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六 南疆百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相比馬老師,其它幾個新人就遜色了不少,不過杜科丁曉峰和尚國華都是各有天賦的優秀人才,目前也都晉升到2、3級職業者的地步,只有小妹鄭穎和她三位室友這四個新入門的,因為沒有得到命運卡牌系統,雖然天賦都不錯,但只是接受穿越者們的傳授教導,目前尚沒有完全入門,還停留在學徒階段。

不過這樣做也對她們有好處,她們基本上可以說一點修行基礎都沒有,不能像太陰派這些穿越者們都是在論壇混過好些年的,得到金手指一上來就可以上手,學徒時候多積累打好基礎,那麼在成為正式職業者之後自然就可以突飛猛進。

隨隨便便就能活幾百年的馬老師並沒有將時間全部用作修煉上,修煉之餘,大部分時間還是會幫著高朗他們一起處理各方面事務的。

眼看著反叛的土司也被平叛大軍解決了,高朗估摸著也到了自己回軍的時候了。

高朗一說,馬德新也點頭說道:

“我看也差不多了,湘西不穩定的因素除了三藩和土司,就只有夔東十三家,不過他們早就受了大明的敕封,相當於土司一樣的存在,三藩倒了也不可能跟著選擇反叛。”

除了三藩與土司之外,在中土西南一帶,還有被大明朝廷稱為獻賊和闖逆的大西軍餘部與大順軍殘餘組成的夔東十三家。

這些農民反叛軍在經歷早年揭竿而起、流寇作亂,到見識到了大明官府的腐朽無能之後的稱王稱霸,再到被入關南侵的突虜和漢軍旗殺的落花流水的落差與挫敗心理,已經從殘忍好殺的流寇亂民變成了反抗後金掙扎求生的武裝勢力,現代歷史那邊這兩家並不怎麼光榮的流寇集團就是這樣在短短數年間進化為反抗異族入侵與屠殺的民族英雄的。

不過在這個世界,因為大明在弘光朝崩潰之後隆武朝短短時間內就雄起,兩個巨人之間的爭鬥就輪不到他們這些小矮人參合了,也就失去了現代歷史上成為大明或者說中土漢家最後武力支柱的那個機會。

這個世界的大西軍,張獻忠死的早,剩下兩大支柱孫可望、李定國兩人發生理念衝突火併,隨後面臨後金的圍剿,一個因傷而亡,一個從陝北到西南水土不服因病而逝之後。

而大順軍同樣從殺入燕京然後被後金逼退,一步步失了逐鹿中原的機會,李闖後人與嫡系大將先後在與後金交戰中戰死亡故。

兩邊剩下的孤兒寡母和殘兵敗將組成所謂的夔東十三家,就沒有了所謂的領頭人和名將,剩下的那個也沒有這種威望,在大明光復江南之後,面對後金、大明兩邊的圍堵,還有三藩的吞併,就只能接受大明冊封,十三家分為兩部,以李定國餘部為首的大西軍殘部退守滇南,以大順軍為首的則守在夔東,算是大明安插在西南地區的兩顆釘子,名義上接受大明的冊封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說苟延殘喘,也沒有了爭霸天下的底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高朗也明白馬老師話裡的意思。

“估計看到大明解決了三藩之後,這兩家餘部應該就都會不戰而降了,或者說因為他們名義上也是大明之臣,只要他們不反叛,大明那邊也不能翻後賬。”

這是必然的結果,夔東十三家都已經被一分為二,而且大多數剩的都是老弱婦孺,可戰之人不超過上萬,如果選擇跟大明作對,那豈不是在螳臂當車,自尋死路不成?

吳小瑞這時插話說:

“不是說還有個苗王寨嗎?”

馬老師搖頭笑道:

“之前我就跟大營裡的贊畫參謀請教了一下,苗王城名為王,實際上這個世界現在也沒了苗王,都是各家首領自治,所以儘管勢力不小,卻很難如百多年前那樣統一起來跟大明對抗。”

熊孩子不由一臉麻煩的樣子。

“想這麼多有什麼用,要是我就一路平推過去,看誰敢不服!”

然後中二少年就被姐姐揪住了耳朵。

“哎呀,姐,你是我親姐,耳朵要斷了……”

吳霏霏一手掐腰訓道:“哼,還誰敢不服,你是小霸王嗎?”

“服了,服了,快鬆手……”

高馬兩人見了不由對視一笑,這中二少年就得好好管教一下,不然有了超凡力量,還指不定惹出什麼大麻煩來呢!

說起苗王城,高朗他們都比較感興趣,因為這在現代已經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此城建於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長官司駐地。透過幾十代苗王的經營,成為東部苗族南長城外圍的“王者之城”。

宣德至嘉靖年間爆發石各野、龍達哥、吳不爾、龍西波、吳黑苗五代苗王領導的苗族起義,苗王城成為起義大本營,促使明政府修築南方長城,這大明邊城就是以銅仁開始修築的,名為邊城,其實是夾在黔、桂、湘西三省之間,主要防備的就是苗王城。

永樂十一年,大明朝廷平息了思南、思州兩大土司為爭銅仁、萬山一帶的硃砂礦井而引發的“砂坑之戰”後,決定廢除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實行改土歸流新政,將其所轄39個長官司及其間一州一縣分設為銅仁等八府,委派流官治理,並建立“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十三佈政),總管八府和既有之一司三州,貴州從此開始國之一省,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貴州建省後,曾先後有十四任總兵府常駐銅仁,著名的南方苗疆邊牆也就是俗稱的南長城也是從銅仁開始。

馬德新指著地圖上西南角說道:“苗王城已經跟大明關係緩和,倒是聽說南疆東籲和南越等藩國時常有小股人來犯大明。”

高朗的戰略眼光還要高於這個時代的軍事家,他解釋說:“我覺得南疆除了百蠻野人之外,那些藩國都不足為慮,有著滇、桂邊境的南疆百蠻無盡大山阻隔,對於大明來說,這是收復交趾等南疆故土的最大障礙,對於南疆諸國來說何嘗不是入侵大明的一種阻礙?”

馬老師聞言道:“也就是說大明不必要針對東籲、南越的防禦了嗎?”

高朗搖頭:“也不是不防禦,有這樣天然的屏障存在,滇桂兩省邊境根本不需要修築長城之類的人工防禦建築來守衛疆土,只需要把守好僅有的幾處大山與外界相連的通道就可無礙。這不投降的三藩和之前夔東十三家的一部分不都被派往那邊鎮守關隘去了嗎?那裡就是現代歷史上有名的鎮南關一帶。”

洪武初年,大明就在據今近兩千年前的西漢雞陵關、大南關和界首關基礎上,修建了包括鎮南關在內的“南天三關”拱衛桂西入南疆無盡大山的入口。又於萬曆二十二年,雲南巡撫陳用賓於騰越州西南境邊界內築騰越八關,即神護、萬仞、巨石、銅壁、鐵壁、虎踞、天馬、漢龍八關。關址距當時邊界或數十裡或百餘里不等。

“無論是南天三關還是騰越八關,聽它們名字就知道不是什麼平緩的內地關城,而是最險要的甚至在上千米高的狹窄山頂修築的險關,千軍萬馬只有一條通路那一種天關。守著這一種天險奇關,南疆大山之中的百蠻野人想要入侵大明,基本是痴心妄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Best Man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