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1984年的1月1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40章1984年的1月1日

戈文從來沒有想過什麼出版大國崛起系列文章的念頭,而甘馨的話無疑提醒了他——

對啊,原本只是一部紀錄片的《大國崛起》被自己寫成了足足有二三十萬字的大國崛起系列文章,這足夠出版一本書了呢

戈文開始盤算起出版的念頭來了,然後他就想起甘馨剛才的話。

“你們不是一家雜誌社嗎?怎麼還能出版書籍呢?”戈文將自己的疑問提了出來。

聽到戈文的問話,甘馨的臉上流lù出一絲得意的神sè,然後才道:“你可不要看我們《閱讀》編輯部,《閱讀》雜誌的主管單位可是人民出版社呢而我們可都是三聯書店的人呢”

三聯書店?

聽到甘馨的話,戈文的腦海中突然想到了自己的那本譯作來。

《瓦爾登湖》不就是巴金向三聯書店推薦出版的嗎?

“你是《閱讀》其實是從三聯書店獨立出來的雜誌?三聯書店不是在北京嗎?你們怎麼跑來上海辦雜誌來了呢?”一邊的林一銘chā口問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聽到林一銘的問題,甘馨有些措不及防,神情更是恍惚不已,然後她沉默了許久,然後才抬起頭看著戈文和林一銘微笑的溫和的解釋了起來。

“雖然《閱讀》是從今年的十月份才開始籌劃的,可是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剛一結束後,我們三聯書店已經有了創辦這個雜誌的念頭了。在那次會議之後,我們已經想象得出思想界包括出版界的活躍盛況了在這種情況下辦這麼一家思想評論雜誌,其實是我們三聯書店所有成員一致的心願”

“只是……你們知道的,現在三聯書店只是人民出版社的一個部門,有些時候我們個人的理想總會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因為《閱讀》是一本以書為中心的思想評論刊物,這讓一些領導很不理解,他們覺得一家出版社辦起思想評論雜誌很不靠譜,再不是已經有了中央的《紅旗》了嗎”到這裡,甘馨的語氣有些苦澀。

“可是,《紅旗》是中國**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這限定了他所有的文章和觀都是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部署的,是官方的。我們想要的並不是這個……”

甘馨又回想起了他們在離開北京時,那個老領導的循循教誨,然後脖子一昂,驕傲的道:“在我們三聯書店老領導們的努力爭取下,現在《閱讀》真正的就要起航了,我們之所以來上海就是為了能夠輕裝上陣,就是為了能夠甩開思想上的包袱,我們一定要讓三聯書店的獨立思考、自由精神、五四時代的傳統在中國的大地上薪火相傳”

“《閱讀》不是專門的學術刊物,《閱讀》不是一般的普通大眾通俗刊物,它是獨一無二的”

“它寄託了我們三聯書店人的精神和希望,它繼承了我們中國知識界的淑世情懷和傳統它就是要以思想啟門g作為旗幟,就是要致力於撥luàn反正,就是要恢復漢語寫作的博雅風範,就是要以思想的開放、議論的清新、文風的雋永來贏得了讀者們的青睞”

甘馨的語氣雖然平和,可是那股自信、自強乃至驕傲縱然就是林一銘這樣遲鈍的人都聽得一清二楚。

而戈文則聽得更加的感觸,原來中國從來都不缺乏真正的有著高遠目光、真正有著崇高理想的人們

原來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人

“好,我答應你”

戈文的很乾脆。

“謝謝”甘馨聽到戈文的回答,很認真的朝著戈文做了一個很yòu人的鞠躬動作。

然後她抬起頭看著戈文微微的笑著伸出了右手。

“再次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甘馨,《閱讀》雜誌社的編輯,從今天之後還會是與你保持聯繫的專門的編輯。以後還請戈文你多多指教”

……

……

1984年1月這一期的《讀者文摘》終於在兩個月的緩衝時間之後,更換了他們的刊名,正式更名為《讀者》。

對此,大多數讀者保持了沉默,只是極少部分的極端讀者依然用jī烈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心中的不滿——寄往甘肅的《讀者》編輯部的抗議信像是雪huā一樣多。

可是這與寫給戈文的讀者來信比起來,真的是九牛一máo啊。

就是在這一期的《讀者》上,刊登發表了戈文大國崛起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文章——《走向現代》。

這篇《走向現代》是戈文分上下兩集介紹英國崛起的過程的文章。就是在這篇文章中,戈文開始慢慢的展lù出了他的獠牙——

除了經濟的繁榮,政治的穩定以及人文思想文化對於一個國家的崛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英國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他們的名字,全都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

而在法蘭西思想與精神的聖地先賢祠,正門上銘刻著這樣一句話:“獻給偉人,祖國感謝他們”。就在這座先賢祠裡,安葬了72位法國歷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餘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

……

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傳統呢?

在戈文看來,文化就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一個經濟崛起的大國如果沒有與之相襯的文化實力,那絕對是一個畸形的帝國。

而戈文對於目前中國文化所受到的種種限制乃至後世中國的文化的落寞都是深深的痛惜的。

因為這,他毫不猶豫的寫出了《崛起的詩群》,因為這,他明知可能發表不了,可依然義無反顧的寫下了《鄉村教師》……

戈文堅持一個原則,當諸如朦朧詩、科幻等新生事物處於萌芽狀態而處處受阻時,應該呼之鼓之吶喊之。有一天當它如日中天,或許它真的會泥沙俱下,或許它真的會出現了許多弊端,到了那時,對它加以批判也時猶未晚。

之所以有這一切,都只是因為他那遠大的理想,都是只因為他對於這塊土地愛得深沉

所以戈文就是要做別人眼中的不安分者,所以戈文就是要屢次三番的冒出頭去惹火燒身,所以戈文就是要將這攤雖然有著漣漪卻依舊顯得有些死沉的湖水攪得更加的bō瀾所以戈文就是要在大國崛起的系列文章中抒發他對於中國發展的憂思

他就是要給以後的改革開放打一記預防針

哪怕喉嚨再怎麼嘶啞,哪怕連羽máo腐爛在泥土裡,都義無反顧

至於是否真的能夠讓一些人醒悟,至於是否真的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期望——

戈文不知道。

他只知道,如果他不去做的話,那就真的永遠也不可能成功。

這大國崛起的第三篇文章就如同標題“走向現代”一般,確實讓更多的讀者湧起了興趣。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歷史太過久遠,雖然有興趣,卻也有著距離感。只有鴉片戰爭的英國,只有中國近現代的悲慘歷史才能讓更多的中國人感同身受,才能讓更多的人同仇敵愾。

所以這篇介紹英國的崛起文章,無疑更加的凝聚起了讀者的目光和討論。

而實際上真正的討論並不僅僅的侷限於《讀者》這一本雜誌之上。

同樣是在這一天,也有一本雜誌的創刊號面市了。

這本叫做《閱讀》的雜誌原本是少有人問津的,可是就在讀者們在前往各大書店、各種書攤去購買自己喜歡的雜誌的時候,就在他們的目光無意間掃過這本潔白的雜誌的封面的時候,很多人注意到了在“閱讀”這個大大的刊名的旁邊,一個墨綠sè的方框中圈著幾行濃墨重彩的字型——

“閱讀無禁區”“李洪林”

“大國崛起之走向現代”

“鄉村教師”“戈文”

“科學與民主的讚歌”“鄭文光”

……

那“閱讀無禁區”五個字和“戈文”兩個字,被放的大大的,似乎生怕被人忽略掉一般。

而“戈文”兩個字更是佔據了兩行的位置,最是顯目。

……

……

閱讀無禁區?好大的口氣

一些已經拿到自己想要的雜誌,就要打算到櫃檯前付款的讀者心中湧起了一陣不屑。

可是當他們看完這篇《閱讀無禁區》的文章之後,就不得不驚歎起來了,這竟然是一篇雄文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原則問題——人民有沒有讀書的自由?

要知道此時中國已經掀起了一陣“清理精神汙染”的熱cháo,穿衣打扮、娛樂活動甚至聽歌看書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規範,民間已經出現了像文革時候的收書運動,這讓渴求知識、渴求書籍的普通讀者們如何能受得了。

而這篇《閱讀無禁區》像是一面讀書人的旗幟一般,發出了人民有讀書自由的權利,這樣簡潔而又堅定的文章不是雄文是什麼?

好文章啊

再草草的翻開雜誌看了看其他的文章後,一些原本沒有打算買這本雜誌的讀者們意猶未盡的砸吧砸吧嘴chún,然後又從口袋裡掏出錢來,將這本有與眾不同的雜誌一邊買了下來。

……

……

閱讀無禁區?戈文?

大多數讀者一看到這幾個字之後就都浮起了一個念頭——戈文又寫了新的文章?

好奇心之下,很多讀者就從書架抑或書攤上將這本《閱讀》雜誌拿了起來。

可是等他們仔細看時,卻發現這“閱讀無禁區”和“戈文”並沒有半máo錢關係。

然後他們就看看清楚了一件事——這本雜誌在也刊登有戈文的大國崛起系列文章之餘,竟然還有戈文的一篇新文章。

天大的驚喜

要知道現在在民間關於大國崛起的討論已經越來越盛了,幾乎成為了一個全民參與的話題,只要是經常看書看報的,就沒有不討論這個話題的。毫不誇張的,現在這個大國崛起的系列文章已經和幾個月前中央電視臺播放紀錄片《話長江》時引起的轟動幾乎一般無二了。

希望也是關於大國崛起的文章啊

讀者們懷著這樣的期盼,翻開了那篇《鄉村教師》。

對於大多數讀者來,他們如果想要看戈文的大國崛起文章的話,那腦海中浮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讀者文摘》,哦,應該叫《讀者》了,而不是《閱讀》。所以他們翻開這本《閱讀》雜誌之後的第一個動作,不是去看《走進現代》,而是直接翻到了《鄉村教師》那一頁。

唔,竟然是一篇?不過這篇似乎很好看啊

大多數人按著慣性,依然順著的情節發展繼續看了下去。

嘶……竟然有外星文明?這是什麼了?

很多人倒吸著涼氣抬起了頭。

其實科幻界的動luàn對於一般讀者來是很遙遠的,大多數讀者或許在往日的閱讀中零散的看過一些科幻、科普作品,不過這並不代表著他們喜歡或者是關注此類的作品。

當然也有喜歡或者是知道中國科幻界現狀的讀者們,對於這些讀者來,在一個多月的科幻荒蕪中,能夠再次看到一篇科幻作品,這真是一種絕佳的享受啊

不過不管是不瞭解科幻的讀者,還是喜歡科幻的讀者,在看這裡後,所有的人都已經深深的被這篇與眾不同的開頭中那個鄉村教師的經歷所深深的打動,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接著看了下去——

然後潔白的紙頁上就沾染上了淚痕。

然後這些讀者就安靜的站在周圍洶湧的人cháo中默然無聲。

然後這些讀者就深深的被這篇所征服,被中所蘊含的煽情、壯麗所感動

這是我看過的最優秀的了

很多讀者的心中都湧起了這樣的念頭。

有些高估自己了,從晚上7開始寫,到現在才寫了四千字……這真是個悲劇

問個事——

大家喜不喜歡看高層間的鬥爭?

請童鞋們在書頁的讀者調查中填一下自己的意見吧。

大家或許看出來了,最近兩三章開始鋪墊了一伏筆,雖然不擅長,可是如果大家喜歡看的話,那叛兒就展開了寫這一塊情節。

不管怎樣,這本書是獻給你們的

最後繼續求月票,求打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