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讀書人的事你少打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後宮。

後宮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御花園,現在早已併入了皇田種菜,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兩三天,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菜圃,但那時卻是朱雄英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

朱雄英背負著雙手,單腳橫跨在田坎之上,意氣風發做豪邁狀。

“此時此景,我想吟詩一首哇!”

給皇爺爺朱元章和老爹朱標交代了一些政事,朱雄英只覺得渾身輕鬆。

就算現在飛昇了又如何?

我朱雄英,為皇明流血流汗也無妨了。

自己留下的百年大計,基本上將皇明未來的百年發展路線規劃了出來。

堪稱是皇明未來百年的執政綱領。

縱死俠骨香……

心情好,捎帶著,這後宮皇田中的種種,看起來都顯得那般可愛。

周寬,方孝孺,鄭和三人,跟在朱雄英身後,都是一臉古怪的表情。

“那個……”

周寬不開口,方孝孺欲言又止,鄭和想了想,抿著嘴還是出了聲。

“小主,你踩著狗屎了……”

“啊?”

朱雄英低頭一看,果真發現自己腳下田坎邊上,踩著一坨狗屎,本來飽滿的詩意,頓時降到了極點,一邊滴咕一邊踩了踩腳。

同時,朱雄英眸子一閃,皺了皺眉。

如今這個時代,受限於農業的局限性,老百姓種地的收成,全靠老天爺賞臉。

土地的肥力,土地的產出量,種子,農作物的種植季節農時,都十分重要,現如今的農業生產力實在是有限,看一下皇宮裡的皇田就知道,狗粑粑和大糞都是不能浪費的,全都得用在地裡當肥料,皇宮中都不例外。

南京應天府的紫禁城,和他後世去過的北京紫禁城不同。

後世的紫禁城,地面上全部鋪著金磚。

而且食物和水,都需要從外界運送,尤其是水。

南京紫禁城就沒有這些憂慮,馬皇後和朱元章都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十分儉省,而且應天屢次遭遇大戰,對戰備非常重視。南京紫禁城裡有水井,有皇田,就算城池被圍了,也能自耕自種一段時間,保證不會被敵人封鎖物資受困。

我是否能想辦法,為我皇明的老百姓,留一些提高農作物的方式呢?

種子,肥料?

番薯!

朱雄英勐地拍了自己腦殼一下,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

“我為酒色所傷,腦子竟如此混沌!”

“看來,還得繼續挑戰我的軟肋!”

番薯,多產,易種,而且就在南洋。

這個東西十分重要,後世的康乾盛世,有很大一部分,仰賴於紅薯和玉米進入中國後老百姓能吃飽飯了。紅薯便於種植,又隨處可種,再到清朝引進了土豆,也就是洋芋之後,老百姓們就有了更多的食物選擇,迎來了人口大爆發。

現在大明的百姓能吃點什麼呢?

貧民只能啃點蘿蔔,青菜,五穀有,但是並不能敞開肚皮吃飽。

因為精糧難得。

朱雄英抬起頭來,眸子閃爍:“回去就把番薯這東西的重要性寫出來,交給皇爺爺,讓他安排人去找,另外就是安南的稻種。”

元朝末年,大明之所以災禍四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蒙元這些黃金家族後裔們,腦子不知道是怎麼想的,覺得良田拿來種地著實是浪費,把土地全部荒廢了,弄去養馬,養牛,養羊,老百姓吃不飽,能不出事麼?

他們甚至還建議把漢人都殺光,因為漢人佔據了太多的地,放牛養馬又不如蒙古老牧民嫻熟,而且漢人的命賤,也不如牛馬珍貴。要不是當時忽必烈是一世雄主,而且高度漢化的前遼耶律丞相深知農業的重要性,再加上蒙元後面幾代的國主發現少了漢人種地,糧食不夠吃,再加上色目人發現做生意人太少不好賣,可能還真被他們這麼玩兒了……

譬如江淮,此地宋時良田阡陌縱橫,沃野成片。

到了元末……

牛馬成群,並怡然自樂。

大量的土地被圈禁去養馬養牛,導致很多老百姓沒有地種糧食,持續了幾十年時間,稻穀,稻種也蛻變厲害,種植稻穀,需要一代一代的挑選良種培育,大明如今的稻種因為前元不重視農業,糧食產量並不高。

“我雖然沒有袁爺爺的恆心和毅力,但是我可以給皇爺爺講明白這個重要性。”

朱雄英又在自己小本本上記下了一樁要緊的事。

他左看右看,也看到了正在皇田中耕作的馬皇後,她正帶著一批宮女和幾個妃嬪,在田間鋤草,這個時代的菜圃,因為沒有除草劑,田間時常會冒出雜草,需要勤加耕種,不然要不了幾天,菜地中的菜就會和雜草混為一塊。

而且每日勤加耕種,產量也並沒有多少,在溫飽線以下……

皇宮中的皇田都如此,可想而知底層老百姓有多艱難。

朱雄英正準備過去喊叫皇奶奶,誰料卻看到一團圓滾滾的小可愛,穿著華服,正在菜地邊的田埂上追逐狗子,此子極為頑皮,將那狗子狗尾抓住,嬉笑拉扯,狗子露出頗為不耐地表情,卻又不敢做甚。

三五子,狗都嫌。

“嗯?朱允炆?”

朱雄英皺了皺眉。

再一看去,果然,太子妃呂氏也正在馬皇後身側,還有郭惠妃等人都在勞作。尤其是太子妃呂氏,穿著樸素的衣衫,和馬皇後一道在地裡摘菜,絲毫沒有一國太子妃的模樣,若非是她皮膚白皙,和常年勞作的農婦有區別,真看不出來是太子妃。

後世在朱雄英和朱標都死後,為什麼是老二朱允炆繼承大統?

其實很簡單,朱允炆被調教的很好,尊師重道,而且他極為好學,對讀書人也幾乎言聽計從,國子監那幫江南文黨,還有浙東四賢的弟子,都很喜歡這位“聽話”的太孫。

沒辦法,皇爺爺朱元章實在是太勐,殺的文武官員都怕了。

他們都不想新的接班人,是個喜怒無常,且城府深沉,動輒就製造大桉打擊朋黨的君王。所以他們也盡力給朱元章面前幫朱允炆造勢,說他好話。

不過,老二呀,你是真不行呀。你上臺之後的“建文新政”,簡直是被文人忽悠瘸了,把皇爺爺的很多政策給改了,還學習弱宋,自廢武功,撤了遼東和陝西許多衛所,收縮戰線。

原因是,遼東衛所耗費錢糧,江南百姓疲敝難堪。

問題是,疲敝不堪的不是江南的百姓,江南的百姓哪兒有錢糧交稅?稅都出在這幫江南文黨身上,你遼東打北元,關我們江南鄉紳鳥事,我們憑什麼多交稅?

此等暴政,必須解除!

更搞笑的是,譬如黃子澄齊泰這兩個臥龍鳳雛,在靖難時,四叔朱棣快打到南京後,老二朱允炆叫他們去想辦法募兵,這兩貨見大勢已去,直接跑回自己老家躲起來了。

當然,執筆文人史書上說的是,老二密詔命他們出去募兵勤王……

想到這裡,朱雄英覺得,自己必須得給老二朱允炆一個教訓。

“老二,過來!”

朱雄英上前幾步,對著朱允炆喊道。

和後世電視上那些不同,朱允炆長得有些胖,此刻還有些嬰兒肥,顯得圓滾滾的很是可愛,虎頭虎腦圓臉胖乎乎的,小手也胖乎乎的,年僅五歲的他正抓著狗子蹂躪,玩膩了狗子,捎帶著又想要去追逐橘貓,見到朱雄英,頓時眼睛一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哥!”

朱允炆咯咯笑著,邁著小短腿跑向了朱雄英。

朱雄英揹負雙手,走到了朱允炆面前,因為養生三年,此刻的朱雄英,比起朱允炆起碼高了大半個身子,朱雄英微微嘆了一口氣,低下頭來,用手指頭戳在朱允炆腦門上。

而朱允炆則是用烏黑明亮的大眼睛呆愣地望著自己的大哥,嘴巴略微張開,很是呆萌可愛。

“老二,一袋米喲抗幾樓!”

“哦不對,感受痛苦吧……”

言罷,啪地一聲,朱雄英直接給了朱允炆一個重重的腦錛兒。

“啊!”

朱雄英這一下下手很重,疼的朱允炆捂著腦袋大叫,他委屈巴巴地都著嘴看向朱雄英:“大哥,你為什麼要彈我腦錛兒!”

朱雄英雙手叉腰,略帶唏噓地說道:“愚蠢的老二啊,憎惡吧,憎惡我,你才能變強……我這是在告訴你,以後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的話,尤其是讀書人。”

“老二,你記住,讀書人,都可壞可壞了。”

虎頭虎腦的朱允炆卻不害怕疼痛,揉了揉額頭後,上前來一把抱住朱雄英的大腿,抬起頭可憐巴巴地道:“大哥,皇奶奶說大哥正在讀書,允炆雖小,也想跟著大哥讀書。”

朱雄英翻了個白眼。

前世為何在朱雄英死後,朱允炆很受皇爺爺朱元章的喜愛?

還不是因為這小屁孩十分聰慧,尤其喜歡讀書,且出口成章,朱元章深知在他之後,大明需要一個溫和的天子與民休憩,也需要一位能緩和文臣官吏和大明天子矛盾的接班人,畢竟武將都殺的差不多了,但是讀書人是要一直用的,收租子,收錢糧,徭役,處處都要用到文官官吏。

朱雄英耐不住他,嘆氣道:“老二,你可知何為九天之水下垂,何為四海之水皆立?”

年僅五歲,虎頭虎腦的朱允炆瞪著烏黑大眼睛,搖了搖頭。

“這都不知道,還讀書,讀個屁,讀書不要錢啊,一邊兒跟狗玩去!”

朱雄英將朱允炆抱在了一邊,最不喜歡和這種小屁孩玩了,狗都嫌。

說罷,揚長而去。

朱允炆委屈巴巴地想張口,卻抿著嘴唇,烏黑眼眸閃爍,他捏著拳頭看著朱雄英的背影,低聲道:“大哥,允炆一定好好讀書,讓大哥不再生氣。”

鄭和跟在方孝孺身邊,疑惑地皺眉問道:“方伴讀,敢問何為九天之水下垂,何為四海之水皆立?”

方孝孺掃了他一眼,意味深長地說道:“別問,讀書人的事你少打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