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借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洋人說什麼就是啊,你們不會進去搜嗎。”

“大爺,我們不敢啊,招惹了洋大人,那可是屠城滅門的,我們怕啊。”

“合著你們怕他們,不怕我們,呵呵,洋人就那麼厲害嗎。”

“只求大爺放過小的們,我們願意傾家蕩產賠給那位李大爺,我們錯了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明白了,你們不敢動手是吧,呵呵。”

“大爺,那些天竺來的洋大人可是有大法力的,一個個做法的時候,身體好似曲奇陡峭,這可是大法力啊。”

別看長老會一直駐紮北方,但是對於福建一帶的鄭氏集團,關注卻從未放鬆過,也花費了巨大的資源進行諜報,甚至剛剛拿下帝都,在進行舊城改造的時候,針對福建駐京辦,也就是福建會館這個機構,進行了相當的滲透,安裝各種的裝置,並且在共和國宣告成立,共和元年的時候,王劍已經開始安排大量的細作南下進入到了福建以及兩廣等地,開始蒐集那邊的情報。

就是因為考慮到鄭氏集團不肯投降長老會的話,其他勢力,利用他們的海優勢力量,和長老會作對。

現如今鄭芝龍雖然對帝都進行了輸誠,但是暗地裡與幾位南明王爺勾勾搭搭,這其實早在長老會的情報之中,只不過偽裝不知道而已,自從鄭芝龍拒絕了一本萬利的,邀請鄭芝龍參股東印度公司的生意後,歷史僅有的一次進入央企的機會,讓鄭芝龍放棄後,歷史的程序嘩嘩前進。

所以在得知了福建不穩的訊息之後,李向前一刻都沒敢休息,立即將北方的事情安排了一下之後,就帶著一隊人數不過是在百人的部隊離開了帝都城,直接坐船直奔南方而去。

離開天津之後,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可以看到的海船已經開始增多,南北雙方的商路運輸逐漸穩定,在下一次暴兵之前,南方還是有一定的技術領先能力的。

而帝都進行了幾次全方面的嚴打之後,海路的航運安全也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了。

另外沿途已經被廢棄的岸邊,各地的有商業頭腦的官吏,也正在想辦法做這大海上的生意,誰都知道,從帝都運一船新貨回來,就頂的上以前三年的投入。

如此一來,僅僅是六年時間,大海的忙碌已經是,可以見到南來北往的海船首尾相連,正在滿載著貨物賺錢,將大量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入到了目的地,就連一些東林黨圈養的走狗,也從中看到了商機,開始著手僱船,將一些南方的物資朝著北方販賣,以此來獲取利潤,同時也在嘀咕,如果長老會允許他們世世代代成為人上人,那麼還真不反對侍奉帝都為主。

雖然這些年來,長老會將一些劣紳滅掉,甚至於抄家滅門的也不在少數,但是,對儒生來說,只要沒殺到他的頭上,那麼跪地叫好山呼萬歲也是沒問題的。

長老會還真並沒有想過,就此將天下富商以及地主一網打盡,無非是傻子一些的自動淘汰,聰明人看著帝都的發財機會,自然會靠過來。

一個國家的興榮,單憑小農經濟是不成的,工業和商業對於國家的繁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長老會在軍事上使勁兒的,不過是四五十個有軍旅生涯背景的,而二百多人把精力都用在了初期的工業升級方面。

他們搶了不少的商賈,可是基本上都是依靠壟斷地位進行巧取豪奪的官僚資本,而他們扶持起來的中小商家,也許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發財奮鬥的心還是在的。長老會搶那些大商賈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罪惡感,在這個時代大商賈的背後,無不站著一個甚至是一群的達官貴人,他們的財富積累起來可以說是透過的罪惡手段才完成的,而這些小商人,在成長為帝國主義範兒之前,還是可以利用的。

對於小商小販,長老會卻還是儘可能的給予保護的,儘量的給予一些扶植,讓商業能力恢復的快一些,工業工廠擴散的快一些。

而這個時代決不能小看這些小商小販的能力,他們之中一些聰明人往往能抓住機會,迅速的撈到第一桶金壯大起來,這些人的能力不容小覷,他們可以加大各地的物資的流轉,讓帝都貨物遍佈天下,並且透過他們的經營,將最簡單的工廠農場也同時帶動起來,而造成的農業大面積的失業,也使得投靠向長老會,自願移民海外的人越來越多。

鋼鐵廠下屬的釘子、縫衣針車間,其製作效率,就足以消滅商業範圍內,所有的小鐵匠,失業的小鐵匠,要麼九死一生去造反,要麼投靠長老會移民,運氣好可以進城打工,不會給你僥倖。

而且長老從最初發展起來的時候,便很注意土地的政策,一方面收繳的大儒和皇莊土地,來將這些中華民族身上的蛀蟲除掉,使得這些土地握在了長老會的央企手中,而許多土地沒有交給普通人成為農田,而是變成了一個個農場養殖場,群眾們吃肉的水平,雖然不可能到達1世紀的水準,但也接近了維多利亞時期英格蘭人民的水平了。

這樣除了獲取了民心之外,還製造了大量的失地農民,使之不得不移民海外,重新固定下來,為下一步中華民族布種天下打好了堅持的基礎,同時也使得各地遭受天災戰禍而營養不良的人民,終於可以慢慢獲得營養補充,快速的恢復身體。

尤其是在控制了半個山東和整個河南之後,這三四年時間便可以看出來,雖然小冰川時期的氣候影響還存在,還是會時不時的出現旱災抑或是澇災,可是在長老會的糧食支援下,大面積撂荒的土地被直接拋棄,一戶人家幾畝地的生活實在是難以忍受,被迅速的透過各種交通方式,將移民們運送到了新佔領的各處土地,再加上高產量的地瓜和高產耐旱玉米的推廣種植,而養殖場得到了傳播,所產的糧食不但滿足了百姓的所需,還給口味提高的人群可以吃肉的便利。

當然江南南直隸一帶也本來就相當富庶,糧食產量也相當不低,只要社會稍微安定下來之後,中國那些勤懇到了極點的農民們,便會立即煥發出巨大的生產力,不用怎麼去鼓動他們,他們便會自發的迅速的投身到屬於他們的農田之中,但南明的諸多官僚,就是做不到這一點,在內憂外患下,終於開始了五王戰爭,雖然依靠著存糧,地主們可以過日子,但許多小門小戶,就不得不破產死亡了。

浙江等地,本來就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遭受戰禍也相對於河南、湖廣以及北方諸省都要少的多,戰禍對於這一帶的破壞被壓到了最低的程度,所以根本談不上什麼恢復,只要當地百姓正常的生產,就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

但是,由於長老會的經濟政策,使得發生了南北的經濟大轉移,而南方原本的拳頭產品,糧食,遭到了價格戰,甚至依靠著海船,掀起了大反攻來攻城略地,更別說玻璃廠的產品,也將洋人的少許玻璃產品趕出了中國市場。

所以李向前在長江口修整一日,雖然走的很急,卻是可以看到,隨著張獻忠不斷進攻,雖然兵力逐漸分散,五位大明君主正在團團轉,而與此同時,長老們的對外移民工作也是瘋狂的開展。

隨著帝都的軍事力量的赫赫聲威,以及帝都產品的美名,起碼在最底層的民間,帝都長老會的名聲起碼是正分,而長老會的長老也被傳說的有上天入地的本事,光怪陸離的他們自己都不信,而帝都方向各種人民安居樂業的傳說也在那些商人的口中開始逐漸擴散,這可是那些一直掌握輿論的儒生所想不到的。

所以還是頗有一些世家大族,甚至是派人去帝都給崇禎皇帝弔喪,趁機搭關係的家族和官僚,現階段對於遠在帝都的長老會,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只需要說幾句好聽的,送幾個女人,這些不讀四書五經的長老,還不乖乖給他們這些飽讀詩書的人做小弟,出兵平亂?

對於某些人,你給他再多的好處和幫助,他對你就只有恨意和怒火,因為他自認為,你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連你都該是他的奴隸,給的越多,這種火氣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1世紀的新時空,中國人普遍會在東南方向某個海島遭遇襲擊和醜惡的對待。

這天下的普通百姓,這麼多年來,為了北方的我大清,承受了沉重的負擔,不斷的又是加遼餉,又是加練餉,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最終也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覆亡,更別說每過幾年,緩過勁來的大清兵,就派兵入關掠奪一番,雖然南方人可以安安穩穩的躲在家裡,摟著**,做著何不安安做餓殍,猶效奮臂螳螂的詩歌,但是北方人的記憶還沒有短到幾年內忘記這些事情的地步。

對於北方老百姓,這是何等的功勞呀!雖然在那些讀書人嘴裡,長老會不尊儒學,廢黜四書五經,甚至是連給秀才最基本的廩糧都不給了,這是何等的罪過啊,但是老百姓們才不會這麼想呢!

在老百姓眼中,這些年的日子好的不可思議,哪怕是不得不移民的人,按照他們受到的教育,也是去的中國人自己的土地啊。

耽誤了一天,也間接瞭解到此時江南人士的想法,就是沒有想法。

這個時代,江南基本上沒有主動的政治性人才,只有應激反應下,忙於應付,指望他們搞改變改革幾乎是不可能的。

忍耐住殺死一個嘻嘻哈哈的說,幫助他們消滅張獻忠,則美女財帛任由取之的大儒,李向前在心裡估算了一下,這種人應該在江南不少。

被侵略的時候,大儒和平民的思維是不同的。

大儒可以輕輕鬆鬆當維持會長,當低調俱樂部部長,在江南,在城市裡,這些幾千年打著孔子旗號,吃著朝廷俸祿和民脂民膏的人,可以跑去重慶,跑去海外讀書躲避。

而被而那些被上面的讀書人攻擊為無知不學的農民,則被一根根鐵鏈鎖著,去用自己的肉體,對抗敵人的鋼鐵。

他們什麼都沒有,真的什麼都沒有,因為外國那一點點可憐的援助,都變成了最上面那群人的享受,他們要用十個人,一百個人,也許都換不到一個敵人的人命,而在後方,那些人,卻依然保持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勝利後,農民們依然被攻擊,被挖苦,被以各種話語詛咒。

而那些讀書人,在重慶完成了大學,卻是昂起他們猙獰的面孔,看著和平的國家,要求各種官位,想象中自己永生永世成為人上人,甚至有人直接想著去外交部工作,外交部好啊,工作內容就是和洋大人吃吃喝喝,什麼都不必操心就是。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地主和大儒,可以輕輕鬆鬆要求,李向前直接出兵幫忙趕走敵人後,可以得到多少好處,去掠奪哪裡的老百姓的原因了。

權貴和普通老百姓,從來都是兩種動物,正如“借兵剿匪”這件事,對權貴來說,只是羊圈裡的羊可能會被抓走幾隻,但只要保住了羊圈,保住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地位權力,羊還不是好抓嗎。

他心底對江南文人的評價再降一級,不過,這些事情,還輪不到自己。

“對了,長老,這帝都裡,狂生越來越多了,居然有人說,天下萬民,人人平等,簡直是笑話啊,就不能管管這些狂生嗎。”

李向前看了他一眼,說道:“哦,是嗎,我不關心這方面的事情,你們文化人自己去掰扯嘛,反正孔子說的都是對的,對吧,孔子之前的人因為和孔子說的不一樣,所以都是錯的,嗯嗯。”(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