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科技成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第一批五百把“諸葛連弩”成功組裝起來的時候,劉琦好一陣興奮。

神刀衛是重甲刀盾兵,很顯然不太適合再增加其負重。

正好配備給白馬義從。白馬義從本就是弓弩為主的部隊。劉琦說服公孫續將白馬義從收為親衛後,一直在想辦法提升其戰鬥力。

白馬義從名徹天下也是因為其騎射能力。雖說個個英勇,但近戰時武器配備是硬傷。

沒辦法呀,一支高速機動的部隊,不可能在攜帶了大量的箭矢後,再帶一把長兵器的。可兵器太短又不利於近戰中與槍戟等長兵器相扛。

所以白馬義從有了恥辱性的橋界之敗,也成就了先登死士和大戟士的威名。

既然沒有消亡,劉琦當然會想辦法讓它更好的在下去。

“諸葛神弩”造成之前劉琦已經讓蒲元為白馬義從打造了三千柄制式長刀。介於神刀衛的重刀和劉琦設計的戰刀之間。有足夠的份量可用於近戰中的劈砍刺,又有足夠的長度可與長兵器抗衡。最主要蒲元打造的兵器足夠鋒利,不說能吹毛斷發吧,對上木柄長兵器,絕對一刀能斷。

再配上連弩,哪裡還用懼怕近戰?

三十步內的中程殺傷,弩本來就是兵中王者。雖然馬超的標槍營的標槍殺傷力更大,但卻設有弩箭攜帶方便,射速快。

劉琦為每個裝備了諸葛連弩的士兵配備了三個箭匣,也就是三十只弩箭。

想想就知道了,三千張連弩,瞬間可發三萬支弩箭出來,那遮天蔽日的箭矢射來,別說三十步,就算五十步,誰能逃得開?

問題是這三萬支弩箭還在天上飛著呢,後面的箭匣又換好了。

三萬只夠?六萬呢?

九萬呢?

你要還能近身,我就只好跑了。

劉琦讓五百裝備了諸葛連弩的白馬義從與五百神刀營將士來了一場比鬥。

當然弩箭全換成了木竿。

結果大除典韋所料。

雖然真戰起來神刀衛不一定會有將士死亡,但受傷是肯定會有的。

神刀衛的盾雖然堅固無比,可不同於步兵陣的巨盾,也不能做到象陷陣營一樣形成龜甲般全方位的防守。面對那漫天飛舞的弩箭,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風。

但那短小的木竿在弩機強大的動力下無孔不入地鑽進了神刀衛的盾陣。

包裹了石灰的木竿在神刀衛將士的腿上、手臂上、還有腳上留下了許多白點。

也就是說如果是裝了弩箭,神刀衛將士將會有許多人會受傷。

當然,這個比試也當不得真,暴起狀態下的神刀衛可不會因為這點小傷而放棄攻擊的。若被近身,同樣以刀對刀白馬義從毫無勝算。

不過神刀衛想近身白馬義從那也是相當困難的。

因為他們最擅長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放風箏式打法。

事實證明,劉琦麾下又一支特種部隊因為高科技裝備而成戰力飆升。

強弓、連弩、戰刀……

本來劉琦想在長安再建一個兵器司的,想想為了開源節流,又從蒲元議,將浦項調往留城主持大局,將設計方案和配件樣品送往留城便好。

留城的鐵礦場和鐵匠作坊都已成規模,取材方便,工藝成熟,人員配備完整。地勢地型又隱敝,城內百姓又十分擁戴劉琦,實在是建兵工廠最完美的地方。

在諸葛連弩的基礎上改進和加大的重型連弩也很快被幾人聯手研發出來了。

有了蒲元的加入,什麼特製弩箭、什麼絞架、什麼易損部件全部由青銅或者鑌鐵打造或澆注而成。

那威力,百步以內,三尺厚的土牆都能射穿。估計除了神刀衛的純鐵盾,全大漢也沒有能擋得住如此巨大的機械彈射力了吧?就算是神刀衛的鐵盾,怕也只能阻止被射穿,而擋不住它那巨大的衝擊力。

這要往城頭擺上兩三張,還有人敢來衝城?

五十連發耶,都要趕上熱兵器時代的重機槍了,準確來說那殺傷力比重機槍還強。

這東西再加上弩身可以旋轉的話,簡直可以無敵了。

要再擺上幾張在太史慈的船頭船尾,那豈不是可以稱霸全球的各個海域?

那時候的船艦多以木質為船身,一照面哪兒也不射,就對著水線以下位置猛射,哪家的木板船扛得住?自個兒下水玩兒去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琦為了表示對馬鈞的認可,將連環重弩命名為“千鈞神弩”。

接下來就是對輪式發石車的試驗和研製了。

這幫人魔怔了!

科技改變世界,也改變了這幫人對機關學、幾何學及力學的認知。

很多原理中華民族的古人們已經在應用了,可惜強權扼殺了真理,沒有書本記載也就沒有形成專門的學術。反而被儒學譏為旁門左道。

就連蔡邕和劉表都加入進來幫助奇匠司整理資料和將其原理轉換成學術編注成書了。

也就是說蔡邕這個一心修漢史的倔犟老頭兒開始寫劉琦治下的事蹟了。

也許他已經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許他也看透了劉琦的心意,也許他是看中了劉琦他們提出的新的學說……

雖然他不是個當官的料,但是他不笨,還是分得清天下形勢的,而且作為漢室宗親的劉琦確實比漢帝劉協更適合做這天下之主。

現在讓他注書立學他還是非常熱衷的。

接下來劉琦趁熱打鐵,在長安開辦了中華民族史上的第一座理工學府――長安奇工書院。由老爹劉表任第一任書院院長,由蔡邕、劉表為理論課講師,劉琦、諸葛亮偶爾客串一下。

擇優秀學員送到奇匠司跟隨馬鈞、月英上實踐課。更優秀的則直接調到奇匠司參與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享受優厚的待遇。

這讓許多工匠的後代和有奇思妙想的年輕人看到了除了讀聖賢書之外的出路。

科技改變世界!

科技改變格局!

科技改變全人類!

……

劉琦心裡很舒服,因為他改變這個世界的想法正在一步步實現。至少他治下的民眾正在一步步改變思維。

商人的地位在提高,工匠的待遇在提高,百姓擁有了土地後形成的新的農民生活品質也在提高……

而士族也不再排斥劉琦的新政。

接下來,科技也將正式影響軍事和民事生產生活。(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