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科技創造未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戰爭的腳步放緩了,劉琦也就不那麼忙碌了。

不過劉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奇匠司。

馬鈞回來了,蒲元也來了。

首先要解決的便是連弩的問題,軍械的先進關係到軍隊戰鬥力的提升。也意味著己方會死更少的人。

劉琦提出用金屬制造弩身的提議被幾個發明大師一致透過。最後由蒲元用青銅試製了一把。

實踐出真知!

有了樣品,許多問題就可以一邊改進,一邊提高。之前的問題也就被一一解決了。

連環手弩的成功,給幾人改良現有軍事裝備提供了新的思路。

諸葛亮就提出將“諸葛神弩”放大數十倍,並增加箭匣的容量。將其用於城防或者戰艦,那威力將會無限放大。

確實是個好提議,劉琦想起馬鈞似乎改良過發石機,貌似有個連環發石機出現過。

那就提出來讓他們幾個研究去唄。

反正有幾大發明家在,大家一起商量,說不定會比歷史上的發明更加完美也不一定呢?

不得不說馬鈞在力學方面的天賦確實高人一籌。

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的發石車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發石車。

原來的發石車,象個大天平,一頭掛著一個鬥,鬥裡裝滿大小石頭,另一頭掛著許多根繩子,作戰時,兵士們一齊用力拉繩子這頭,裝石頭那頭就飛快地翹起來,這樣,石頭就被拋出去打擊敵人。

這種發石車缺點很多,每發射一次,都要花費一些時間,而且效果不大。

馬鈞設計的新式輪轉式發石車,則克服了這些缺點。它是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這樣,裝上機械帶動輪子飛快地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禦。

馬鈞曾用車輪子來做試驗,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一步約合1.45米),這在當時說來,威力是相當大的。

然後他將這個輪式機械傳動的原理利用到放大版的“諸葛連弩”上,對其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

利用機械輪盤轉動來替代扳機發射,減輕了對人力的要求。

一臺裝填好弩箭的連還弩機只需一名普通士兵轉動輪盤便可將箭匣中的五十支弩箭全部射出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是因為生產很複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製。

這都不是問題,這不有蒲元在嘛?只要你能設計出來,他就能照著你的原型給你打造出來!

不得不說奇匠司現在這套班底,確實堪稱完美。

許多理論都是月英和諸葛亮提出來的,因為這套科技班底中,除了劉琦就數他倆讀的書多,許多理論都可以從古籍中查到構思和設計原理。

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上,馬鈞簡直不是“天才”兩個字就能概括的。

凡是諸葛夫婦和劉琦能夠把構想提出來,他基本都能用木頭把它做出來。

蒲元就更不用說了,只要馬鈞能用木頭做出來模型,他就能用金屬加工出他們需要的配件。

這裡面可別小看了劉琦的作用。他引用了許多後世的先進理念,為奇匠司眾人注入了新的思路,也提高了許多效率。

首先,他按照後世的經驗讓馬鈞做出了直角尺、三角尺、圓規等工具。

可別小看這幾個小東西,在後世那是小學生就要開始接觸的東西,可把他拿到漢代,那就明顯地開創了一門學科——幾何學。

雖然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周朝數學家商高就提出“勾三、股四、弦五”。勾股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中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為勾股形,並且直角邊中較小者為勾,另一長直角邊為股,斜邊為弦,所以稱這個定理為“勾股定理”,也有人稱“商高定理”。

《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均有記載,但是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的是三國時東吳人趙爽在《周髀注》一書的《勾股圓方圖注》中給出的。

不過他的證明應該在二十多年以後。

要說到有效的應用則是更久以後的事了。

劉琦將這個定理直接用於三角尺的製作和機械制圖之中,大大地拓寬了眾人的眼界。

其次,就是劉琦的製圖功底了。

有了簡單而有效的工具後,劉琦用木炭代替不適用於製圖的毛筆,在白紙上把馬鈞需要製作的零件均用圖型表達了出來。

這不僅讓馬鈞等人感到佩服,而且讓月英妹子崇拜不已。她再也不懷疑劉琦只會紙上談兵了。

這一套東西甚至吸引到了劉琦的老岳父蔡邕,蔡老頭對術算也是非常感興趣的。當初劉琦一本紙裝版《算術》讓他糾結了多年,雖然後面在晉陽經過鄭玄、管寧的指點總算弄明了這本書,但他心中一直有個結。

那就是劉琦提出的這些理論他也可以注成書的!可劉琦除了與鄭玄一起弄出這本《算術》後,就一直忙著對外征伐了。別說新的學說,就是詩詞也好久沒有出過新的了。

這回聽說劉琦論證了勾股定理,讓他感覺到新的學術機會。

除了劉琦在府衙辦公和在奇匠司的時間,他就打著看望外孫的旗號來纏著劉琦,後來甚至拉著劉表一起,讓劉琦推都推不掉。

劉琦只好拿了一套工具給兩位老人家,並提出了一些後世常用的幾何定律給他們研究。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圓的周長、面積地演算法。

哪有心思管他們?等著看新發明出爐呢!

當然,劉琦並不只在設計和理論上為奇匠司提供幫助。

他在製造方面也提出了許多先進的理念。

木工方面咱不行,可是金屬制造上咱可以提供意見呀!

傳說中秦王朝的軍隊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秦王朝使用了先進的製造工藝,統一製造兵甲器械。不但提高了產量,而且便於更換維修。

可是後來這些工藝都隨著始皇帝的死去而逐漸失傳。

劉琦既然來自後世,當然有能力利用科技來提高生產力了。

他讓蒲元利用倒模澆注的方式來製造一些可以批量生產配件和異形器械,比如箭頭,比如馬鈞用木頭雕刻出來的一些奇異形狀的東西。

這樣不但能夠解決銅鐵打造的麻煩,還能提高產量。

這一來也大大的開發了蒲元的想象力。許多東西都可以這樣做嘛!

就象已經試驗成功的“諸葛連弩”,他完全可以用泥坯倒好各個配件的模型,然後用青銅或者鐵汁澆注成形,然後再打磨組裝就好了。不但可以提高產量,還能保證配件完全相同,若用壞了只需更換損壞部件便好。(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