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冰火兩重天【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30章冰火兩重天【求月票】

1983年11月的這期《收穫》被很多人稱為朦朧詩專刊,這個法很快的就在所有相關的圈子裡流傳開來。

雖然戈文要組織一場朦朧詩詩展的活動早已在十月份時就被很多有心人知道,可是除了那些被戈文的誠信所感召的朦朧詩詩人們,其他詩壇的詩人都是一副看笑話的樣子。

很多人不相信《收穫》會向戈文所發出的邀請信上寫的那樣,會刊登一場朦朧詩詩展,畢竟《收穫》是全國最知名的純文學雜誌,不可能因為一個編輯而放棄了其一直以來的高貴,要知道大多數朦朧詩就連那些不知名的報都不願意刊登。

更何況,圈子裡的很多人都知道艾青、臧克家等詩壇前輩都曾在不同的場合中批評過朦朧詩,也曾諷刺戈文的這一場鬧劇。

可是事實就這樣突如其來的洶洶而來了。

那些想要看笑話的註定會失望。

那些多次批評戈文的前輩同樣如此。

看著那雜誌上的朦朧詩詩展,看著那篇《崛起的詩群》,很多人的臉上被燥的發熱,他們被朦朧詩、被戈文狠狠的打了一記耳光。

《收穫》雜誌不僅像戈文邀請信中所保證的那樣,舉行了朦朧詩的詩展,而且在詩展的最後標明——本次的朦朧詩詩展只是第一期。

這意味著什麼?

《崛起的詩群》一文就像是一顆深水炸彈突然在詩壇中轟然作響,讓無數人驚訝萬分。原本就不平靜的詩壇一下子bō濤洶湧了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有詩壇的保守分子、頑固分子開始在媒體上撰文批評《收穫》、批評《崛起的詩群》,整個詩壇頓時陷入了水深火熱的狀態之中。

反對者破口大罵戈文的狼子野心,稱《崛起的詩群》強詞奪理,宣揚的是不正之風,是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文藝發展中的一股逆流,朦朧詩不是現代詩歌的興起而是現代詩歌的掘墓人……

而贊成者則稱戈文的這篇《崛起的詩群》為朦朧詩提供了理論依據,文中關於朦朧詩以後發展的走向更是真知灼見,這一在與《崛起的詩群》同期刊登的戈文的朦朧詩作品《麥地》做了個生動的例子……

再然後各種報刊雜誌就開始成為雙方角力的競技場——

朦朧詩到新生代詩——“新時期文學”的逆流——《星星》畢書明

以在場者的姿態指詩壇——關於戈文和朦朧詩——《新週報》羅漢

對詩人來寫散文像在放假——《文匯報》北島

如果你們寫得不比我好,那我們還有什麼意義?——《新週報》舒婷

令人氣悶的朦朧——《詩刊》杜運燮

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當代文藝思cháo》孫紹振

朦朧詩導致了現代詩歌的迴流——《詩刊》臧克家

文學轉型與“新詩cháo”——《新青年》顧城

……

詩壇爭論的熱火朝天,可是這並不影響廣大詩歌愛好者的熱情。

這是一個以詩做飯的年代,青年人對詩歌的熱情是無以倫比的。有句玩笑可以讓你瞭解這個瘋狂的詩歌愛好者的年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要你往樓下扔一塊磚頭,就可以砸到幾個詩人,所以請不要看不起詩人,除非你想和人民群眾為敵。

可是就是有著這麼多喜歡詩歌愛好詩歌的年代,絕大多數的年輕詩人們的作品卻無法在正式的報刊、雜誌、書籍上發表。於是無數詩歌愛好者嗷嗷待rǔ,在然後一場饕餮盛宴一下子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

……

十幾年後,一個名字叫做李想的朦朧詩詩歌評論家努力試圖還原這一場持續了整整兩年之久的大爭論。

在研究這段歷史整整一年之後,李想出版了一本《朦朧詩論爭集》。

李想在自己的書中寫道:不管當初批判《崛起的詩群》的人是什麼身份,不管他們寫過什麼有影響力的作品,在這場爭論中他們都已經作為失敗者,出現在了現代詩歌歷史之中。而他們所批判的朦朧詩則已經成為了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一個龐然大物,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篇曾被大肆批判的《崛起的詩群》更是作為朦朧詩運動的里程碑,被寫入大學中文系的課本之中,作為《當代文學史》的重篇章而廣為傳誦。

同樣是李想的這本書的不完全統計表明,當年詩壇中批評《崛起的詩群》的文章達到數百篇之多,總字數已經達到了幾百萬字之多……

一般人面對這樣的狂轟luàn炸會怎麼樣?精神壓抑?惴惴不安?還是洋洋得意?

戈文心態很平和,他並沒有在乎那些反對自己甚至批判自己的詩人、評論家。因為在他看來,他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為朦朧詩張目為朦朧詩詩人引路

至於那些跳梁醜,他又何必làng費口水呢。

更何況因為《收穫》的這場朦朧詩詩歌大展,一個新的詩歌làngcháo已經開始在全國爆發起來了。

現在每天寄往家中的詩歌稿件比在《收穫》刊登了朦朧詩詩展之前,多了一倍還多,而且並不僅僅侷限在了朦朧詩上。

另外據那些幫忙的詩人們所,他們在打電話給家裡的朋友時,得到了很多訊息:現在全中國的詩歌愛好者都開始行動了起來,各種詩歌協會、各種詩歌朗誦會、詩歌講座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學校、工廠、居民區……

如此看來,正是這場朦朧詩展燃了現代詩歌在這個年代的火種,那隨之而來的就一定是燎原之勢了。

一個詩展不僅讓朦朧詩在讀者中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還確立了朦朧詩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這次詩展不僅開創了中國大規模詩歌集結的先河,jī活了更多人的詩歌創作熱情,讓一大批不出名的青年詩人登堂入室。也讓詩歌這個古老的文學形式深深的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自己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所以當詩壇吵得熱火朝天只差赤膊上陣的時候,戈文的注意力已經放到了另外一件事上——

什麼才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什麼樣的作品才能引起巨大的轟動?

口碑當然是讀者的口碑了

不管什麼作品,都是要以口碑為證的。

在8月上旬的時候,中央電視臺在晚上的黃金時間段播出了紀錄片——《話長江》,這部長達25集的關於長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紀錄片,一播出就收到了空前熱烈的反響,這是中國觀眾第一次全面直觀地看到了國家的人文地理。

就是透過這部紀錄片,所有的中國人都親眼看到了自己國家的壯麗山河景象,瞭解了祖國的廣袤和振興。這對於熱切的希望著國家快速富強的普通老百姓來,這個紀錄片讓他們感到十分的提神,jī發了他們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愛國熱情。於是這部《話長江》的紀錄片很快就在央視創下了40的收視率。

然後戈文由此寫了幾篇文化散文,這兩篇文化散文雖然不如《話長江》那樣影音俱全,不過文章中的情感,那種誠摯的濃濃憂國憂民的情感更甚於《話長江》,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再然後就是同樣由看《話長江》而引起了創作念頭的《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這個系列的文章雖然講的是西方世界大國崛起的歷史,可是正是這樣的文章引起了所有讀者的共鳴。

隨著國家的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留意起外面的世界,注意起自己國家的形象。

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國過去有著燦爛的文化,是世界的明珠,可是近代以來卻一直都受欺負被壓迫,好不容易等到了新中國的成立,大家開始努力發奮的追趕世界大國,然後十年動luàn開始了。

現在政策已經好起來了,所有人的心中都憋著一股子勁,所有的中國人都想讓自己生活的更加美滿,讓祖國變得更加的強盛

每一個人都知道中華民族正在經歷一個鳳凰涅槃,正在經歷一個重新振興的過程中,然後戈文的大國崛起系列文章讓中國人瞭解了世界、瞭解了過去歲月中曾經的那些世界大國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這樣的文章正是大家需要的。

自然如同央視的《話長江》一樣,迅速的在讀者中傳誦和討論著,沒有所謂的專家的責備,沒有所謂的教授的批評,所有的人都一致看好戈文的文章,這樣的情況還真是少見很呢。

這一天,戈文終於接到了《讀者文摘》編輯部的電話,電話裡那個熱情的中年人正是鄭元續。電話裡鄭元續單刀直入的向戈文詢問下一期的稿件,豪爽直白的讓電話這邊的戈文大翻白眼。

之後在兩人的聊天過程中,鄭元續才從戈文的口中知道了戈文一直沒有收到《讀者文摘》的樣刊和稿費,這不由的讓鄭元續大感尷尬,不過這個西北的豪爽漢子馬上就向戈文承認了錯誤,答應會立刻把事情辦妥。

而從鄭元續的口中,戈文也瞭解到了一個資訊——

大國崛起的第一篇文章《海洋時代》在發表之後,很多領導都打來電話向編輯部詢問這個文章的情況,在這些領導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中宣部的副部長賀敬之同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