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讀者文摘》之與《讀者》【第一更,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07章《讀者文摘》之與《讀者》【第一更,求月票】

前世戈文看到的那個紀錄片是中央電視臺應政治局要求,學習其他國家的興衰歷程,從而總結歸納中國自己的強國之路而拍攝的。這部《大國崛起》透過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為中國和中國人民提供了一種參考,讓更多的人瞭解西方國家在過去300多年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統一國內人民的思想,讓所有人對國家的強盛有著一個清醒的歷史認知。

而現在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正處在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整個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已經向我們中國走來。而且在金融的全球化、傳媒的全球化,或者所謂的文化的全球化的情況下,必然會讓我們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影響。其實這時候,已經很多國人的思想意識在西方湧入的各種理念、思想中mí失了、彷徨了,他們對外面的世界並不瞭解,可是潛意識中卻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感、充滿了羨慕。這樣的認識很危險,也很不知所謂,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由這個國家特定的歷史和文化來決定的,並不是國外的月亮就比國內的月亮圓,也不是國外的huā朵就比國內的huā朵兒香。

如果將那些發達國家的歷史介紹給國人,讓他們充分瞭解這個比我們國家本身要強大的多的世界,讓更多的人瞭解西方國家在過去300年裡邊,是怎麼發展成長起來的。對中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我們在好多認識上能夠達成一致的看法,這樣的話,國家下一步的改革與發展也可以少一阻力和不理解,可以比較順利的進行。

前世戈文看到的《大國崛起》紀錄片是以時間的發展為順序的,依次介紹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在戈文同樣計劃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寫這個名為大國崛起的系列文章。

他第一篇要寫的正是葡萄牙的歷史——《海洋時代》

絕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公元1500年前後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圓的還是方的,而幾乎每一塊陸地上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後,中國正處於明朝的統治之下,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但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與歐、亞、非大陸繼續這商業往來,但他們的活動範圍基本上侷限在印度洋沿岸。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後的兩百年間,歐洲繪圖人筆下的幾大塊陸地宛如正在成長的胚胎,逐漸由模糊地團狀,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見的模樣。

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線在一起,經由地理大發現而引起的國家競爭,拉開了不同的文明間相互聯絡、相互注視、同時也相互對抗和爭鬥的歷史大幕。

……

洋洋灑灑幾萬字的稿子出現在了稿紙上,而時間據戈文一開始寫稿也才不到四個時而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一方面是因為戈文前世就曾看過《大國崛起》這部紀錄片,另一方面他在後世那資訊爆炸的時代裡薰陶了那麼久,接觸過的知識和資料無所不包,雖然並不一定都全部清晰的記在了腦海裡,可是總是有些輪廓和印象的。

再加上前世戈文經常在論壇裡和各路群豪談天論地、縱論古今,有時候為了爭論的勝負,戈文還是下了一番功夫去收集查閱了很多資料的,像《大國崛起》這樣的政治文章正是他熟悉和拿手的,所謂空談而已,前世哪一個網路憤青不會扯幾句呢。所以,別看戈文稿紙寫了一大堆,可是huā費的時間卻並不算多,只半天時間就完成了《海洋時代》這篇文章。

寫完這篇文章之後,戈文就開始給鄭元續寫回信。回信中,戈文先是對鄭元續表示了謝意,感謝他能主動邀請自己寫稿子,自己感到非常的榮幸。然後戈文就表示自己同意《讀者文摘》轉載那篇《道士塔》。再然後戈文就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寫好的這篇《海洋時代》,並徵求鄭元續的意見。

“如果鄭編輯覺得這篇《海洋時代》寫的還算成熟,《讀者文摘》願意刊發的話,那我隨後仍然會接著寫下去,我打算連續寫幾篇反應西方各國歷史的文章,《海洋時代》只是這個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戈文在信中這樣寫道。

最後戈文給鄭元續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讀者文摘》的刊名問題。

戈文知道《讀者文摘》最初創刊的時候,是仿照美國的同名雜誌《讀者文摘》出版的,可以中國的《讀者文摘》就是個抄襲品,不僅雜誌的刊名是剽竊來的,就是最開始雜誌上登載的內容都是美國的《讀者文摘》上摘抄的。之所以這樣,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在中國的《讀者文摘》創刊的時候,國內的作品資源太緊張,國人的眼界和思想都太樣板、太短淺了,根本找不到多少符合《讀者文摘》辦刊方向的文章太少,只得轉載美國《讀者文摘》上的文章,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可是現在中國的《讀者文摘》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從其邀請自己寫稿就證明《讀者文摘》的編輯們已經對單純的轉載國外的文章有些不滿足了,他們想要堂堂正正的給自己正名可是這個刊名抄襲的問題是無法避免的一座大山,就算現在美國的《讀者文摘》不發表看法,可是總有一天,人家會提出抗議的。

戈文就知道後世中國的《讀者文摘》之所以改名為《讀者》就是美國《讀者文摘》的抗議。

中國既然要走向世界,那就必然的和外面的世界接觸,那些普世意義上的不合理不合法的東西,就沒有辦法長久的生存的。與其將來等人家告上門來,還不如自己主動提前將刊名換掉,這樣受到的損失還一,讀者的流失也一。不然等培養出了無數忠心的讀者後,再改刊名的話,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戈文在給鄭元續的回信中寫道——

隨著中國的發展,隨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聯絡日益緊密,中國一定會加入到國際版權組織。《讀者文摘》不能將目光緊緊侷限在國內,讀者文摘》一定要放眼全球,讓自己的雜誌出現在全球各個有華人的地方。到那時《讀者文摘》這個根據美國的《讀者文摘》確定的刊名一定會為編輯部帶來很壞的影響。

據我所知,美國的《讀者文摘》在很多國家都有版本,如果你們的《讀者文摘》要發展,那將來不僅會受到美國《讀者文摘》的抗議,同時也對自己的發展很不利。這樣的問題,最好現在就想辦法解決,將這個**煩扼殺到搖籃裡。

戈文在信裡將自己的想法了出來,他誇大了侵權的危害性,給鄭元續提出了警告,然後他就給鄭元續支了一個招——

更換刊名畢竟是一件大事情,必須要藉助媒體的力量推廣。所以我覺得你們可以在《讀者文摘》上舉辦徵名活動,在讀者中徵集新的雜誌名稱和刊徽,積極調動讀者們的熱情和積極性,然後等幾個月或者是半年,就可以從讀者的意見中挑選新的刊名和會徽,這樣就能順利的過度過去。

相信徵名啟示的通知發出後,會有讀者不理解,會有責罵和抗議,可是這是為了更加光明的未來,是短暫的陣痛,之後的希望和曙光才是最最重要的。

……

對了,如果《讀者文摘》真的打算要更換刊名的話,那我認為《讀者》是一個很好的刊名,簡潔大氣,又保持著《讀者文摘》的延續性。

戈文在信末把自己建議修改的刊名《讀者》寫了進去,他在心中有些的得意,這不知道算不算是蝴蝶振翅的影響呢?

將回信寫好之後,戈文看了下牆上的鐘錶,已經快五鍾了,於是他簡單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書桌,就站起身向巴金請了個假,表示要提前回去了。

面對巴老的詢問,戈文笑嘻嘻的將事情的原委和巴金了個一清二楚,然後他就得到了巴金的讚歎。

望著匆匆離去的戈文,巴金在心中替戈文感到高興的同時,心中也有著一絲的遺憾,對於一個作家來,創作生涯最精華的時期就是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那時候他們的精力旺盛、思維活潑,往往能創作出讓自己讓讀者滿意的作品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衰老,這創作的精力和才華都在慢慢的消褪。

十年的動luàn無疑消耗了太多人的生命和創作才華,縱然巴金也不例外。雖然他現在依然堅持著創作,可是《隨想錄》只是剖析自己的靈魂的散文,文革前他那種恣意妄為的創作能力已經早已枯萎。

真是羨慕啊巴金輕輕的搖了搖頭,然後繼續低下頭去看戈文中午從《收穫》編輯部帶回來的稿件,他分外的喜歡看這些年輕作家們的作品,衷心的希望文壇能夠更加的繁榮,也未嘗沒有包含著這一的遺憾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