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與SONY談判前的準備(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兩相比較,楊小樂決定還是選擇尼康。

至於sony和尼康背後的財團,楊小樂是不太在乎的,雖然確實惹不起,但是,正常的商業活動,確實是不要顧忌太多。

而這就是為什麼要把sony也一起拖下水的原因了,要不然,本身並無光刻機技術基礎的鳳凰公司,尼康為什麼要和你合作呢?如果僅僅是資金的緣故,恐怕尼康背後的三菱財團撥一根汗毛都比鳳凰公司的腿粗吧?

至於,尼康會不會答應,楊小樂到是根本沒有過多的擔憂,前世的a**l夠牛了吧?在2012年,三星、因特爾、臺積電總共給a**l投資了52.3億歐元,用於研發下一代的微影裝置,而a**l之所以接受這筆投資,更多的是因為這些都是他的裝置的採購大戶,不然,他為什麼會分潤出去自己的利潤呢?

退一萬步來說,這個小日本真是鐵了心要吃獨食,楊小樂大不了按照前世尼康走出製造光刻機的路徑,重新走一遍罷了。

前世的尼康,從cga公司買了一臺光刻機,把它拆開來研究,在cga光刻機的基礎上,做出了改進,再加上他自己的優勢----鏡頭(尼康在二戰時期是家軍工企業,為小日本的潛艇製造望遠鏡的),於1980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臺nsr-1010g光刻機,隨後陸續推出的光刻機,把尼康推到了巔峰時刻,那時候,全世界都只知道尼康,a**l根本就不是對手。

算算時間,現在的尼康肯定還在苦苦的研發,時間上還是來得及的。

只有有了光刻機,那麼ccd的研發才有實際意義,這是楊小樂誘惑sony的第一步。

第二步,也跟光刻機有關係,也是誘惑比較大的,那就是前世大家耳熟能詳的液晶顯示屏---lcd。

lcd由兩塊玻璃板構成,厚約1mm,其間由包含有液晶材料的5μm均勻間隔隔開。因為液晶材料本身並不發光,所以在顯示屏兩邊都設有作為光源的燈管,而在液晶顯示屏背面有一塊背光板(或稱勻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熒光物質組成的可以發射光線,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勻的背景光源。

背光板發出的光線在穿過第一層偏振過濾層之後進入包含成千上萬液晶液滴的液晶層。液晶層中的液滴都被包含在細小的單元格結構中,一個或多個單元格構成螢幕上的一個畫素。在玻璃板與液晶材料之間是透明的電極,電極分為行和列,在行與列的交叉點上,透過改變電壓而改變液晶的旋光狀態,液晶材料的作用類似於一個個小的光閥。在液晶材料周邊是控制電路部分和驅動電路部分。當lcd中的電極產生電場時,液晶分子就會產生扭曲,從而將穿越其中的光線進行有規則的折射,然後經過第二層過濾層的過濾在螢幕上顯示出來。

這就是lcd顯示影象的基本原理。

而lcd中的液晶是一種幾乎完全透明的物質。它的分子排列決定了光線穿透液晶的路徑。從發明它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才發現給液晶充電會改變它的分子排列,繼而造成光線的扭曲或折射,由此引發了人們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的念頭。

前世世界上第一臺液晶顯示裝置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tn-lcd(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儘管是單色顯示,它仍被推廣到了電子錶、計算器等領域。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出現,同時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技術被研發出來,但液晶技術仍未成熟,難以普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產技術,lcd工業開始高速發展。tft(thinfilmtransistor)lcd即薄膜場效應電晶體lcd,是有源矩陣型別液晶顯示器(am-lcd)中的一種。

和tn技術不同的是,tft的顯示採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假想的光源路徑不是像tn液晶那樣從上至下,而是從下向上。這樣的作法是在液晶的背部設定特殊光管,光源照射時透過下偏光板向上透出。由於上下夾層的電極改成fet電極和共通電極,在fet電極導通時,液晶分子的表現也會發生改變,可以透過遮光和透光來達到顯示的目的,響應時間大大提高到80ms左右。因其具有比tn-lcd更高的對比度和更豐富的色彩,熒屏更新頻率也更快,故tft俗稱\"真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相對於dstn而言,tft-lcd的主要特點是為每個畫素配置一個半導體開關器件。由於每個畫素都可以透過點脈衝直接控制。因而每個節點都相對獨立,並可以進行連續控制。這樣的設計方法不僅提高了顯示屏的反應速度,同時也可以精確控制顯示灰度,這就是tft色彩較dstn更為逼真的原因。目前,絕大部分膝上型電腦廠商的產品都採用tft-lcd。早期的tft-lcd主要用於膝上型電腦的製造。儘管在當時tft相對於dstn具有極大的優勢,但是由於技術上的原因,tft-lcd在響應時間、亮度及可視角度上與傳統的crt顯示器還有很大的差距。加上極低的成品率導致其高昂的價格,使得桌面型的tft-lcd成為遙不可及的尤物。

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良品率不斷提高,加上一些新技術的出現,使得tft-lcd在響應時間、對比度、亮度、可視角度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拉近了與傳統crt顯示器的差距。如今,大多數主流lcd顯示器的響應時間都提高到50ms以下,這些都為lcd走向主流鋪平了道路。目前主流的tft面板有a-si(非晶矽薄膜電晶體)tft技術和ltpstft(低溫復晶矽)tft技術。

在a-si方面,三個生產基地的技術各有千秋。日本廠商曾經研製出解析度高達2560x2048的lcd產品。因此,有些人認為,a-sitft技術完全可滿足高分辨率的產品需要,但是,由於技術的不成熟,它還不能滿足高速影片影像或動畫等的需要。ltpstft相對可以節約成本,這對於tftlcd的推廣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日本廠商已經有量產12.1英寸ltpstftlcd的能力。而中國臺灣已開發完成ltps元件製造技術與ltpssxga面板技術。韓國在這方面缺少專門的設計人員和研發專家,但像三星等主要企業已經推出了ltps產品,顯示出韓國廠商的實力。

ltps(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低溫多晶矽技術是為了解決單晶矽的缺點開發而來,ltps可以更好的把外圍電路整合到面板基板,電子流的移動速度也更快,一般在較高分辨率顯示上都是採用這種技術,而在手機上採用ltps有幾個好處,顯示模組整合更緊湊外觀尺寸更小,影象顯示時的反應速度更快,顯示面板的穩定性更強,解析度更高,顯示效果更鮮豔逼真,飽和度和對比度更高,而ltps技術再配合1280*720高分辨率和1600萬色,就能給使用者提供更廣的可視角度和極佳的色彩表現。

ips螢幕在陽光下幾乎看不到螢幕內容,而ltps螢幕完全沒有問題,

前世ltps螢幕技術作為較為高階的螢幕技術,使用這種技術的手機是蘋果iphone系列,htc等高價位的手機品牌,聯想黃金鬥士使用的ltps螢幕可謂是開創了千元機使用ltps技術的先河,相比之下,其他千元機使用的ips螢幕甚至更差的螢幕技術就顯得有些不上檔次。

ltps(低溫多晶矽)和ips都是種屏幕顯示技術,其實本質上它們都是tft材質,不過二者都是改良型的tft。不過改良方式不同,ips是改變tft的內部分子結構排列,來增強可視角度和色彩還原;ltps是在改變tft分子結構組成和排列,來實現分子內部電子移動速率和增強顯示效果。因此ltps技術螢幕除了擁有ips螢幕的可視角度高,色彩還原好的特點外,還比ips螢幕更省電。

與ltps同時存在的還有a-si。

日本公司的a-sitft投資策略上幾乎都以第三代lcd產品為主,透過製造技術及良品率的改善來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日本一直走高階路線,其技術無疑是最先進的。由於研發力量有限,臺灣的a-sitft技術主要來自日本廠商的轉讓,但由於臺灣企業一般屬於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價低,以生產低端產品為主。韓國在a-si方面有著強大的研發實力,比如三星公司就量產了全球第一臺24寸a-sitftlcd—240t,它的響應時間小於25ms,可以滿足一般應用需要;而可視角度達到了160度,使得lcd在傳統弱項上不輸給crt。三星240t標誌著大屏幕tftlcd技術走向成熟,也向世人展示了韓國廠商的實力不容置疑。除了以上兩種tft技術之間的競爭,sed將會成為tftlcd的強大敵人。

sed顯示器從顯示質量上來說,sed採用與普通電視映象管同樣的熒光粉,亮度可達400cd/m2,在色彩飽和度及銳利度方面,都是液晶和等離子電視所難以匹敵的。而且sed由電子轟擊熒光粉發光,屬於自發光器件,不存在液晶顯示的可視角不夠和響應時間過長的問題。sed發光完全可控,不存在液晶顯示的背光洩漏或等離子顯示的預放電問題,黑亮度只有0.04cd/㎡,暗處對比度高達10000∶1,黑色表現力極強。

在功耗方面,sed的發光效率可達5lm/w,耗電量只有同尺寸等離子或液晶顯示器的一半左右。

在成本方面,sed的結構基本上是平面結構,不同於液晶和等離子的立體化結構,因此可以採用先進的印刷工藝進行批次製造,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

然而,儘管sed擁有如此大的優勢,但是卻遲遲未予面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