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抵達科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ps:

請諸位看書的書友,幫小豬想一下汽車的名字和車標,以及汽車公司的名字,小豬在這裡感謝諸位了!

-------------------------------------------------

此時的楊小樂已經發覺自己的帽子已經遺失在機場了,懶得再跑回去尋找,恐怕此時的機場,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回去肯定是自投羅網、憑空給自己找不自在,反正楊小樂在離開香港之前,早已多備了幾頂帽子。

而梁彬看見楊小樂那單薄的外套,還以為是楊小樂忘記買厚實的外套了,連忙問楊小樂是否需要先去買一件禦寒的外套。

楊小樂自信地搖了搖頭,說自己習武多年,這點冷還受得了,正好體會一下日本人的耐寒訓練。

日本人認為小孩就是‘感冒之子’、就是應該經常感冒、一直流鼻涕。但一直堅持這樣鍛鍊、長大以後適應能力、抵抗力會変得很強、很少感冒。因而,很多日本人一年四季都是一條単褲、日本沒有毛褲,棉褲這麼一說。

這些說法都是表面流傳的原因,而知道是怎麼回事的梁彬自然是會心一笑,就不在開口了。

而楊小樂是真的感覺不到冷,人在冬天為什麼會感覺到冷呢?是因為寒風把人體表面透過毛細孔散發出來的溫度帶走,而人體內部持續的供溫跟不上體表溫度流失的速度,從而,讓人感覺到冷的感覺,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也會餓得更快。

而楊小樂目前的境界已經能夠自由地控制毛細孔的開啟和關閉,旺盛的氣血在溫度不能夠透過毛細孔散發之後,可以很容易地就保持了體表的溫度,故而感覺不到冷。

所以,此時的楊小樂正做在汽車的後座上,透過車窗玻璃,欣賞著西德冬日陽光照耀下的獨特美景,寬闊、乾淨的街道,和公交站臺上丟滿了無數的菸屁股,形成了強烈而又鮮明的對比,從中世紀一直儲存下來的有著古典味道的房頂尖尖的低矮的樓房,非常整齊而又有規律地聳立在道路的兩旁。

高大的樹木點綴在其中,稀稀疏疏的變了顏色的樹葉掛在枝椏上,向人們提示,西德已經進入了冬天,形形色色的人流穿梭在這些道路旁邊的人行道上,接連不斷的車流,會主動禮貌地給需要過十字路口的行人讓道。

這些畫面,給了楊小樂強烈的衝擊感,不管是在前世的華夏,還是今生的香港,這些場景往往都是只能從報刊雜誌上得以閱讀、想象得到。

這些報刊雜誌在引申這些場景中,常常免不了要大談特談地感嘆下華夏人在這方面的不足,彷彿素質是華夏人的硬傷,豈不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他們也只不過被自己不瞭解的陌生環境所欺騙,實際上,在這些所謂人間天堂的地方長久地生活下去,你就會深入理解那些改變了國籍的人的痛苦。

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轎車載著胡思亂想的楊小樂,飛快地穿行在法蘭克福的郊區道路上,由於是上班時間,道路上的車輛很少,野外反射著陽光的波光粼粼的湖泊、茂盛的植被、還有著一絲綠意的高大的樹林、低矮不帶一絲雜質的雲層,在楊小樂的眼前交匯成了一幅美麗的冬日場景。

梁彬一邊開車,一邊給楊小樂介紹著沿途經過的地方,介紹著一路經過的那些值得多看一眼的美景,楊小樂只是靜靜地聽著,靜靜地欣賞著,不發一言,彷彿不願意破壞眼前的這些靜謐的畫面。

法蘭克福到科隆沿途經過科布倫茨、波恩等城鎮,全程193公里,耗時2小時左右,沿途數不清的葡萄園、城堡、古堡、無艮的田野、羅雷萊之巖、產酒的小鎮,一一都呈現在楊小樂眼前,然後飛快地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遠方的地平線上冒出兩個高高的塔尖,梁彬興奮地對楊小樂說道:“看到沒有,那就是科隆著名的科隆大教堂,科隆是一個以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聞名於世的城市。”

“屹立在萊茵河邊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兩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教堂,它已成為科隆市的象徵和遊客們嚮往的名勝之地。”

“我第一次站在高高的塔頂極目遠望,看到萊茵河猶如一條白色的鍛帶從旁飄過,那種場景真的是美及了。。。。。。”

楊小樂聽著梁彬興奮地向他介紹著科隆這座城市的美景,嘴角只是淡淡地掛著微笑,不詢問也不打斷梁彬的滔滔不絕的介紹。

前世作為一個宅男,外界的錦繡山河的美景,都不曾動搖他前去欣賞的心思,在他眼裡,這些無論是大自然還是人工造就的美景,都還是那個樣子,脫離不了山、水、石頭、樹木、甚至鋼筋混泥土的範圍。

遠遠沒有他所喜愛的、可以由最基本的電子元器件組成千變萬化的電路,來得更有趣和更吸引人,因為在這些電子元器件面前,他就如上帝一樣,可以在合理的情況下,任意將它們搭配、組裝成一件件神奇的產品。

然後,用程式語言編寫奇妙無比地軟體,使這些產品能被賦予更多的功能-----在他眼裡,這些才是真正的美景,遠比外界供人們遊山玩水的美景更實在和神奇的美景!

所以,不會浪漫的楊小樂,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被丘比特所遺棄,連假裝浪漫都懶得去偽裝的人,確實是合該找不到女朋友,尤其是在那個行業裡,喜歡研究電子產品內部構造的女生實在是太少了。

正以為少,所以楊小樂才會那麼悲催,所以,除了泡妞和工作時間以外,他基本上都把時間用在網上衝浪了,因為尋找資料的原因,對於西德的科隆他也是有所瞭解的。

科隆這座城市曾是兵工廠,歷史上經過幾次戰火洗禮,二戰中除了科隆大教堂剩下一些殘垣斷壁,整個城市被炸為平地,是後來修建成現在的樣子,所以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才是前世德國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高樓大夏鱗次櫛比,商店比比皆是大都市。

二戰後還有檔案局沒炸燬,但因地基受損,後來轟然倒塌。梁彬介紹的這座科隆大教堂,是在戰後重新修建的,高157米,拔地而起,教堂上方的兩個尖頂,遠看猶如伸向天空的雙臂。

科隆大教堂的外表原本是由乳白色的石頭建成的,但是由於這是個重工業城市,汙染十分嚴重,在前世楊小樂查資料的時候,教堂外面早已經被染成黑色,只有偶爾有些地方還可以露出原始的乳白色,所以,每年教堂都會進行維護和裝修,工程很大。

由於,科隆是個戰後重建的城市,所以也沒有什麼可以參觀的原始街景和古老的建築物,唯一不同的是,在法蘭克福的街上,看到很多賓士的計程車,而在科隆,道路上奔跑的和街邊停靠的工程車輛居然都是賓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讓楊小樂不禁想到了前世裡,賓士在華夏國作為豪華車輛,成為了某些人彰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此時的楊小樂真想把那些人從另一個時空抓過來,讓他們睜大眼睛,好好看看這樣的‘街車’。

隨著梁彬的講述,轎車穿行在科隆這座現代化城市裡,楊小樂看著熟悉的高樓大夏、人行天橋和極具歐洲特色的屋頂,就像一個旁觀者一樣,有些漠然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

而一直唱著‘獨角戲’的梁彬,見楊小樂的興致一致不高,還以為是旅途勞頓,所以,進入市區以後,也就慢慢地收住了話匣子,專心地開著車。

轎車七彎八繞地在四通八達的街道上穿行,最後終於停在一個圍有籬笆的獨門小院前停住了,梁彬下車將院門開啟後,駕車帶著楊小樂進入了小院。

小院裡有座兩層樓高的別墅,緋色的屋頂有兩個閣樓的大窗戶,如兩隻大眼睛一樣平視著前方,灰色的牆體沒有如之前在來科隆的路途上所看見的那樣塗著顏料。

楊小樂下車之後,好奇地在外面打量了一番之後,跟著梁彬就進入了別墅,在別墅裡,梁彬一邊去準備吃食,一邊通知安保人員與楊小樂見面。

看著眼前極具西德特色的食物,楊小樂只是拿起了一隻豬肘,毫不猶豫地下口吃起了,味道確實不咋樣,但是好歹也算是肉吧,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啊。

草草地結束了自己來到西德的第一頓飯,然後,進入早已準備好的臥室,倒時差去了。

在這裡休息了兩天之後,楊小樂就開始了在西德的學習生活了。

學習什麼呢?當然首先是學習語言了。

儘管,楊小樂在香港已經開始學習德語了,但是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僅僅是靠與私人助教交流,就想要在德語環境裡,如魚得水那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有強化的訓練,往往剛剛記住的單詞,一轉眼就有可能忘記。

所以,為了更好地掌握這門極難的語言,以方便自己能聽懂、聽明白課堂上,那些教授們的專業授課內容,還是得老老實實地去接受本地人老師的教學。

而楊小樂學習的地方,就在離住地不遠的私人語言學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