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傲慢與信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王天孝其實也不知道大姐夫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症狀,他只能根據結果去反推。

想想人肝有問題,會有哪些常見的症狀,然後挨個套到于海洋身上。

總能套出一些適應的症狀出來。

結果,這才一說,于海洋立刻就懂了。

“你知道我為什麼問你這個問題嘛,剛才我吃飯時,偶然看你的臉色,發現你的臉色好像比一般人要黃一些。你可能每天看,不知道,我第一次看到,就覺得不太正常。”

于海洋點點頭,“照你這麼說,我確實有必要去醫院看看。”

“嗯嗯,最好是看看,如果沒問題,也就換個心安嘛。”

“好。”

于海洋重重點頭,“謝謝你啊,天孝。”

“沒啥,我們一家人嘛,說這些幹嘛,這件事我先不給我姐姐說,你儘快自己查查,如果確實有問題,我們就趕緊治療。如果缺錢,就給我說,我也能給你們暫時倒騰一些。”

于海洋有點感動了。

他是個文化人呢,本來就心思比較單純。

又因為遠在蘭城,所以家族裡很多事情他並不熟悉,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妻子王小梅又溫柔賢淑,所以他是沒受過什麼挫折的。

前輩子到死,他都是這種性格。

所以王小梅在他死後會經常說,于海洋是個很幸運的人,一輩子沒吃過人間的大苦。

兩人約定好後,進到客廳,王小梅還追問兩人在聊什麼,怎麼聊了那麼久。

被他們笑著搪塞過去。

晚上王小梅準備讓王天孝一家人在她們家裡將就下,但王天孝覺得人家家裡本來就擠,若是再加上自家三口,實在是不方便。

準備帶著妻子和孩子去外面住賓館。

但最後還是硬被拉住了,說是都來到蘭城了,怎麼還能住在外面,搞得和蘭城沒親人一樣。

沒辦法,只好擠著住了一晚。

因為晚上不是自己家的炕,王天孝睡得很不踏實,幾乎沒怎麼睡,天剛矇矇亮,他就起來了。

還以為自己起得最早呢,走出客廳,才發現姐姐和姐夫早已經起來。

甚至姐夫都買了早餐回來了。

是一些豆腐腦,油條包子之類的東西。

還有用大碗從外面端回來的牛肉拉麵。

這個碗打面,很有時代的感覺。

早些年王天孝在外面幹活也是這樣,每天去吃早餐面會自己帶著個碗,讓人家盛好面後,還專門多放點湯,將面完加滿。

然後他會端著湯碗回去,等面吃完後,湯還可以留著中午泡饃吃。

就可以省一分菜錢。

王天孝回想上一輩的事情,發現印象最深刻的永遠是那種在苦難中偶爾有的小幸福。

吃完飯,王天孝按照約定,去和孟經理的弟弟見面。

約在一家咖啡館。

這個年代的咖啡館,裡面很安靜,位置也比較少,而且氣氛也不像後世走的小資路線,而是很簡單,和茶館感覺沒什麼區別。

王天孝到的時候,孟經理和她弟弟已經到了。

見他來了,便彼此做了介紹。

小夥子看起來文質彬彬的樣子,帶著一個寬框的黑邊眼鏡,揹著一個包,和王天孝說話的時候,也懷著打量和揣摩的眼神,鏡片後面,是掩飾不住的智慧。

“小安,你不是有事情和王總說嘛,那你們好好聊聊,我等下還要去上班。”

孟經理給弟弟交代句,又和王天孝說了再見,離開了咖啡店。

座位上剩下兩個陌生人。

王天孝大概判斷弟弟的年齡,既然是研究生都畢業,就按照這個年代最底線的年齡,六歲上一年級,到研究生畢業,也需二十三四的樣子。

但看這個人模樣,怎麼都不像有那麼大。

說不定中間是跳級了。

這個年代,是允許跳級的,要是學習好,可以一直跳。

不過,即使再跳級,也說明兩個人的年齡其實差不了太多。

只不過,這個孟小安一直在大學校園裡,而王天孝很早就開始為了生活四處奔走。

所以,氣質上差了很多。

“你叫孟小安吧?”王天孝笑著問。

“是的。”

“哪個學校的碩士?”

“蘭城大學。”

“那還不錯,高材生嘛,”王天孝點點頭,表示對他學歷的肯定,“我聽你姐姐說,你想和我聊聊?”

孟小安點點頭,將身後的揹包放到桌子上,從裡面拿出一疊檔案,給王天孝放到眼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

“您看看這些再說。”

王天孝翻開檔案,發現裡面的東西內容很豐富,有他撰寫的一些關於中藥發展朔源的論文,有一些基礎藥理的判斷,甚至還有一些他自己想做的專案可行性方案。

總之,非常詳細和豐富。

將這疊資料拿出去,不管放到哪裡,都是一份很不錯的中藥專業碩士生的答卷。

他走馬觀花看完,微笑著將東西放在自己面前,沒有急著推回去。

“不錯,我能看得出來,你對中藥確實頗有研究。”

“畢竟我的專業就是中藥。”

說到專業,孟小安還是很自豪的,眼睛都有了光。

這個年代很多知識分子,確實是比較單純,也很直接。

他們基本都是懷揣著一些抱負,真是願意為了理想而奮鬥和努力。

相對來說,後世大學擴招後,有一部分人就沒有了這種初心,僅僅是為了尋找一個好的工作。

而大多數人工作的行業和自己大學學的專業完全不匹配,甚至毫不相干。

雖然說著是時代造就的影響,但還是有點唏噓。

“我剛才看了你的一些嘗試,以及對一些專案的可行性報告,這些你有沒有實地考察過,或者我直接一些,你的這些所謂可行性,是基於某種現定的事實呢,還是純屬你的想象,是紙上談兵的事情。”

孟小安澹澹一笑。

“王總,我今天來見你,是聽我姐姐說,你也是一個有點理想的人,我覺得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溝通,一定是基於彼此信任的前提,若是你根本不相信我,那我們的交流就失去了基礎。我想繼續說再多,也不過是空中樓閣,沒有任何意思。”

王天孝聽小夥子這樣說,並沒不開心。

這種年輕氣盛的年輕人他見得多了,誰不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呢。

年輕人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能搞定,覺得世界的中心,或者是說世界應該儘可能考慮自己的意見,因而總會給世界提出很多建議和看法。

然而,雖然有些看法是非常有建設性的東西,但更多的意見,其實還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

王天孝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何嘗不是這個樣子呢。

而他當時還沒有什麼才能,不像這個年輕人,人家可是正宗的名牌大學高材生,而且還是碩士,這年代的碩士,那可是真正的高學歷。

做什麼不行啊,甚至只要想進政府去做個幹部,也是一大堆的地方會投出橄欖枝。

但他沒有堅持那些看起來更加風光的路,而是選擇這麼一條可不可知,充滿荊棘的難走的路。

這恰恰說明,他確實是有自己的理想。

王天孝在這個角度上,其實很欣賞,也很喜歡他的性格。

雖然自己靠著重生的便利,逐漸變得富裕起來,肉眼可見,自己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有錢途的商人,企業家。

但,他知道自己這種人,並不會真正推動這個社會進步多少。

即使他將整個楊子嶺全部種滿各種各樣的藥草,那也依然解決不了農村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真正的技術革新,終究需要有知識的人去推動。

未來,終究屬於知識時代。

他能在這個大時代裡充當一個划船的舵手,就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

想到這裡,他笑著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我當然也是這麼想的,信任確實是我們溝通的基礎,但是……”

王天孝話鋒一轉,“既然你說信任是基礎,需要我相信你,我沒意見,但是信任是相互的,那你是否在這個瞬間,對,就是我們現在說話的這一刻,你也真正信任我了呢?”

孟小安愣住了。

“看吧,其實我們都一樣。信任這東西吧,它不是建立在互相約束上,而是互相瞭解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要真正的互相信任,就必須首先搞清楚對方到底是什麼人,以及對方能提供的基礎是什麼。

若是我詢問你一些基礎的問題,你也保持高高在上的態度,那肯定不是一種能友好合作的模式。你知道的,我其實碰到很多和你差不多優秀的人,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幾乎和我這樣交談。

我尊重你的理想,但你也不要把我僅僅當做一個藥材種植戶。既然我們有很接近的目標,那既然碰到一會,就該彼此更溫和也更直接地交流。好了,我現在已經釋放出我的誠意,你呢?”

孟小安愣住了。

他今天是第二次發愣。

他發現,對面這個比他大兩三歲的男人,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些有點錢的暴發戶。

甚至說,他好像不像個普通的農民。

他的那種氣質,就像是歷經塵世很多,看穿了風雲變化的結局,最後沉澱下來的坦然。

是一種帶著智慧的溫和。

這種氣質狀態,他只有在很多教授身上才能看到。

一時間,他覺得王天孝似乎像個長輩。

而先前來的那種天之驕子的自豪感,此刻就像太陽下的雪山,剎那跨塌下來,化為了無數齏粉。

他沒辦法繼續高昂著頭顱說話。

看孟小安如此神情,王天孝大概能猜測出他內心的想法,覺得基本差不多了,不想繼續將人家小孩子的心氣給磨損殆盡,便溫和一笑,

“老實說,我其實對製藥工藝並不瞭解,這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對吧。這就像養豬的人,不一定就是個好廚子。但沒有一個養豬的人,不希望自己的豬肉能被做成好吃的飯菜。

我保證,我能根據需求,種出各種符合質量的藥草,甚至,我還可以根據你的要求,定向培育你需要的品種。但能不能將這些東西,轉變為可以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那就是你的任務,也是你的長處。

我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取長補短,只用到彼此擅長的一面,不斷彌補短缺的一面,這樣是不是才能真正合作起來?”

孟小安忍不住點頭。

他已經被王天孝說服了。

是的,他潛意識還是覺得自己是個研究生,而面前這個人雖然有點錢,也種出一些藥材,但實際上卻是沒有什麼文化的粗人。

全然沒想過,如果自己一直是這樣頤指氣使的態度,人家為什麼要和自己合作呢。

自己是誰啊?

嗯嗯,我應該放低姿態,好好和人家溝通。

這個人,似乎就是自己一直尋找許久的人,如果因為傲慢錯過這個機會,那就真的永遠錯過了。

怕是再也找不到這種人了。

想到這裡,他低下頭,露出幾分羞澀的笑容,迴歸到年輕人的本來面目。

“您說的對,是我不過謙遜……”

“不夠謙遜是真的,但也沒有必要特意去檢討。年輕人,有點傲氣是沒錯的,因為正是這種傲氣,促進思維迸發,所以才會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如果年輕人都暮氣沉沉,那才是只能正的可怕呢。”

“王總,聽你說話,總像是跟個老人在說一樣。”

“哈哈,有嗎?”

“怎麼沒有,你聽你一嘴一個年輕人,我們年齡最多也就像相差兩三歲吧,倒是說得好像你七老八十了一樣。”

王天孝笑笑。

“好啦,既然我們在合作姿態上達成了共識,那你現在具體告訴我,你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支援,以及你的計劃是什麼?”

孟小安低頭微微想了想,抬頭看著王天孝的眼睛,開始講述他的構想。

其實說老實話,很多東西王天孝真不是很懂。

整個過程他也並不關心。

但真正感興趣的是如果按照孟小安的計劃,最後會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透過孟小安介紹,他大致懂了孟小安的想法。

他其實是想研究如何更有效的提升中藥治療效率,以及對中藥的治病機理和毒理效能做個基礎研究。

這些東西,王天孝之前就知道,而且他一度認為,幾乎是中藥的天然短板,是天生缺陷,基本沒辦法改變。

但孟小安認為,如果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那中藥就不可能真正走入大世界。

西藥之所以能進入我們國家,是因為他們基本都符合各國,尤其是FDA的認證,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會認這個標準。

而我們的中藥,幾乎無法透過認證,具體原因以前就說過。

若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莫說是繼續擴大中藥的影響力,恐怕中藥市場還會繼續縮水,直到最後徹底沒有人信任中藥。

那就真的沒救了。

王天孝聽完後,其實內心並沒有太強的觸動。

主要是太空了。

讓他無法直接其中看到如何具體操作。

但他不想打擊這孩子的積極性,便還是耐心和他聊了很多,並且最後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他願意贊助一個實驗基地給孟小安。

裡面會購置一些孟小安需要的裝置,設施,儀器等等,方便孟小安研究。

另外,他還願意在山上給孟小安留一塊試驗田,方便他來種植各種奇奇怪怪的藥材,用來支撐實驗。

其他的,他可以給孟小安固定的薪水,但孟小安研究出來的成果,必須歸屬他擁有。

他很難確定孟小安會不會研發出什麼成果。

前輩子聽小兒子說,藥材研發是件非常燒錢,且經常血本無歸的事情。

是所有投資裡,風險最大的專案。

很多專案,從開始的研究立項,到提純,毒理性研究,穩定性研究,小鼠大鼠猴子等一系列研究做完,才能到臨床,三期臨床達到要求,才可能上市銷售。

而這個過程,快的話也要十幾年,慢的話甚至要幾十年。

如果花費很多年,很多人力物力,好不容易走到臨床,卻因為毒理性或者耐受性出現問題,那就會宣告專案失敗。

十幾年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公司基本無法研發新藥,都是做彷製藥的原因。

甚至……我們整個大環境,基本都是以彷製藥為基礎,新藥出現機率非常小。

王天孝正是因為知道這個行業的問題,再看孟小安,便覺得小夥子還是太年輕了。

將問題想的太簡單。

可王天孝也不願意讓孟小安徹底失望,於是便退了一步,相當於給他暫時提供一個研究的場所,讓他先小範圍嘗試。

如果萬一有所成就,剛好自己到時候資金充足一些,說不定還可以投資試試。

如果一直沒有成功,也沒關係。

反正他準備將楊子嶺要發展成藥材種植的基地,後期就必須建立一個藥材的研究培育中心。

剛好可以用的到。

怎麼看,花不高的價錢,找一個中藥專業的研究生,也算是不虧。

兩人暫時達成口頭約定,等孟小安拿到學位證後,將需要的裝置設施列出一個清單和計劃,由王天孝投資慢慢建設。

今日的會面,王天孝並不是特別滿意。

但也過的去。

只是沒有達到原來預期而已。

不過這也給他剛好提了醒,不要將什麼事情都想得那麼簡單。

真正要走技術產業的路線,不是他這種草臺班子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將來要真的做,還是要直接引進團隊才。

接下來的幾天,王天孝帶著妻子和孩子們在蘭城玩了個遍。

因為家裡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操持,便告別姐姐重新返回。

.

場站的藥草收購既已完畢,卻並沒有安靜下來。

反而更加忙碌起來。

去年的草藥種植是沒有考慮收成,所以直接漫山遍野撒的種子。

但今年要精細化種植,就不能再那樣了。

一場秋雨過後,地上稍微溼了些,王天孝按照原來的計劃,開始讓吳文化組織大家翻地。

山裡的地肯定是沒辦法用機器翻,甚至因為地勢不平,讓牲口翻也很困難。

所以王天孝從開始秋收時就謀劃著用人去翻。

三百個人,每人每天翻一畝地,這些地翻完也要不了一週,加上平坦的地方用牛代替人工,所以轟轟烈烈的翻地大戰開始拉開序幕。

站在場站前面的廣場上,一眼看下去,漫山遍野都是人,大家穿著不同的衣服,但都保持著相同的姿勢。

幹的熱火朝天。

對於這些人,經過一場收割,如今已經喜歡上在王天孝這裡幹活了。

每天至少能拿兩到三元的收入,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尤其是這種錢還是發的相當及時。

幾乎是當天幹完就能理解拿到錢,而且是多勞多得,能者多勞。

所以這次翻地,本來是不準備要這麼多人,但大家熱情難卻,王天孝便也沒有拒絕,大家都要來,就來幹吧。

趁早搞完也好。

按照記憶,還有半個月就是那場大洪水,儘量在洪水之前將地整理好,洪水泛濫後,會帶來很多豐富的營養,剛好趁機用來增加地裡的肥料。

去年種地,實在太粗獷了。

肥料也沒有用什麼。

今年既然要精細化種植,這些都少不了。

王天孝並不打算所有地都種同樣的東西,他的目的是至少種十種以上的草藥。

蒲公英和和茵陳大致佔三分之一的地,剩下三分之二,要根據市場需求量進行調配。

慶城有很多種草藥都可以種植。

很只不過很多種起來沒有那麼容易,或者是種植成本比較高而已。

但高投入往往代表著高收益。

王天孝去年到今年靠著這片山地,淨賺至少四十萬元。

那新的一年,他的目標是翻一番,來到八十到一百萬。

要提前和孟經理簽訂好供貨合同,爭取佔據這些藥品更多的收購份額。

可以適當優惠價格,保證長期供貨。

對孟經理來說也是好事,至少質量穩定,要是換做其他新地方,還不知道會出什麼問題。

王天孝想多面開花,但其他專案都沒有發展藥材種植這麼穩定,所以不管多忙,他都還是將很多精力放在這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