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二進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55章二進宮

這個美國作家突然出的話,不僅僅讓曹偉業、吳定柏等人大吃一驚,就連戈文也是明顯一愣,然後他才搖頭道:“我在中國也擁有非常多的讀者”

“可是,我看到報紙上有很多批判你的的言論呢還有那個錢學森,我在美國都知道他——一個人就十個機械師的大科學家……只是沒想到他竟然會反感科幻……”雀斑女孩有些不服氣的chā口道。

“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我相信中國的科幻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的,而且這個時間也用不了多久”戈文的話有些斬釘截鐵,更有些意不容辭。

“呵呵,希望你的願望能夠成真。不過一個作家的寫作壽命並不長,如果你真的喜歡科幻的話,可以考慮在美國發表作品,我想我可以幫到你。”羅伯特制止了雀斑女孩以及其他幾個人的勸,微笑著對戈文道。

“多謝。”戈文緊繃的臉sè緩和了下來。

然後他看著羅伯特等人認真的道:“科學在發展,自然和社會就會不斷的變化,人們必須面對變化了的未來。科幻作為探索未來各種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們為未來作思想準備,也可以使人們更好地創造未來。所以科幻的發展一定是光明的,這一就是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的現在已經和過去不同了,我們不僅重視經濟建設,我們更加重視科學技術,所以隨著科學的普及和深入,會有越來越多的讀者會喜歡上科幻到那時,世界科幻的重心會慢慢的偏移到東方,會慢慢的偏移到我們這個擁有十二億人口的國家中。羅伯特,不準到時候你們這些美國的科幻作家都要來中國出版自己的作品呢……哈哈……”

戈文的腦海中想起了後世中國那本發行量佔全球第一的《科幻世界》,再然後就忍不住和羅伯特開起了玩笑。

“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羅伯特微笑著回答道。

“哼……”這是雀斑姑娘的不屑。

不論雀斑姑娘如何的不服氣,都不影響接下來戈文與羅伯特這些美國科幻作家們的交流。

岔過這個敏感的話題,一群人圍繞著科幻的發展,針對科幻的創作展開了一場對雙方而言都很有啟發性的高談闊論。

最後一幫子中外科幻作家們在對“科幻是一種全球性的文學”、“科幻必然會隨著科學發明和技術**的創新而變得更加的繁榮”此類認識達成共識之後,羅伯特正式邀請戈文加入世界科幻協會,戈文欣然答應。

於是世界科幻協會終於出現了一個來自中國的面孔,而戈文也成為了目前全中國唯一一名得到了西方科幻界承認的科幻作家。

……

……

送走了羅伯特一行人之後,戈文的心中並沒有因此而情緒jī動,在他看來就算得到了羅伯特這些美國科幻作家的認可也無法解決中國科幻界面臨的困境。

究其根本,還是要用作品話,還是要用真正優秀的作品來征服廣大的讀者,征服那些挑剔的批評者,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改變中國科幻被打擊、被壓迫的面貌。

於是回到屋子的戈文在聽到甘馨希望自己再為第二期的《閱讀》供稿時,戈文當即答應了下來。他仍然打算接著創作一些科幻。而《閱讀》恰好可以給他提供一個對外的平臺。

現在戈文算是看出來了,對於一般讀者來,他們不喜歡像《2012》這樣的硬科幻作品,就算這樣的作品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並不遜於其他科幻作品也不行,對一般的讀者來,他們更喜歡像《鄉村教師》這樣可以觸及他們心靈和靈魂的作品。

所以就算《2012》得到了羅伯特等美國尖科幻作家們的讚譽又如何?這依然對中國科幻界的處境沒有改善。

美國人可以從《2012》中獲得閱讀上的享受,可以從對未來科技的描寫中jī發他們的靈感和想象,甚至可以讓他們的科學家們生出研究和探索的動力來。這一在剛才與羅伯特的交流中就可以知道——

羅伯特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二戰時曾在海軍航空試驗所擔任過工程師,可以是科學界聯絡緊密的一個科幻作家。就是他向戈文詢問,他是否可以將這篇翻譯成英文,給他的一些科學界的朋友看。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只是因為他覺得《2012》會帶給他科學界的朋友們一些觸動和靈感。

而中國的讀者呢?中國的科學界呢?

今天的報紙上登著的評論,戈文可是看了不少啊,江郎才盡、炒葉永烈的剩飯……各種批評甚至是批判幾乎佔據了所有的評論。

這就是差距啊

所以戈文接下來也只能再寫和《鄉村教師》同型別的科幻了,先迎合讀者的興趣,然後一一的改變他們的口味

這是戈文的想法。

然後《太陽黑子》、《朝聞道》、《傷心者》、《中國太陽》、《地火》、《天火》等等能夠jī起中國讀者的閱讀興趣的作品就被戈文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一篇一篇的寫了出來。

或許有借鑑或許有抄襲,這些對於戈文來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而與此同時,科幻界與評論界、科學界、科普界的爭論也越來越升溫了,雙方以報紙為根據地,各自為自己的利益、各自為自己的觀發文撰寫評論,一篇山崩地裂的húnluàn景象。

而讓戈文唯一感到安慰的是,錢學森在看到自己在15日發表在《解放日報》上的評論文章以及《2012》後,並沒有再在報紙上發表過自己的聲音。

想來也是,對於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來,他怎麼會把精力太多的投向這些與科研無關的領域呢。

這也正是戈文所希望看到的,不然這尊大佛壓下來,恐怕中國的科幻界的掙扎就更頹廢更無力了。

只可惜,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相當的殘酷。

1984年1月19日,錢學森再次在《解放日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反對科幻。

而因為錢學森的出現,原本爭論的不相上下棋逢對手的雙方再次實力傾斜了下來,中國的科幻界墜墜可危

在錢學森的這篇名為《科學文學的現狀及未來》的一文中,錢學森正面的回應了15日戈文發的那篇“與錢學森老前輩探討科幻文學與科普作品的認知及號召科幻作者們突圍”的文章。

錢學森依然堅持他“科幻其實是個壞東西”的看法,他評價了戈文的《鄉村教師》和《2012》“不是合格的科普作品”,並認為“科學屬於科普作品,而科普作品和文學沒有關係,是兩個不同的體系”。

最後錢學森明確的解釋了他所提出的“科學文學藝術”其實就是科學。

錢學森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科學並不是科幻,科幻可以任由作家想象,而科學要有科學依據,科學是科普的一個好形式,因為它把一個科學問題透過人物和故事,變得使人們容易懂,喜歡看。

所以科學注重對現實科學的文學反映,它是根據主題需要,把有關的科學知識、包括科學家正在研究的那些科學未來也恰如其份地反映出來,既深化了主題,又傳播了科學文化知識……

……

在這篇文章中,錢學森對戈文的《2012》進行了批評。

他批評到,《2012》的科幻味道太濃了,讓這一篇科學帶上了幻想的成分,一都不嚴謹,很多關於科學的描述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而是單憑想象,不算是一篇合格的科普。

但與此同時,錢學森也沒有否認《2012》的成功之處,作為中國最尖的科學家,錢學森自然能夠看得到這篇文章的價值,他與美國的羅伯特等人的感受相同,同樣為戈文的想象和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描繪而感到驚訝。

所以他對《2012》中的可取之處也同樣毫不吝惜的進行了讚揚評價。

錢學森認為《2012》一文中對於未來轉基因技術尤其是畝產萬斤等具體的科技發展是在現實科技研究的基礎之上的更深化,合理而有張力,值得讀者以及科學界的關注。

只是這樣的讚揚放在一篇本意就是批評的文章中,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錢學森對報紙上為科幻鳴冤的科幻作家們提出了批評,他:“一個有責任感的科技工作者應當把科普視為自己事業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幻想而去寫什麼科幻,你們以這樣的一種姿態堅持下去,不僅是對科學、對科普的不尊重,更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

錢學森這篇回答戈文的文章一出來,就讓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錢學森在《解放日報》上表達了自己對於科幻的看法,然後並不認同錢學森觀的戈文在兩日後同樣在《解放日報》進行了反擊,為科幻進行辯護——這件事情只要是關注的人都是知道的,可是沒有人會認為錢學森還會專門huā時間和精力來繼續討論這件事情。

要知道錢學森是中國的“兩彈一星”之父,是中國最傑出的科學家,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主席,他應該是中國最忙碌的科學家了,再加上他的年紀那麼大,他怎麼可能翻來覆去的對一件對他來或許並不重要的事情上làng費太多的精力呢?

可是事實就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錢學森老先生就是做出了這麼一件讓所有人都意外的事情。

他就是在看過戈文的那篇文章後,再次在工作的間隙拿起筆來回答戈文,再次用文章表達了他對於科幻的批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