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我大明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

“無六年之蓄,曰急!”

“國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奉天殿內,朱雄英揹著雙手,滿面憂傷,本來今日開開心心的和大舅常茂練著武,吃著肉,唱著歌,忽然就以懵了。

“淮安倉存糧九十五萬石,太倉存糧一百一十萬石,南京官倉存糧二百萬石,陝甘加上北京開封全部官倉存糧加起來不過六百多萬石……”

全國各地官倉存糧,若是遇到大災大荒,不夠軍隊一年半呼叫。

看了看手中寫好的《蕈類蘑孤培植法》,本來信心滿滿的朱雄英小臉愁出了一個愁字。

我大明百姓苦啊,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不同於某歷史紅文之中某唐王劉長的唐國。

如今我大明百姓,是真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雖說知道每個王朝建立之初,都需要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一段時間,大明也不例外,而且民間肯定還有存糧,但是仍然忍不住哀嘆一聲,何苦民生之多艱!?

除了糧草,備用倒還有養馬的苜蓿,各地軍屯衛散種的高粱,粟米,瓜果等這類備荒應急食物能吃,不至於出現大面積的饑荒。

但是粟米雜糧這東西,它不經吃,沒有米麵飽腹。

吃肉是奢望,大明老百姓普遍肚子裡沒多少油水,一個青壯明軍,一個月少說需要吃二石糧,否則別說和北元作戰,屯田耕種都夠嗆……

若是論到養戰馬,那耗費更重。

豆料,苜蓿,乾草草料,處處耗時耗力,我皇明朝廷財政收入中,糧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投入了軍事支出裡,這不是一個健康的國家經濟狀態。

沒辦法,大明如今的外部環境實在太差了,九邊連年征戰,而且北方特定的歷史環境,讓大明很難在北方籌措到足夠的糧草,其一北方宗堡林立,鄉紳和稅吏都是同宗同族,其二就是北方因為連年戰禍元氣大傷,尤其是中原河南,河北一代,是元末起義軍和元軍的主戰場,歷經無數次大戰一度千里無人煙,骸骨曝於野,現如今過了十幾年都沒緩過來。

大戰之後,必有災荒……

這導致大明需要從南方不斷的往北方輸血,而南方的文黨,士大夫大地主階級,又不斷的將租稅壓力轉嫁給底層老百姓。

底層老百姓為了活命,只能問寺廟的和尚,還有地主借高利貸,每年種的糧食都不夠吃,大部得還債,老天爺若是不賞臉,就要賣兒賣女……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朱雄英現在看來,這大概也是前世,靖難之役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南北發展不平衡,南方老百姓因為北方戰事,被動承受了巨大賦稅,他們的利益代言人南方文黨,便極力扶持親文黨的朱允炆削藩和撤銷衛所,當時九邊諸王,有很多手中握有大軍,長期需要朝廷調撥糧草,既能削藩又可減少軍耗。

在當下時代背景中的文武站在雙方各自立場下來說,都沒錯。

“皇爺爺,爹,咱皇明如今這經濟構架,很像是前世勳宗時期的老大哥啊。”

朱雄英內心滴咕,憂心忡忡。

蘇實亡於勳宗矣!

前世老大哥在勳宗時期雖然全面超美,但國家經濟收入的百分之七十都投入在了軍事重工業裡,嚴重的畸形,為後面老大哥解體埋下了禍根。

大明如今的外部形勢,導致國家資源大部分往軍事武將集團傾斜,這必然會導致賦稅加重,文人大地主,耕讀傳家的小地主受到壓力,就更加盤剝底層老百姓。

我等辛苦耕作,徒養武人?

北地征戰,與我南人何益?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也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該怎麼幫大明在經濟構架上解決問題呢?”

朱雄英皺眉苦思。

“這樣長期發展下去,文官集團和武將勳貴的矛盾會越來越深,現如今皇爺爺還春秋鼎盛,就怕文官們像是前世那樣,趁著我和爹,還有皇爺爺他都不在了,扶持一個親儒家文官的皇帝上來,裁撤北方的衛所,收縮戰線,減少南方富庶地區的賦稅,大明以攻代守的政策人亡政息。”

“以文官集團的觀點來看,這倒是沒錯,可是……”

“我大明也就永遠失去了遠邁漢唐的機會,而且北方衛所軍餉減少,補給減少,勢必造成北方擁軍的各大藩王勢力不滿,按照如今大明軍力配置,北方長期實戰的衛所兵明顯戰鬥力更強,且軍頭林立,兵強馬壯,驟然斷了補給供養……南北遲早會有一戰!”

朱雄英揉了揉腦門。

要不說做皇帝是個辛苦活兒。

要在維持朝中各個派系平衡的情況下,保證朝廷的資源排程,儘可能的公平的往最需要的地方去,還要掌好舵,行一步看十年,著眼未來,就連自己這個知道後世情況發展脈絡的人都覺得很困難。

瞧了瞧皇爺爺朱元章和父親朱標,他們兩人倒是不急不躁,一邊處理奏摺一邊交談,偶爾會在朱雄英繪製的“皇明堪輿萬國圖”上,對北方衛所指點江山。

“我老朱家還是勐的,皇爺爺和父親是真能沉得住氣。”

“看來要想辦法儘快把國債券和大明皇家銀行搞出來了,先給皇明囤積一部分金銀儲存,減少市面上不值錢的大明寶鈔,而且皇家銀行的利息要比外面的錢莊高,把南方的地主勳貴手中多餘的金銀窖藏吸儲吸過來,再拿著這筆錢,去推廣各種民生工程,以工代賑,湖廣移民,山西移民……”

如今江浙滬,還有福建兩廣的富商,都學精了。

這其實也是被前元濫發寶鈔給害的。

大明寶鈔,基本不怎麼值錢,用來交稅倒還可行,但購買實物,通貨膨脹的厲害。

各地富商大地主,就用寶鈔交稅,獲得的金銀實物,全都窖藏囤起來。

皇爺爺又下令禁止金銀交易,導致市面上流通的金銀越來越少,大明寶鈔愈加不值錢,這般迴圈下來,會堆積出巨大的金融危機,導致大明朝廷稅收困難引發社會矛盾。

收的是寶鈔,寶鈔買不到東西,等於收了一堆廢紙。

胡惟庸和陳寧下臺,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兩人對浙東黨嚴打,對浙東地區徵收重稅,對昆黨也是下重手,導致江浙滬很多巨商大賈對他們極為不滿,買通官吏開始在政壇上搞事情……

“搞錢,只想搞錢!”

朱雄英背著手,開始在大殿內踱步。

侍奉在外面的鄭和和周寬等人,都是奇怪地看著朱雄英一邊自言自語,一邊走來走去,時而皺眉,時而搖頭,時而點頭。

“如今,皇家琉璃廠倒是開起來了,錦衣衛也開始大量的參與民間買賣,但是想在短期內儲備夠開銀行錢莊的本錢還是不夠的,主要是大明寶鈔造成的影響太壞,要想搞金本位讓大明寶鈔值錢,使它堅挺起來持久有力,就需要海量的白銀來填補窟窿……”

“同時,還得防著投機取巧,利用兌率做文章,薅大明皇家銀行羊毛的投機商人,我粗略估算,如果想在全國同時鋪開,起碼得有白銀兩千萬兩做本銀,或者是先只做存取,異地兌取,給大明皇家銀行廣吸儲戶,但是這樣有前提,大明寶鈔得值錢,起碼稍微值點錢,不然老百姓會存進來一堆不值錢的大明寶鈔,拿走白花花的銀子,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雄英掰著手指頭算了算這筆賬,頓時感覺自己更加以懵了。

前元和大明洪武初期的經濟爛賬,痾疾太深,元朝就發生過好幾次大規模的金融危機,也是因為發行寶鈔,交子導致的。

到了大明,但凡是大明寶鈔值一點錢,也不至於一點錢都不值。

想到這裡,朱雄英不由得端起枸杞水,輕輕啜飲一口。

“雄英,你可是在考慮皇家銀行的事?”

朱元章見朱雄英來回踱步,滿面憂愁,不由笑著喊道。

“是啊皇爺爺!”

朱雄英將手中的書放下,走到朱標和朱元章跟前,先從桌上撈起一塊兒蜜餞放入口中抿了一口,過度用腦容易讓人血糖低,吃點蜜餞緩一緩,他嘴裡含著蜜餞,問道:“皇爺爺,咱皇家和那些名商大賈一起搞的‘皇私合營’商鋪糧鋪,您安排下去了嗎?”

朱元章點了點頭。

他威嚴臉上露出一絲怒意:“咱按照你的法子吩咐下去,從南直隸開始,已有了數千家大明皇家和私商合作的買賣,咱才發現商賈獲利之重,以前三十稅一的稅,的確是低了些……”

朱標露出疑惑:“爹,那咱們加稅!?”

朱雄英卻擺擺手:“皇爺爺,不對,經濟越下行,就越要降稅,最好,對商賈免稅!”

“哦?”

朱元章和朱標,都看向了朱雄英。

“羊毛出在羊身上,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免了稅,他們要給咱們的反而更多!”

朱標寬潤臉頰閃過異色,抿著嘴小聲說道:“你說的,莫非是直接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