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英國人的反應(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ps:終於39章了,說實話,小豬心裡還是很忐忑的,至於原因,書友們都知道的,支援的給小豬投點推薦票鼓勵下吧!謝謝!

------------------------------------------------------

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詹姆士公園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1873年,維多利亞女王在執政初期遷居於此,並陸續進行了改造和擴建,最終形成了一座中心包有四方形內廷恢弘居所,以後一直是倫敦的頭號皇家寓所。

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皇室府邸,女王平時在這裡辦公和履行禮儀性職責,週末才回到溫莎城堡。

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斯,步行穿過白金漢宮前的廣場,抬頭看著白金漢宮樓頂的旗杆上飄舞著的君主旗,知道女王正在等著他的面見,捏了捏手裡的資料,心裡大概猜出了女王召見的原因,但是,他不明白這個事情為什麼會引起女王的重視。

帶著這種疑慮,首相走進了女王的辦公場所,經過了簡單的禮儀之後,女王直接開門見山:“愛德華,最近從香港傳來的訊息的相信你也知道了,你有什麼看法呢?”

愛德華想了想道:“這只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我不明白,女王,為什麼會這麼鄭重其事的表示關注。”

女王優雅的地笑了笑道:“從表面看,這確實是最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而已,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從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們國家的工業是不是正在逐年萎縮,我們的子民從投資美國的回報率中嘗到了甜頭,曾經的實業家們正逐漸蛻變成吃股息的寄生蟲,這些炒債券的投機家們,開始放棄工業,不搞農牧業,只玩第三產業,使我們大英帝國的經濟在未來將高度空殼化,造成失業人口持續增加,社會騷亂,動盪將成為困擾我們大英帝國的主要因素。”

女王確實比較高瞻遠矚,而且眼光很準。

在前世裡,英國人依靠工業革命創造了輝煌的大英帝國,製造業本是現代英國發家致富的看家本事。然而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起,英國人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就把自己完整的工業拋售殆盡,不光是汽車工業,還有航空工業,電氣工業,電子工業。

想當年,英國人的航空工業本和美國不相上下,無論大型客機,還是戰鬥機、直升機,什麼都能造,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客機就是德哈維蘭公司先造出來的。然而英國政府錯誤的政策,把所有的企業合併為一家,昔日實力強大的霍克西德利,德哈維蘭,布裡斯託爾等等,都被整合到了bae一家,可是就這僅剩的一家後來還要和荷蘭的eads合併,幸好這次英國政府做了件英明的決定。而當年沒有被合併的像肖特公司被賣給了加拿大龐巴迪,韋斯特蘭被賣給了阿古斯塔,整合和拋售直接導致英國航空工業整體競爭力下降,現在龐巴迪依靠昔日收購英國公司的技術生產噴氣式公務機,而英國人自己倒是淪落到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設計和生產。

電氣工業,昔日強大的研發能力在把自己的企業賣給外國公司後,英國人不得不花大把的英鎊購買外國公司的產品,而最諷刺的是這產品的技術來源竟是之前被出售的英國企業和部門。像馬可尼,gec,plessey,pye,ekco,ferranti,racal,無一例外的都賣了,現在英國國防部要採購電子設備得向外國公司求購。

電子工業,英國是電視的故鄉,因此英國也誕生了一大批消費電子品牌,像goodmans,天朗,凱伍德,bush,alba等,現在雖然品牌還在,但早都已經名不見經傳了

化工產業,英國把著名的ici賣給了阿克蘇諾貝爾,多樂士油漆這種英國驕傲的品牌也寄人籬下。

接下來是大家熟悉的汽車工業,這個就更不用多講了,大家都瞭解,英國的汽車工業已經整體淪陷了,和航空工業一樣,錯誤的整合政策,從bmc到利蘭集團,再到羅孚集團,把所有大廠都集中到同一家集團,結果就是一家倒了,所有的也就都倒了。現在算得上大廠的只有邁凱輪還獨立。不僅整車工業,連同汽配,鄧祿普這個昔日英國最大輪胎製造商如今被賣的七零八落,被各國巨頭瓜分,雅芳輪胎被賣給了固珀。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皮爾金頓被賣給了日本企業。引擎大廠考斯沃斯更是被分成民用和賽道兩家分開出售。

摩托車工業,熟悉摩托車的朋友應該知道很多耳熟能詳的英國品牌,像諾頓,三槍,凱旋,ajs,皇家恩菲爾德…早期的摩托gp基本上是英國車隊的天下,而和它的兄弟產業汽車工業一樣,又是被合併消亡了一大批。而如今,也只有凱旋混的還算有點樣子,也是倒閉好幾次才穩定下來的。其它的,基本上全都消亡了。

軌道交通領域,英國人發明了火車,本來也是軌道交通的強國,可如今英國早已經不產機車了,昔日的都城嘉慕、gec軌道***門該賣的都賣了。現在法國阿爾斯通的很多技術都是來自當年的gec。軌道交通配套的技術像西屋軌道交通公司(生產制動系統,信號系統,屏蔽門)被賣給了德國公司,隧道盾構機製造企業更是僅剩一家滄桑的百年企業,也是幾經收購,而且早就沒有核心技術可言了。

機床製造的大廠p**(旗下包括霍洛伊德等)被賣給了中國企業。雖然普通機床工業已經無法和德國日本競爭,但連英國人最領先的超精密加工技術企業,像cupe、rank也都賣了。

其它的產業,運動品牌銳步、茵寶都賣了,糖果巨頭吉百利賣了,手機製造商sendo賣了,世界上真的沒有哪個國家像英國這樣不遺餘力的熱衷於變賣自己的技術和企業,難怪連法國前總統薩科奇都諷刺英國已經沒有工業了。

現在,也只有在costa喝上一杯咖啡,邂逅個美女去洲際酒店啪啪啪,用上個杜蕾斯,才醒悟英國人還有這三樣沒賣。

雖然,愛德華也認為女王說的沒錯,但是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執政黨黨魁,身後跟了一大群的或明的或暗的追隨者,他必須在本質上維護他們的利益,至於,普通民眾的利益,那只是在參加大選時的口號而已,認真你就輸了。

“陛下,雖然未來是可以預見的,但是,這些都是很普通的商業合作行為,我們無法也無力改變什麼。”愛德華很鎮定地回答道。

女王深邃的眼眸靜靜地盯著愛德華看了許久,才悠悠道:“確實,對於他們的行為我們無法也無權去干涉什麼,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麼也不能做,就這麼靜靜地任由事態繼續這麼發展下去而無動於衷。”

女王也有自己的無奈,來自美國的學者在英國大肆鼓吹,把汽車、鋼鐵、造船、機械等傳統工業稱之為夕陽產業,力主對這些產業進行壓縮和調整,著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而英國政府和民眾卻對美國學者的觀點深信不疑,作為工業革命搖籃的英國卻開始推行所謂“去工業化戰略”,傳統工業成了大力壓縮和調整物件,以金融業為代表的服務業成為重點發展物件,英國政府透過調整產業結構方式開始遠離工業。

也有少數有卓越眼光的保守人士和專家學者,曾呼籲:必須批判夕陽產業、後工業化社會之類種種謬論,強大的英國工業是確保英國就業、出口和高品質生活的關鍵所在。但是這些呼聲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很快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女王雖然左右不了民眾好逸惡勞的習性,但是作為皇室,卻必須為這些子民負責,為此,女王常常感到憂慮,諮詢了很多著名的專家學者,他們也對此深表無奈,直到昨天無意中看見了由侍從傳遞過來的報紙,上面詳細刊登了香港鳳凰公司產品發佈會的全過程,對女王有了新的啟發。

既然自己已經左右不了自己屬下的臣民,那麼遠在遠東的香港殖民屬地,自己是不是可以嘗試著開闢新的實驗場地,試著扶持一家企業,將本國這些可以預見的面臨甩賣的企業在未來託付給這家企業,這樣,在將來,也不至於承受自己本國的工業產品都淪落到需要從國外採購的屈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尤其是見到英國情報部門遞上來的鳳凰公司的背景資料裡,重點標明這家企業唯一的繼承人是個只有9歲大的紈絝子弟,更堅定了女王實施這個計劃的決心。

而這個計劃最終是透過掌控這個紈絝子弟,間接接手鳳凰公司,使鳳凰公司成為遠東英殖民地最大的工業基地。但是怎麼使鳳凰公司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室暗地裡掌控的企業,而不至於遭人詬病,成為了女王當前最大的心病和煩惱,而這個事情太重大了,堂堂的一國女王居然打起了平民的私有產業,傳出去不是最大的笑話嗎?這對皇室的聲譽將是致命的打擊!

所以,在不能找智囊團協商的情況下,女王只能自己面對,絞盡腦汁的思考著,整整一宿的不眠之夜過後,女王面對著鏡子裡的黑眼圈,很是抓狂。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