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他就是我們的羅伯特?海因萊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隨著戈文的這一系列科幻的見報,隨著評論界的目瞪口呆,隨著科學界的自甘俯首,原本對科幻批判的熱火朝天的景象突然一下子消失在了公眾的面前。

現在的報紙雜志上雖然還有針對科幻的批判,可是這些批判大都只是零零碎碎的散佈在各種報紙雜志之上,和先前沸騰的輿論一比,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現在的輿論討論的焦已經由科幻的文科之爭轉變成了戈文這些科幻中到底哪一篇才是最最優秀、最最動人的了。

就是這樣。

報紙上關於戈文這些的討論越來越多,不僅那些文壇的作家們紛紛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看,讀者們更是踴躍的抒發自己的感動,就連評論界都有一些評論者放下了文學批評理論是否需要改變的爭論,專mén撰寫了相關的評論文章。

“我最喜歡的作品是《朝聞道》,這部作品帶給我的震撼是空前的,它顛覆和再造了我的價值觀。宇宙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麼?正是在這般終極追問的感召之下,我生平第一次嚴肅而真誠地立下了自己的理想——我要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去探索宇宙那至高至美的真理所以今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我會選這個專業……”

——《羊城晚報》副刊的讀者來信選登中一個讀者這樣寫道。

“科幻不是空中樓閣,戈文的每一篇科幻都以縝密的各類學科原理為奠基,加以平實的語言與豐富到要溢滿而出的各種情感而寫就的。所以他的作品總令讀者在看了之後大嘆痛快之餘,有時則是揪心揪肺不還要外加給他流些眼淚……”

——《羊城晚報》的另一個讀者,號稱自己是最資深的科幻mí同樣對戈文佩服的五體投地。

“戈文的科幻就是生活,科幻故事裡面不是沒有真愛,普通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心呵護,科學家在研究領域中的如痴如醉。平日裡,這兩種人總是若即若離,但只要有那麼一個觸發,立刻就會變成永不相jiāo的平行線,故事也就此跳出了生活得到昇華。生命、ròu體、感情,若是為了全人類最終的利益,這一切皆可拋棄,唯有追求真理的堅持和理念矢志不渝。”

——一個因《傷心者》而開始喜歡上科幻的讀者在閱讀過《全頻帶阻塞干擾》後,寫下了生平第一份讀後感。

戈文以絢麗的想象、宏大的敘事、強烈的技術崇拜營造了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sè的科幻世界。他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詮釋科學,他的作品自始至終都貫穿了對人類命運的深切思考。

——這是《文匯報》的副刊“百家園地”欄目對戈文作品的官方評價。他們組織了一次關於戈文的科幻的研討會,參加會議的人員包括文學界的一些作家、評論界的中立評論家以及一些《文匯報》的忠實讀者。

在這場研討會上大家對戈文的文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探討,並從行文結構、藝術xìng、思想xìng等角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研究。

這場熱烈的討論最後以報告的形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文匯報》上,在形成的文字記錄中,這樣寫道——

戈文的科幻總是帶有一種宿命的感覺,讓人感覺不是在看未來,而是在回顧歷史,這使的他的總有一種史詩的味道。從《鄉村教師》開始到《傷心者》再到《中國太陽》都如同史詩一樣震動著讀者的心絃。

他的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特——那就是他的中,好像從來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公。不論是《傷心者》的“我”或何夕,又或《全頻道阻塞》的林雲,他們都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一個個龍套演員,而故事的真正主角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宏大的構思和那一種種令人震驚的科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要是看過他作品的讀者都應該記得:丁儀、林雲、莊宇,那一個個龍套演員給我們帶來的那一種種莫名的悸動,那些就如同在《朝聞道》中那些科學家為了探求知識而化為火球升上天際的場景,都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不時的引發我們的共鳴。

……

……

報紙上如此熱烈的討論著戈文的,而且幾乎都是一致的贊同聲,這樣的場面讓那些科幻作家以及科幻mí們驚喜若狂。

那曾經豎立在每一個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這麼消失了?

每一個人都有些難以置信的感覺。

可是看著報紙上那關於戈文這一系列科幻的討論,每個人的臉上終於泛起了輕鬆的笑意。

大家開始jīng神放鬆的投入到這場閱讀的盛宴當中。

相比普通的讀者,戈文的這些文章無疑對科幻mí們更加的有吸引力。

他們瘋狂的收集著所有刊登有戈文的報紙雜志。

他們相互間熱烈的討論著戈文這些科幻中究竟哪一篇才是最優秀的,他們各各的,最後卻在對方的反駁和分析中動搖了自己的選擇……

而那些科幻作家則更加的理智,從戈文的這些中,他們發現了巨大的差距——

在對科學的認知上他們不如戈文,在對科幻的理解上他們不如戈文,在對科幻的文學描寫上他們更是不如戈文。

要努力趕上呀科幻界可不能光靠他一個人呢

這些科幻的創作者們開始從戈文的中汲取著營養——

原來像數學這樣的基礎科學也可以寫成科幻……

看來現實題材的科幻更能吸引讀者啊……

隨著研究和學習的深入,幾乎所有的科幻作家都對戈文的才華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子究竟長了個什麼樣的腦袋呀

科幻界有這樣的人真是幸運

第一個在公開的媒體上讚揚戈文的是《科學文藝》的社長兼總編輯楊瀟同志。這本《科學文藝》正是後世那本全球銷量最大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的前身,而楊瀟以後更是科幻世界的第一任社長。

楊瀟在閱讀過戈文的這數十篇科幻之後,在自己的雜誌上洋洋灑灑的寫下了近三萬字的長評來專mén分析戈文的科幻的藝術特。

在這篇名字叫做《那投向星空和宇宙的深邃目光———淺析戈文科幻的藝術特》的文章中,楊瀟這樣寫道:

不同的文學領域有著不同的能方式,科幻文學的關鍵就在於想象,科幻的想象是一種審美驅動力。科幻文學作品的魅力意味著獨創、特異、新鮮,永不重複已有的經驗,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才有科幻作品的成。戈文的中,處處湧現出了這種汪洋恣肆的想象。

科幻的生命力在於中的科幻成分應該成為一種藝術想象力的出發,一種貫穿在主題中並大膽超越它的自由jīng神,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在文學創作中的潛在威力。戈文正是用他奔流不息的想象力,賦予了作品震人心脾的生命力。

……

楊瀟的聲音就像是一聲號角一般,jī起了科幻界的巨大反響。

很多科幻作家開始將他們對於戈文科幻的理解和分析在報紙上和其他作家共享,當然對於戈文,他們是必然要誇上幾句的。

而在這些文章中,有一個人的文章最為引人注目,這個人就是鄭文光

被譽為“中國科幻之父”的鄭文光在早些時因不堪清汙運動的壓力,癱倒在病chuáng之上。他自己根本無親自動筆,就讓他的夫人代筆,自己口述了一篇文章——

三十多年前,中國還沒有自己的科幻,隨著我們這代人的努力,中國的科幻終於蹣跚起步。然後在一片“向科學進軍”的口號聲中,科幻界越來越繁榮。等七九年之後,中國的科幻期刊足足有幾十份之多,葉永烈的《***漫遊未來》一銷就是三百萬本,這樣的成績就連文壇的作家都眼熱不已。

可是科幻界這樣的繁榮就像是建立在沙灘之上的城堡,是虛浮的,一旦遭受到外界的影響就很可能倒塌,這一我想明眼的人應該能夠看到。

我們創作的是科幻,可是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在戈文之前的絕大部分科幻,既沒有科學,也沒有幻想,更談不上文學。即使是像《***漫遊未來》這樣最優秀的作品,充其量也不過是毫無情節的科普讀物,只能算是兒童文學罷了。

可是我們的野心只是創作兒童文學嗎?

很早以前,我就開始反省我們的不足,我哀嘆我們科幻作家們科學意識的薄弱,人文素質的低下,更懷疑我們是否存在幻想能力的先天不足。我一直頑固地認為當代中國文壇上,像巴金老先生這樣的“純文學”作家,早已具備了向世界文壇叫板的實力,但我們的阿西莫夫在哪裡?我們的羅伯特.海因萊茵在哪裡?

然後就在這段躺在病chuáng上的日子裡,我漸漸開始聞到一些新的氣息,感覺到新的cháo流的湧動,耳邊也開始聽到人們又在喊喊嚓嚓地一個名字。我終於讀到了一個叫做戈文的人的作品,然後我對中國人幻想能力的所有的悲觀和懷疑彷彿在一瞬間煙消雲散。

事情是從我無意中聽到積水潭醫院的護士們在討論一篇科幻開始的。

那是一篇叫做《鄉村教師》的作品,老實那平淡的書名恰恰是吸引我的最大理由。而我也一直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麼jīng彩的一篇科幻作品。

記得這部短篇讀到快一半的時候,我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nòng錯了,這裡面沒有一絲一毫科幻的味道啊。

一個極度貧困山區的平凡的鄉村教師到了肝癌的最後時刻,他用微弱的生命的最後一餘燼,給學生們上了最後一課,他想努力再塞給孩子們一知識,哪怕這些知識很可能對這些孩子的將來不會有一作用。這難道不就是《鳳凰琴》的翻版嗎?

但是我讀下去了。因為即使不是科幻,出sè的煽情已然把我卷人了在我童年似曾相識的情境。突然,出現了這樣的文字:

在距地球五萬光年的遠方,在銀河系的中心,一場延續了兩萬年的星際戰爭已接近尾聲。那裡的太空中漸漸隱現出一個方形區域,彷彿燦爛的群星的背景被剪出一個方口,這個區域的邊長約十萬公里,區域的內部是一種比周圍太空更黑的黑暗,讓人感到一種虛空中的虛空。從這黑sè的正方形中,開始浮現出一些實體,它們形狀各異,都有月球大,呈摧眼的銀sè。這些物體越來越多,並組成一個整齊的立方體方陣。這銀sè的方陣莊嚴地駛出黑sè正方形,兩者構成了一幅掛在宇宙永恆牆壁上的鑲嵌畫,這幅畫以絕時黑體的正方形天鵝絨為襯底,由純淨的銀光耀眼的白銀構件整齊地鑲嵌而成。這又彷彿是一首宇宙jiāo響樂的固化。漸漸地,黑sè的正方形消溶在星空中,群星填補了它的位置,銀sè的方陣莊嚴地懸浮在群星之間。

這後面的轉折絕對是大家難以想象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鄉村教師的最後一徒勞而可悲的努力,被作者戈文融入了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極為壯闊的太空史詩。而這個教師的意義,也被發揮到了一個廣袤的宇宙的尺度,一個在普通的文學作品中難以企及的尺度。

戈文的世界,涵蓋了從奇到宇宙邊際的所有尺度,跨越了從白裡紀到未來千年的漫長時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廣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傳統境界。在他的作品中,世界都面臨著各種巨大的危機,而在種種匪夷所思的解決方案中,正隱含著對種種現實問題的深切思考。

……

最近又讀過他的《中國太陽》、《朝聞道》等作品,然後我就開始堅信了一——這個人,單槍匹馬,就把中國的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他就是中國科幻界的阿西莫夫

他就是我們的羅伯特.海因萊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