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佳藝電視臺(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們的楊小樂正在家裡非常苦逼的學習德語。

德語(deutsch),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包括高地德語與低地德語兩大系列的數十種方言,前世的歐洲語言管理中心2017年9月最新的資料顯示,全球使用德語各方言的人數以及德語的學習者共有4億多人。

而德語對於華人來說,是一個很難入門的語言。

德語的語音要求非常準確,不像英語,發音部位可以比較放鬆,德語要求發音肌肉和器官高度緊張,必須到位。法語其實也要求發音,但是很多人覺得,華人學習法語更容易些,因為德語很多音對我們確實太難了。

德語的名詞有三種性,陽性、中性和陰性,除了直接對人的名詞的性比較規則外其它的詞的性往往沒有規律。

而沒有規則,唯一的法寶就只有死記硬背,比如桌子是陽性,書是中性,太陽是陰性,月亮是陽性,女孩是陽性等等完全凌亂了華人幾千年來延續下來的極性判斷。而法語呢,只有兩個性,陽性,陰性,所以要好一點,至於英語則根本就沒有這一說法。

德語語法繁複,有四個格,動詞六個人稱變位,說白了,就是你吃,我吃,他吃,我們吃,你們吃,他們吃,這個吃有六種說法,背死。法語也是一樣,哪怕就是英語也沒有這麼複雜。

德語的語法結構十分嚴謹複雜,也和英語/中文的語法結構完全不同.,華人第一次接受起來雖然有點難度,幸好學習的人如果能夠辛苦點,入門以後,還是沒有問題滴.所謂難也只是相對而言。

這一點和英語正好是相反的,英語恰好是入門容易,後面越學越難。

德語的發音都是固定的,沒有英語那麼多音標,通常英語一個字母在不同的單詞裡發音不同,必須檢視音標才會讀,而德語則簡單的多,德語沒有音標,學懂了德語的26個字母外加三個變母音,那麼,所有的德語單詞你就可以自己讀了,德語就一個字母r的發音較難,因為是靠小舌發音,華人大多數都不太好發這個音,但多練練,問題還是不大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前世的楊小樂因為獲取了大量的德文技術資料,不得不硬著頭皮找來一些介紹德漢科學技術翻譯的書籍,來學習怎麼把這些資料翻譯成中文。

在痛苦的翻譯前期過程中,楊小樂偶然之間發現了這麼一條規律。

在德文中的一段複雜句中,看完前句你不能明白它要說的意思,通常要看完後半句才能明白整個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

所以,一旦看到這種句子出現,楊小樂都是直接看句尾的動詞是啥,因為這些句子都是把動詞全放後面,而且還是倒著放,比如machthaben之類的。。。這些天殺的複雜句對照同時出現的英文資料看了3-4遍才發現點規律,原來,德語也是有定語從句的!

因此,楊小樂就經常會看到逗號後面來個die的單詞,然後後面再加上是形容詞,跟英語的whichis很像!

根據這一規律,楊小樂在網上下載了專業的德語科技詞典,然後,動手編寫了一個很簡陋的德譯漢的軟體,這個簡陋的軟體,只能幫助楊小樂翻譯出大致的意思,但是至少也比網上免費的翻譯軟體靠譜得多,只有,當翻譯出來得文字造成了楊小樂閱讀理解的障礙之後,楊小樂才會親自動手比照字典,按照句子,逐一的承上啟下的翻譯。

於此同時,楊小樂也獲得了大量的日文技術資料,不過,在看到日本那任意縱橫的文字之後,楊小樂當時有點退縮了,尼瑪一大堆象形文字中偶爾夾雜幾個繁體中文字,就算想去翻譯,短時間內要把字典玩轉也夠嗆啊!

於是,楊小樂只得下載相同的英文資料,心想憑藉自己的英文功底,翻譯這些資料甚至都不用動筆了,直接當中文閱讀就可以了。

哪曾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大跳,通行世界的英語在日本這個奇葩的國家,居然也得到了變形的機會了。它們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日式英語,就像在美國也有美式英語一樣。

日式英文規定了英文詞的日語音譯規則,這樣一來,它與英文的發音有時沒有區別,有時有著太大的區別,因此英語國家的人聽日式英文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的,反之亦然。

既然嘴裡說著這樣醉人的英語,那麼,自然而然的反應在書寫上,也是同樣如此。

這樣獨具特色、言簡意賅的日式英語技術資料,看得楊小樂一頭霧水、暈頭轉向,直到楊小樂是在忍受不了去網上一查,才知道日式英文是英語在日語中的音譯,雖然名為英文但其實是日語。類似於可樂是中文但cola是英文一樣。所有英語單詞都可以用日語平假名片假名來發音,26個英文字母都有其讀音的。

歸根結底,按照楊小樂的理解,那就是日本人在寫這些文章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母語的寫作習慣套用到英文寫作上了,獨創了這樣自己人可以無礙閱讀並理解,而外國人卻要殺死無數腦細胞才有可能勉強理解的奇葩套路。

不得已,楊小樂只好捨棄了這些坑爹的技術資料,含著眼淚,咬著牙齒從頭開始學習日語,以便能將這些技術資料翻譯出來。

當然,楊小樂自學的這兩種語言,準確地來說,都是屬於啞巴語言,只能看,不能說的那種,而且楊小樂並不需要說,目的都不一樣!

而現在楊小樂卻開始學習德語,不但學習,還需要達到能用德語流暢地與德國人交流的地步,而且還要達到可以無礙地閱讀德文的報刊雜誌和書籍。

所以,楊小樂一下子就苦逼了。

因為,德語語法繁瑣,但是那些過於繁瑣的語法對掌握德語沒有特定關聯德文文章比英文難得,原因是德文作者文風惡劣,故意把簡單的表達複雜化。

你就試想一下當年的所有社會活動,如果書面語一定得是文言文一樣,為了達到準確無語地表達書寫的意思,不會引起別人的誤解,那麼你說難不難?

所以,當楊小樂看見梁遠來了之後,也非常高興,自己正好可以從這枯燥無味、勞心費力地學習中暫時解脫出來。

“少爺,德語學的怎麼樣了?”初一見面,還沒有來得及坐下,梁遠就非常不厚道地戳中了楊小樂的痛點。“少爺何必這麼麻煩呢?到時候你去德國之後,先花一年時間在語言學校慢慢學就可以了。”

楊小樂活動了下因為發音而讓嘴巴都有些失去控制的下巴,有些含混不清地說道:“你也知道,我去德國的目的,學習只是一個幌子,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看能不能在那邊建立一個研發基地,畢竟,德國的工業發達是舉世矚目的。所以,我在語言學校學習的同時,也會在大學裡旁聽的。”

“我可不想將有限的時間,浪費在這些最基本的語言學習上,我只準備在德國最多呆3年,無論成與不成,都會回到香港。所以,我是不準備正式進入大學學習的,如果一但進入正式學習,修不夠學分,通不過考核,就畢不了業,考核失敗三次之後,就永遠失去了在德國同類專業的學習資格。”

“你想想,堂堂鳳凰公司的少掌櫃,自不量力地去德國上最好的學校,結果無數年過去了,不但拿不到畢業證,反而被趕出了德國---------雖然,我很紈絝,我可以不在乎我的名譽,但是這恰恰關乎到我們鳳凰公司將來在民眾心目中的印象,所以,正式學習是不可能,我只需要把我學習的姿態擺足就可以了。”

梁遠聽了之後,沒有反對,只是笑著對著楊小樂伸出了表示佩服的大拇指,然後,才談到了今天來的目的。

“佳藝電視臺?”楊小樂深吸了一口氣,靠在沙發上,揉著眉心,試圖在腦海裡搜尋是否有這家電視臺的印象。

前世的佳藝電視臺,在1975年9月7日北京時間下午6時開播,是香港的第三家免費商營廣播電臺,歷經三年,在1978年8月21日倒閉。

倒閉之後,香港就只剩下無線電視臺和後來更名為亞視的麗的電視臺,在歷經了歲月無情風吹雨打之中,兩虎相爭了幾十年,後者在新世紀也面臨如同佳藝電視臺一樣被‘清盤’的命運,只剩下無線經久不衰。

所以,佳藝電視臺的過早消失在歷史塵埃中,只有少數的資料留存於世,宣示著曾經有這麼一家如同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很美麗,很明亮,可惜曇花一現的電視臺,被前世很多收藏家和劇史家很注重尋找的一個環節。

這點也許是當初無論是始作俑者、還是當事人、甚至旁觀者都是始料未及的,堪做當年失敗者們的安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