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32章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求月票】

新聞媒體上開始出現了關於大國崛起這個話題的相關討論和文章,不過這些媒體大多都是地方或型的報紙刊物,那些國家級的報紙並沒有參合進來。

雖然《讀者文摘》的這個描述大國崛起的子很bāng很應景,那篇《海洋時代》確實寫的不錯,也經受得住歷史專家的考證,得到了史學界的一致好評,可是誰知道戈文接下來寫的文章怎麼樣?

畢竟戈文的年紀那麼,就算他本人看過的相關歷史書籍再怎麼多、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再怎麼多,分析一個國家興衰如此龐大和宏觀的研究也絕對會力有不逮吧。要知道那麼多的歷史專家、社會學者都無法寫出如此煌煌鉅著,他一個年輕——他可以嗎?

萬一名不符其實,此時要是追捧他的話,那到時候豈不是自己摔自己的耳光?自己變著法子損壞自己的名譽嗎?

基於此諸如《光明日報》、《工人日報》、《解放軍報》等國家級的報紙刊物雖然對於這個在社會上轟動了的話題眼饞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可是他們依然把持住了自己的底線,除了刊登幾篇讀者來信外,並沒有大肆張揚的討論這個話題。

這或許就是大報的頑固和保守吧。

……

因為答應了鄭元續的請求,戈文的日子頓時變得更加的忙碌了。

在接過鄭元續的電話之後,他除了將早已寫好的大國崛起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國大業》寄往《讀者文摘》編輯部之外,就開始了辛苦的趕稿歷程。

巴金的家中、自己的家中、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到處都是他忙碌的身影。

第二期的朦朧詩大展組稿活動,戈文已經不再親自親為了,他能做的,他想做的都已經做到了。於是剩下的工作戈文直接下放給了林一銘,由林一銘來負總責。

畢竟林一銘也是《收穫》雜誌社的見習編輯,這一次的經歷權當作讓他熟悉審稿編輯的鍛鍊,再還有顧城、李長征等一大幫子人的幫助,相信林一銘一定會把這個工作做好的。

前世的這部《大國崛起》的紀錄片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一共九個自公元1500年前後曾經或者正在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大國先後崛起的故事。而戈文也會按照這樣的順序來撰寫大國崛起這個系列的文章的。

《讀者文摘》已經刊登了講述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文章《海洋時代》,而描述荷蘭崛起的文章《國大業》也在《讀者文摘》未發表《海洋時代》時就已經完成,所以戈文接下來就要完成講述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這六個國家崛起的文章。

就如那些大報所擔心的那樣,這對於戈文來確實不是輕鬆的任務。

不過雙方擔心的事情卻是截然不同。那些大報擔心和疑慮的是戈文能不能將這個大國崛起的系列文章寫好,他們傾向於戈文沒有這樣的實力;而戈文擔心的則是怎麼才能夠將這個大國崛起的文章寫得更好、更完美。

前世中央電視臺的這部《大國崛起》紀錄片是由來自中外的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國際關係學等不同研究領域的各國知名學者和前政要共同擬題、共同討論確定的。

此外,英國皇家歷史學會副主席哈里狄更斯、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等專家也提供了自己的觀與思考,這無形中提升了紀錄片的學術水準。

再加上北京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們和社科院的世界史研究所專家們的傾囊而動,可以這部紀錄片是中國當代群體精英們學術智慧的體現和結晶,代表著中國精英對世界的認識。

可就算如此,前世關於這部《大國崛起》紀錄片的爭論依然非常之多。

因為資訊和傳媒的發達,這部紀錄片中的很多不足和缺陷都被挑剔的讀者一一指責了出來,很多觀眾認為這部紀錄片是很好,但是它仍然可以做的更好

戈文同樣如此認為

前世這部《大國崛起》的紀錄片每一集的時間基本都在45分鐘左右,有些國家需要介紹的內容比較多時,就使用了兩集分別介紹。而實際上,無論是45分鐘還是90分鐘,都無法將一個國家幾百年的興衰事無巨細地表現完整。

所以前世《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不可避免的就會在敘述的過程中對歷史事實有所取捨,這個是很正常的情況,只是取捨的方面和內容要抓住主幹,不能隨便的將一些重要的歷史事實取捨掉。

而前世這部《大國崛起》所極力回避的戰爭、侵略戰爭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一也是戈文無法認同的。

戈文認為人類的歷史是由一次次的戰爭連接起來的。而歷史的記錄也表明,人類歷史上全球都處於和平狀態的時間相比有戰爭的時間則少之又少,自公元1500年以來崛起的大國也都無一例外的進行過對外戰爭甚至透過對外戰爭進行崛起,而前世的那部《大國崛起》的紀錄片似乎對此相當忽視。

就算前世這部《大國崛起》不是一部以發掘歷史細節或揭秘歷史真相為目的的紀錄片,它更注重歷史帶給現實的思考,是在單純講述歷史事實而不是對歷史的硬性評價。可是既然要讓公眾對歷史有個真實的瞭解,要引發對自己國家崛起的思考,那這方面的歷史就不能夠隨便的抹殺或者是迴避,這是立場問題,這是原則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戈文就需要自己去蒐集這方面的歷史資料,他要憑藉自己的能力把這一塊的歷史向所有的讀者坦白出來——

有些東西是不能被簡化的,有些歷史是不能夠被忽略的。

不然就會對讀者造成誤導,這個年代國內觀眾少有外國生活的經驗,更難以接觸外國的資料,無法進行比較分析。因此,如果對國內的讀者進行“一邊倒”的灌輸,其觀被眾多國內讀者所接受,就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至於其他,戈文還是打算按照前世那部紀錄片的思想敘述,畢竟他只是一個人,只是一個正在努力提高自己能力和知識的穿越者,他不可能一個人就寫出勝過前世近百位專家相互討論得出的觀的文章來。

當然涉及到80年代之後的歷史,戈文並不打算寫,他又不是傻子,也無意去做先知,只是在文章中提出一隱隱約約的判斷和推理——那就足夠了。

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後能夠看得更遠一。

……

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這臺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的計算機,雖然這臺計算機的實際功能還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卻象徵著第三次工業**即將來臨,由此美國率先佔領了信息時代的制高。

而這必將是美國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天,它在科研和開發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國的總和。

使美國保持創新活力的,還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學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正如一位學者所:“凡不曾培養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國家不能稱其為泱泱大國”,美國所擁有的全世界最龐大的高等教育系統,使它獲得了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而當今的世界,經過二戰後六十年的發展,以信息化為特徵的新時代正在全面到來。

……

1945年4月,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了四屆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去世了。五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新任總統杜魯門宣稱:美國已經獲得了世界的領導地位。

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重創了新興大國德國和日本,同時也使傳統大國英國和法國失去了對世界格局的支配權。當時的世界,除了美國和蘇聯,其他工業化國家都風光不再。美國在戰後的工業總產值佔到了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同時,它還向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派駐了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獨一無二的綜合實力,使美國擺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企圖安排世界秩序卻無果而終的尷尬,開始按照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主導國際秩序,並最終在20世紀後期,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

……

戈文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終於把關於美國崛起的《危局新政》寫完了。

這一篇文章在寫的過程中讓戈文感到格外的費勁,這是因為他在這篇文章中洩lù了很多天機。

戈文預言了信息時代的到來,預言了計算機帶給人們的改變,預言了網際網路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甚至戈文在這篇文章中明確的提出了第三次工業**就是以電子信息業的突破與迅猛發展為標誌,主要包括資訊科技、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技術、海洋技術、空間技術五大領域。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觸動更多的中國人,能夠觸動更多的專業學者和專家去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第一次工業**、第二次工業**,我們錯過了,第三次工業**,我們必須要迎頭趕上,如此才有望真正的崛起

戈文放下鋼筆,看著眼前攤開的稿紙,心中默默的期待著。

至此囊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一共九個國家的發展歷程的大國崛起系列文章終於全部完成。

戈文所寫的這個大國崛起的系列文章,總共分為十一篇文章,除了英國和美國分上下兩篇之外,其他各國都是一篇文章就交代了一個國家的崛起過程。

雖然耗費了這麼長的時間,消耗了這麼久的精力,可是戈文依然知道自己結合後世那部紀錄片所寫成的文章,依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種種偏頗,可是這已經是他所能夠寫的最最完美的作品了。

同樣戈文也相信自己所寫的這個系列的文章對於目前的中國、對於目前的中國人民來,是利大於弊的,是值得一讀的。

本來前世那個《大國崛起》的紀錄片還有第十二集《大道行思》,這一集是專門的結篇和反思,不過戈文並不打算將這一篇寫出來。

一個國家的崛起絕對不會是僅僅因為一個因素,必然是各種因素的綜合才造成了大國的真正崛起。

戈文寫大國崛起這個系列文章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大家從西方世界的崛起過程中思考一些東西,所以什麼結論什麼反思之類的,就留給讀者們自己去探討,自己去思考,自己沒有必要代庖越俎。

所有文章在寫的時候,戈文的思維一直是清楚的,可是在寫的過程卻是一個相當艱難和痛苦的旅程。不過這一段痛苦的旅程終於走到了終,而此時已經是12月的3號了。

12月份的期刊市場依舊硝煙彌漫。而在這場無聲的戰場之上,身為一個作者的戈文,依然是萬眾矚目的焦。

12月的《收穫》雜誌刊登了朦朧詩詩展的第二期,也是最後一期。

在這一期的《收穫》上,湧現出了更多的朦朧詩作品和更多的朦朧詩詩人,而在民間,一場轟轟烈烈、勢如破竹的詩歌làngcháo已經在全國浩浩dàngdàng的掀起了狂cháo。

而針對朦朧詩、針對戈文的那篇《崛起的詩群》的爭論依然在持續,可是因為《收穫》的態度,已經有很多報紙、雜誌不再抗拒朦朧詩作品,優秀的朦朧詩作品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在公開刊物上發表了。

而隨著《收穫》朦朧詩詩展的結束,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朦朧詩大展的組稿工作進入了尾聲。

雖然斷斷續續的依然有一些詩人的稿件投寄過來,不過相信當那些朦朧詩詩人們看到12月《收穫》雜誌在詩展最後的結束語,會停止他們瘋狂的給戈文投寄詩稿的舉動的。

而那些幫忙的復旦大學詩歌協會的同學、那些從全國各地趕過來的熱心的年輕詩人們也都開始陸陸續續的離開。

這一個多月來的日子對於每一個人來都是永不磨滅的記憶,就是在戈文和林一銘的家中,他們經歷了一場精神上的狂歡,雖然勞累,卻充滿了滿足。那沒日沒夜的繁忙工作,洗滌的並不僅僅是他們的身體,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人的靈魂得到了一種昇華。

在最後的告別宴會上,所有的人都哭了,不分男女,不分朦朧詩詩人還是詩歌愛好者,對於每一個人來,這場歡樂、這場無形中的學習恐怕以後都不可能在經歷到了。

看著面前相互擁抱著哭泣告別的眾人,戈文的心中同樣有些傷感,不過他還是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然後他舉起了手中的酒杯,大聲的道:

朋友們,兄弟姐妹們,大家沒必要哭泣,這並不永不相見,今天的離別正是為了以後的相見

我想請大家牢牢的記住1983年的11月和12月

在這一個多半月的時間裡,我們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因為朦朧詩大展而聚集在了一起。

就是我們這些滿腔熱忱、無所畏懼的年輕人促成了中國現代詩詩歌歷史上的第一次規模巨大的集結

就是因為我們的努力和引導,這個國家終於正視起朦朧詩、正視起我們這些年輕人的心聲

我們一定會銘刻在現代詩歌史上

我們一定會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我們的影像

這樣的作為,這樣的事蹟,足以讓我們一輩子自豪。

所以我們不需要哭泣不需要流淚我們應該大聲的叫,放聲的笑

……

戈文完這番告白之後,就一口飲盡了高舉的酒杯,然後他開始輕輕的唱和了起來:“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dàng起船兒,暖風輕輕吹,huā兒香,鳥兒鳴,*光惹人醉,歡歌笑語繞著彩雲飛。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光屬於誰?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而聽到了戈文的話,其他人也都將自己面前的酒杯一口幹下,然後隨著戈文的歌聲,大聲的唱了起來。

歌聲悠揚,飄出了他們所在的包間,飄到了熱鬧的馬路上,飄上了中華大地的高空,久久不散。

……

在離別的時刻,每一個人都緊緊相擁,揮手送別了那些遠去的身影,戈文的心中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結束了

一場朦朧詩詩展,以公開發表的方式將中國青年詩歌中最具異端的作品和言論,展覽於公眾面前。

事實證明了它巨大的破壞力——無論其刻意詭譎的想象、審判文明的膽氣、攻詰世俗的惡毒,以及藝術上猙獰而瘦弱的面孔,在言論的意義上,超過了戰前瀰漫歐洲的先鋒藝術,並比肩於六十年代美國文化異變。

不管朦朧詩今後的走向會如何,不管這一次的朦朧詩詩展在後世的現代詩歌史上會有什麼樣的評價,它都必將留給了後人一個巨大的影像,它證明了在1983年,在中國,朦朧詩有著如此盛大的聲勢,有著如此熱鬧的景象

而這一切都起源於我們這些年輕人的熱忱

這個月打算爭取全勤,所以每天的更新保底五千字,爆發另算。

另外,這幾天一張月票算兩張,大家手中要是有月票的話,就投給叛兒吧

最後多謝那些一直不離不棄的兄弟們你們的支援是叛兒前進的動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