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百章 國師三國(五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公孫瓚隨之派人送信給‘在高軻身旁的劉、關、張’道:“袁紹無所作為,久必有變。吾等且歸。”

劉、關、張得信之後,知道討董之事大勢已去,便與高軻辭行,回平原去了。畢竟他還有個平原令的官職在身。

高軻本想挽留劉、關、張三人,但是想起劉備素有抱負,先後投奔袁紹、陶謙、曹操、劉表……數路諸侯,皆沒有為他們所用。知道這種人自己駕馭不了,便熄了這個念頭,放行了三人。

劉、關、張回到公孫瓚軍營處後,公孫瓚遂拔寨北行。至平原,令玄德為平原相,自去守地養軍……這是後話,我們暫且不提。

卻說聯盟軍這邊,走了孫堅,走了曹操,走了公孫瓚,一時間兵無戰心,隨後兗州太守劉岱,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推辭不給,劉岱便引軍突入喬瑁大營,殺死喬瑁,盡降其眾。

袁紹見眾人各自為事,聯盟已名不副實,便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自此十九路諸侯分崩離析,各自散去。

在前方‘與董卓周旋的高軻’聞報氣得是火冒三丈,大罵道:“豎子不足與謀!”

黃忠、龐德等聞言也是義憤填膺,直言要去滅了這群亂臣賊子。

荀爽叔侄勸慰高軻不要妄動肝火。

荀彧問道:“不知將軍接下來意欲何為啊?”

高軻無奈道:“且先追逐董賊,看看有沒有機會接回天子,如若不成,再圖別事。”說完以後,尋思了一下,對李峰道:“你派幾人去散佈謠言,說袁紹明面退兵,實則暗藏兵丁與黃河渡口。袁公路則是佔據武關、青泥隘口,孫文臺等人表面回返駐地,實則在虎牢關外就失去蹤影。”

荀彧等人聞之面面相覷。

荀攸捋須道:“將軍是想混淆視聽,令董賊投鼠忌器,不敢回軍與將軍決戰?”

高軻苦笑道:“無非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董賊如果識破,與我決戰,我也只好退兵。如果識不破,我就再追逐幾日,看看能不能救回天子。”

荀爽等人點點頭,心裡都明白這個希望根本就不大,不過都為‘高軻忠君愛國的心志’所感動……畢竟如果撈名氣的話高軻已經撈夠了,十八路諸侯分崩離析、功成身退就是明證。但是高軻寧可冒著‘被董賊殲滅’的危險,依舊孤軍深入,無非是抱著萬一的念頭,期盼能迎回陛下罷了。此等以身殉國的行為,由不得幾人不感動。

高軻卻不知,從中軍大帳出來後,荀爽幾人便藉著‘今日高軻的所作所為’討論了起來。

荀爽問荀彧道:“文若你剛才只問了高太守一句便閉口不言,可是心裡轉著什麼心思?”

荀彧笑笑,未置可否,卻反問道:“叔父、公達(荀攸的字),你們觀高太守其人如何?”

荀爽一怔,隨即沉吟道:“觀其所作所為,當可當得‘忠臣’二字;當初董賊‘廢帝為弘農王’之時,當眾欺凌何氏母子,滿朝文武皆敢怒而不敢言,只高軻一人出列斥責董賊、扶何氏母子出殿,事後他也是第一個當殿刺殺董卓的,再看其今日所為……可知其是真有‘扶助天子’之心,並非像其他人那般是別有用心之徒。”

荀攸笑道:“可是高太守擅自攻伐劉焉,將‘川蜀至漢中的門戶’盡皆掌控己手,使得‘整個川蜀’在其面前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再無防禦之力。焉知他沒有自立之心?”

荀彧搖頭道:“劉焉乃投機倒把之徒,勸先帝‘恢復州牧制度’就是他一手促成,我聽聞他原先本想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藉此躲避世亂。

後來他聽聞益州刺史郗儉不理會張修之亂,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又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便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

如此謀劃算計,可見其早有不臣之心。

何況他趁著高太守攻伐董卓之時,命賊子張修、張魯斷高太守後路,此等不忠宗廟的亂臣賊子,高太守心中有氣,派人攻打他也在情理之中。”

荀攸聞言大笑道:“文若如此替高太守說話,恐怕心中已有定計矣。”雖然荀彧是他的叔叔,但是他的年紀比荀彧要年長,故而二人平時都以表字相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荀彧沒有理會荀攸的大笑,反問道:“公達(荀攸的字)你意如何?高太守雖沒明說,但招攬之意已頗為明顯,你是打算回鄉以待時機,還是打算與我一同去漢中走一遭?”

荀攸聞言笑容漸斂,略有些猶豫道:“我本打算先去袁紹處看一看,畢竟袁家四世三公、海內名望,不過今日觀高太守奮勇而不驕躁,敢於直面險境卻又知進退、派人散步袁紹等人還沒退去的謠言……我又有些猶豫。”

荀彧搖頭道:“公達還是不要自誤了,我本也想去袁本初那走一遭,不過前幾日聽劉、關、張言其所作所為頗為不齒……他不僅任人唯親,縱容袁公路排擠孫文臺;還藐視劉、關、張等能與呂布一戰的能臣猛將,只因為他們出身低微……可見其並非明主。縱然他出身高貴、資源雄厚,又能如何?項羽當年是名將項燕之後,高祖只是一小吏,最後天下還不為高祖所得?”

歷史上荀彧確實去了袁紹那裡一趟,不過最終看出‘袁紹終究不能成大事’,便離棄了袁紹,投奔了曹操。可以說高軻這次將荀彧救下,讓他提前知道了袁紹的嘴臉,倒是省了他這一番蹉跎。

荀攸聞言還有些躊躇道:“那文若……你觀曹孟德如何?”

荀彧嘆聲道:“曹孟德見識卓越,倒也不失明主,但是他現在無尺寸之地,又遭逢大敗,只餘殘兵五百,想要成事,恐艱難重重啊。不像高太守,坐擁漢中險要,取川蜀又如探囊取物,已然大事可期。”

“那叔公你怎麼看?”荀攸看向荀爽道。

“我?”荀爽聞言笑道:“呵呵……我老了,此番被董卓貶為庶民,心中疲憊,已經不想再過問朝堂之事了。你們年輕人的將來自己決定吧!”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