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零一章 磁石效應(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平槿的目光越過第一排,掃向了第二排站立的五名將領。

丁公運,躲藏劉鎮藩之後的隱形人。

四川行都司五衛八所,額兵五萬有餘,可丁公運帶到樂山的士卒僅有八百,不如一個小小黎州土司!

上任之初曾經雄心勃勃向朱平槿要幹部的建昌兵備道劉士鬥,已經為出兵數額之少上疏請罪,同時辯解道:

叛倮(注二)生性野蠻,多以搶掠為生。自萬曆安氏土司衰亡以來,叛倮反覆侵擾建昌諸衛,剿而復叛,剿不勝剿。漢夷經年仇殺,致使漢人愈少,漢兵難徵。

如今從黎州到建昌的官道尚且勉強通暢,建昌至雲南的官道已經中斷。他曾南下巡視距離雲南最近的會川衛,親眼所見之下,官道野草莽莽,白骨成堆;衛卒形同草標,餓殍滿地(注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正因如此,建昌五衛八所非但不能出兵,反而需要增兵!

曾英,歷史上明亡後收復重慶雄踞川東的英雄。這次重慶鎮反,查出了曾英與王應熊一族以及其他重慶士紳來往的大量證據。

原來曾英在川東的生存模式,就是穿著軍服,開著軍艦,充當重慶商業體的快遞小哥!

難怪歷史中曾英能在重慶失守後很快集二十萬義軍捲土重來。那是因為他在幹快遞時,已經積累起了用戶群的龐大資料資源!

遊擊將軍李佔春,人稱李鷂子,陝西涇陽人,曾英之義子。身材高瘦,鷹目鉤鼻,有點老外的模樣。顧盼之間,不自主流露出一股兇悍的殺氣,面相氣質迥異於他身旁的於大江。

收復梁山等地後,李佔春曾以百姓通匪的罪名義將梁山搶成白地。不過情報顯示,這位殺人不眨眼的悍將竟然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而且與佛堂裡正在打坐參悟的破山和尚頗有一番淵源!

侯天錫,正團級待遇,前四川總兵侯良柱之子,護國軍騎兵第四團團長,王朝陽之變中的功臣,永寧一帶的土皇帝。

侯天錫率騎兵兩營約六百人馬來到眉州之後,充分展示了將門之後的威風與跋扈。

他曾在萬眾矚目之中,單人匹馬直赴眉州城下,儘管城上銃炮齊發,箭矢如雨,可他毫髮無傷奔返本陣;

他也曾在中軍帳中大發雷霆,當面質問劉鎮藩久屯城下勒兵不攻是何緣由。

更令他名震全軍的是,他曾攜兩名歌妓直入營中,在圍城土堤上飲酒歌舞,吟詩唱和。

至於訓練、教育、補給、整編等一切吃力不露臉的軍中庶務,侯大公子自然是不屑於管的。因為懶人有懶福,侯大公子正好有兩位能幹的副手專門為他揩屁股:一名是騎兵團副團長原都司李正開,一名是營長高明佐。

第三排的將領全是土司,人數也是五人。

正中站立的正是朱平槿熟悉的堅參尼達。

堅參尼達,護國軍董卜獨立營營長,資格極老卻從未參戰的土司將領。他高大微駝,兩頰微紅,臉上帶著倔強與自信。

堅參尼達曾經公然抗拒與雜谷娃子兵同編一營,但從本營抽調兵力補充世子董卜警衛排和董卜第三騎兵團卻從無怨言。

在雜谷營立功三匯鎮之後,堅參尼達血書請戰。公開的宣示理由,竟是要證明董卜兵的戰力絕不遜於世仇雜谷兵!

作為欽命四川巡撫,廖大亨同樣能約束遠在川東南的土司兵。

貪吃蛇一般的廖大亨沒有放過他最喜歡使用的土司兵,一紙檄文,便把川東南的石砫土司兵和酉陽土司兵調到了眉州城下。如今這些領兵的將領就站在堅參尼達身旁。

堅參尼達的左側有一高一矮兩人。高的是酉陽土司營營長冉良明,矮的是楊氏土司營營長楊成鋼。堅參尼達的右側同樣立著兩人,一人是石砫土司的馬萬春,另一人則是將領中的最幼者,黎州安撫使,年齡不滿十五歲的馬京。

冉良明所領之兵,乃酉陽土司所獻。冉良明是冉良光的親弟,而冉良光則是領導奉節兵變殺死酉陽土司冉天麒的罪魁禍首。

冉天麒之次庶弟冉天育上臺後,為了爭取蜀王府的支援,無力鎮壓兵變的他順勢將駐奉節叛軍千餘人以“獻兵”之名踢給了朱平槿。

對於這支無糧無餉卻佔據四川東大門要衝的土司孤軍,朱平槿樂得順水推舟,來了個全盤接收。

然而犯上作亂的冉良光不能用了。為了千餘弟兄的出路,也為了維護上下尊卑的秩序,冉良光必須死。

死其兄而用其弟,自作聰明的酉陽土司將會明白,這支被趕出家門的土司孤軍從此成為了蜀王府震懾酉陽土司的利器!

楊成鋼,邑梅、平茶、石耶、地壩土司等四個楊氏土司所獻之兵的首領。

除了冉良明統率的酉陽獨立營,震懾酉陽土司的利器還有一件,那就是酉陽土司所屬楊氏土司獻出的楊家軍。

邑梅、平茶、石耶、地壩等四家楊氏土司本是冉氏的世仇。冉氏獻兵蜀王府,楊氏也獻兵;冉氏獻兵一營六連;楊氏獻兵不多不少,也是一營六連。

但同樣是獻兵,冉楊兩土司不同之處在於:冉氏是真獻,獻出去的人就沒有打算要回去;楊氏是假獻,派出去參戰的兵只要沒死光還是能回去幾個的。

作為交換條件,朱平槿答應了楊氏的請求:

寫了份令旨刻了顆銅印讓蜀王府的太監帶去邑梅,宣示他們對祖宗之地的世襲統治之權,同意他們以桐油為貢品進行朝貢貿易。

作為對等的安撫措施,朱平槿也答應了冉氏的請求:寫了一份令旨讓同一名太監帶去酉陽,外加一份額外的禮物——弒主之賊冉良光的首級。

冉氏新主剛立,內憂外患;楊氏官小位低,飽受欺凌。更慘的是,邑梅楊氏因為建文元年的一場家族內亂,把朝廷賜予的大印搞失蹤了!兩百多年來,他們一直在膽戰心驚地使用蘿蔔章(注四)!

冉氏和楊氏都求著朱平槿,所以朱平槿可以大膽笑納。可石柱土司首領馬萬春就不一樣了。

因為馬萬春的嫡親祖母,正是讓朱平槿熱臉貼上了冷屁股還賠上大筆錢財的秦良玉。

秦良玉的老公死得早,只給她留了一個兒子,就是如今以總兵銜守在襄陽外圍的石砫土司馬祥麟。馬祥麟有兩個兒子,老大馬萬年,老二便是馬萬春。馬萬春看樣子有三十出頭,長相普通。看到朱平槿的目光掃向自己,馬萬春的脖頸微微一縮,露出幾分怯意。

原來是將門貓子!

朱平槿心裡微微一嘆,扭頭望向了佇列的角上。這一望,讓他心中的鬱悶之氣盡然一空:

只見一位少年,如潛龍騰淵,鱗爪飛揚;如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黎州,朱平槿前世的漢源縣及石棉縣的一部分,一個以土特產和磷鎂礦聞名於四川的縣,一個走高速路在半空與地下之間來回交替聞名於中國老司機的地段。

朱平槿今世,黎州是四川腹地經雅州進入建昌五衛的要衝,也是建昌五衛的門戶。

劉士鬥在進入四川行都司的地界前先在黎州土司馬京身上下足功夫,說明了劉士鬥這位廣東南海人並不像許多讀書人那般迂闊。

馬京一動,建昌五衛門戶大開,丁公運裝聾作啞按兵不動便不成了。丁公運被迫率兵參戰,劉士鬥說動馬京乃是關鍵一著。

馬京,世襲黎州土司,年不滿十五。與石砫土司的馬氏一樣,他也高調宣稱自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對世人誤他為蠻族土司深惡痛絕。

旬月之間,能在地瘠民貧人口稀少的黎州調出一千丁壯,既能窺見馬氏在黎州的權威,也可推算出黎州當地男丁還剩多少。

朱平槿要解決黎州的問題,解決建昌五衛的問題,乃至將來解決雲南的問題,馬京是個必須用好的棋子。可當朱平槿在人縫中瞅見那雙不安分的熱切眼神,頓時生出一絲警惕:

王府裡還有一個中二沒打發,這裡又來一個中二!兩個中二湊在一起,豈不等於中二的平方?

注一:有資料稱崇禎末年曾英的年紀僅有二十餘歲。響木沒有採納這種說法。

注二:倮羅,彝族蔑稱。明代史料記載,建昌地區時有九種夷人,包括:倮羅、僰人(白族)、吐蕃(藏族)、白夷(傣族)、麼些(納西族)、佫(HE)鹿(彝族)、韃靼(蒙古族)、回回(回族)、漁人(白族)。

注三:《明熹宗實錄》和許多史料都記載,天啟之後,四川行都司五衛八所已經極度虛弱,額兵五萬餘,實則有兵僅五千二百人,不過十中存一,連交通幹線的治安問題也無法解決。

注四:建文元年,邑梅土司楊通保病死,他兒子光宣年幼,堂叔楊通賢趁機奪位。但是楊通賢做事不乾淨,楊光宣和弟弟楊光臺在舅舅吳再章的帶領下逃亡。逃亡也就罷了,關鍵是楊光宣與楊光臺把朝廷頒發給土司家的承襲敕書一併帶走,迄今下落不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