將來誰強大就選擇誰,不可以嗎?”衛成公就奔楚國走去。到了楚國邊境,楚國邊人知道他是衛成公,不僅不讓入境,而且還攆著罵:“你還有臉來楚國嗎?你過來我就宰了你!”

衛成公看看寧俞,嘆口氣說:“唉!還是去陳國吧。”於是就投奔陳國。

孫炎奉衛成公之命去楚邱見到叔武轉達了衛成公讓國的話。叔武說:我是給主公守國,只能是攝政,怎能接受讓國?”於是就派元咺去踐土向晉文公要求參加會盟,又派孫炎去給衛成公回話說:“我去見到晉侯時,一定為哥哥請求復國。”

元咺十分瞭解衛成公,就對叔武說:“主公性格多疑,在一些關鍵的事情上犯猜忌,我應該把我當兒子放到他的身邊跟從他,實質是做人質,才能讓他信任我們是真心的。”叔武表示同意,元咺的兒子元角就跟隨孫炎去了衛成公的身邊。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公子歂犬想討好謀個職位,就私下裡對元咺說:“主公不能復國已經是註定的了,你為什麼不把主公主動讓國的事情明確向國人公佈,擁立叔武為新君,你做丞相輔佐他,國人一定欣然服從。你憑藉著和晉國的密切關係在衛國主政,衛國實際上就是你和叔武兩人共有的了。”

元咺瞪了歂犬一眼,明確地告訴他:“我和叔武都不是貪圖權力的人,忠心對君,誠實待友。叔武不能對不起哥哥,我也不能對不起君侯。”

歂犬拍馬屁沒有拍正,挨了馬屁呲,自討沒趣。他又害怕一旦衛侯真的復國回來,元咺把他的話給露了出去,他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怎麼辦?壞事到底,挑撥元咺不成,就去挑撥衛成公。就偷偷跑到陳國,秘密向衛成公打小報告,造謠說:“元咺已經立叔武為國君,謀求參加諸侯會盟,請晉侯給他定位。”真是太惡毒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