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城(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羅景雲草草吃了些乾糧,便與王省吾在儀隴縣衙頭周常忠的帶領下,登城上樓、穿街過巷,全面檢視金城寨的情況。

金城寨曾經當過郡治和縣治,規模不大,卻是個設施很完備,建築很漂亮的山寨。除了每縣必有的祠堂、戲臺,寨中還有水塘、曬場、倉屯等生產生活設施。縣衙不僅有三進院子,還有一個帶水塘的小花園。只是花草已經全無蹤跡,變成了一塊菜田。幾個鄉紳秀才的宅子,同樣精巧典雅,頗有點在野遺賢的意味。

然而,離開寨子的中心區域,走到了城牆根下面,便是另一個世界。

只見密密麻麻的簡易窩棚擁擠在一起,成百上千,根本數不清。幾根樹枝、幾塊樹皮,幾尺粗布,便圍成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家。一些衣不遮體的女人枯坐在窩棚間,眼神空洞而無力。更有許多面黃肌瘦的小孩,腦袋又大又圓,而身子卻又矮又小。看見有先前發糧的官兵過來,他們只是用明亮希翼的大眼睛凝望著,把骨瘦如柴的雙手盡力伸出。幾個膽大些的總角少年,更是跑上前來跪在路邊,把一個破碗頂在頭上,希望路過的官兵善心大發,能在碗裡放上幾粒糧食。

闔城之慘狀無情攪動著一行人的心。

羅景雲知道,人到了這種地步,已經是走到了懸崖的邊緣。在長平山,他和陳有福對土暴子暴烈的衝鋒印象極深。兩千多人倒在二三十丈寬的戰線前,可是土暴子依然不顧生死、前仆後繼。為什麼?為什麼土暴子不惜生死?羅景雲問過自己。

今天他終於明白了。土暴子出來搶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死之戰。為生而死,總好過坐著等死!戰前五比一的戰鬥力估計,差點釀成大禍!

“糧食發下去沒有?”羅景雲揉揉發潮的眼睛,嚴厲地質問下屬。

“發了!”周常忠趕忙回稟,“按照監軍吩咐,無論男女老幼,見人頭兩合(注一)!”

“為什麼沒有炊煙?”羅景雲已經在咆哮,“今天不吃飯,晚上又要死人!你們知不知道!”

“小的問過了。他們不敢吃。怕今天吃了,明天便沒了!”

周常忠的回答,讓一向口齒伶俐的羅景雲頓時啞口無言。百姓的恐懼,根植於他們對未來的預期。而這種預期,指向了更加黑暗的地獄。

“王連長,你有什麼辦法?”羅景雲問王省吾,“我們的米夠嗎?”

王省吾明白監軍問話的意思。他也經歷過數日不得一餐的窘境,知道餓肚子的感覺有多麼難受,那是如烈火焚心、滾油煎肺般的痛苦。可是他是軍事主官,在敵我情況不明的地區,隨時保證士兵的戰鬥力乃是他的首要職責。如果士兵不能吃飽,打了敗仗,那麼這些饑民就會喪失最後的拯救機會。

“我們一人背了糧食二十斤,總數只有兩千斤。這城中怕有兩千人,三天之後,……”

“不止!兩位大人,自去年獻賊入川開始,陸續逃入寨中之儀隴百姓,不下三千餘戶,九千餘人。幾月下來,老弱已死去大半,如今尚餘一千九百餘戶、四千七百餘人,能上城之丁男九百六十餘,健婦一千四百九十餘。兩位大人剛才看了,縣裡倉庫粒米皆無,連畢大人亦斷糧十餘日。城中鄧、黃、週數姓士紳,已將餘糧全數放出,城寨之中的百姓,已經是山窮水盡……”

怎麼辦?周常忠內容詳實的稟報,讓羅景雲的腦袋快速開動起來。靠新政壩運糧接濟,或者乾脆移民就食於新政壩,短時雖然可行,但難以長久維持。新政壩的糧食雖有些富裕,但除了必要的軍糧儲備,所餘也是不多。這五千人一去,很快就會把新政壩吃空。羅景雲並沒有李崇文那樣豐富的對付大規模難民的經驗,一時間竟然有些束手無策。

王省吾躊躇片刻,終於湊了過來:“監軍,卑職有個主意!”

這個王省吾思維敏捷,作戰勇敢,但在上官面前總帶點奴僕影子,這讓喜歡無拘無束的羅景雲感覺很不舒服。

“王連長,有話但講無妨。”羅景雲道。

“下官以為,世子定下護國安民之策,護國無非兵事,安民無非民生。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儀。由此推之,倉廩不實必定禮儀淪喪。如今儀隴一縣匪患不絕、烽煙四起;百姓逃盡、倉儲全無。如今之計,我們還是要用蜀王府遍設王莊之法,寓兵於民、寓兵於農,平時耕作,戰時抽調成軍。如此一來,我們既有了糧源,也有了兵源。下官以為,金城寨雖險,但距巴州太近,這周邊還有諸多土暴子,故暫不宜廣設王莊屯墾……”

得了上官的允許,王省吾便滔滔不絕把他的想法說來。他說,沿嘉陵江溯江而上時,看見江邊有很多淺丘低山,山間丘底種了糧食,而山頭丘頂卻是一片荒草雜樹。既然江邊都有這麼多荒地,那麼儀隴、南部兩縣空閒的荒地一定還有不少。應儘可能地把這些荒地利用起來,大凡緩坡可墾之處都種上莊稼。他還說,他在彭縣護莊隊時,世子簽發過一個旨意,要求在山區丘陵地帶推廣種植抗旱高產的玉米、高粱和紅苕。既有世子旨意,因此他建議在新政壩附近尋找幾處合適的無主荒地開設王莊,將城中的老弱婦女遷至王莊。至於金城寨中丁男,則以縣衙名義組成護城隊,防守城寨。這樣,既可大幅減少金城寨的糧食消耗,也可儘快獲得糧食的收成,使王莊在川北遍地開花。這樣一來,護商隊的後方依託,就不再是新政壩一個點,而是保寧、順慶兩府的一大片王莊了。

看來這個王省吾不僅對能夠打仗,而且對姐夫的政治民事政策也很熟悉,對其中意義的理解深度甚至超過自己。難怪姐夫評價他“軍政雙優”!羅景雲收起了對王省吾的輕視,認真思考起他的建議來。

見羅景雲皺眉思考,王省吾不敢打斷。他出發前聽說三連原本是長平山一戰的首功,結果營長的提議被監軍暫時壓下了。他不知道監軍壓下的原因,卻知道監軍說話的分量。他甚至揣度過,是否因為自己的卑微出身,監軍有意將首功定給左護衛出身的軍官林言。

王省吾正在想著自己的心事,突然聽到羅監軍的大聲讚許:“王連長的提議很好!能戰之男丁留下,婦孺老弱遷走。”

羅監軍接著連續下達軍令:“必須儘快向新政壩轉移!越早越好!吃了飯就出發!到了新政壩,才有轉圜之機!譚進,立即傳令,讓士兵煮飯,至少讓每個百姓在出發前吃上二兩乾飯,這樣才有力氣走路!徐蔭綬,你騎本監軍的馬趕回長平山,向朱老爹借糧五石。明日金城寨百姓路過長平山,就要用這五石糧續命!王連長,令二排隨行護送!”

羅景雲一口氣連續下達了幾道軍令。見眾人頓時忙碌起來,他這才感覺到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一些。又見衙頭周常忠還站在旁邊,似乎有話要說,便問他有何意見呈報。

“蜀王府救滿城百姓於生死之際,大恩大德,永不相忘!大人有令,百姓必定遵從。只是,城中丁壯……不願……”周常忠吞吞吐吐。

“金城寨如此要緊,豈能沒有丁壯守衛?”羅景雲頓時沉了臉,“若是土暴子捲土重來,儀隴一縣不保,王莊又豈能安心耕作!”

周常忠砰一聲直挺挺地跪下了,可他的膝蓋軟了,頸項沒軟,“大人誤會了!小人之意,是我們都願為王府親兵,不願為縣衙衙丁!”

護商隊作為野戰軍,對士兵的身體條件要求很高。周衙頭所稱縣裡壯丁,羅景雲上城時看過,個個如同周衙頭一般,乾癟黑瘦,腳步輕浮,想來也是餓了許久。不過羅景雲第一次在人市裡看見陳有福等草標時,他們也是這樣。只要讓他們吃上幾頓飽飯,身體補充了足夠的營養,他們很快就會重新恢復活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金城寨的丁壯自願加入護商隊,羅景雲正是求之不得。長平山血戰之後,護商隊減員不少,正需要新的補充力量。佔領地區的擴大,也需要北進支隊擴大編制,壯大力量。

正好王省吾安排了事情回來,羅景雲便開口徵求他的意見。王省吾倒是很乾脆,直接便同意了。但是他堅持從丁壯中做進一步遴選,最好是年輕本分、殺過土暴子,還有家眷進入王莊的。羅景雲明白王省吾的用意,他做了一個補充,指示將那些落選的丁壯依舊編組為護城隊。這些寧肯餓死,也不肯投降土暴子的百姓,用他姐夫的話講,那就是“皆大明赤子也!”

……

夕陽西下,即將轉移的婦孺老弱在唏噓的送別聲中踏上了前往新政壩的道路。吃了一些食物,人們總算有了精神。男人兒子父親當了王府兵,掙上了軍餉,家眷們心裡有了底,重新對未來萌發出希望。最快樂的是那些兒童,他們剛吃下了一個飯糰,就恢復了天性,開始在人群中打鬧嬉戲。

旅途不長,不足百里,中途還有長平山接應,新政壩也會派出人手支援。對這群飽經磨難的人們來說,這是脫離苦海前最後的一次考驗。

羅景雲鄭重向王省吾移交了儀隴縣的正堂大印,領著護商隊三營四連一個排和兩百名新兵離開了儀隴縣。不久之後,他將和新政李家的人一起,考察碑院寺的鹽廠。

他內心已經決定,碑院寺不能重回一家或幾家掌控的老格局中。作為一個重要的產鹽區,碑院寺必須成為世子護國安民戰略中支撐力量。只是如何具體來搞,這個少年還茫然無知。李家當然可以出主意,但是他們是利益相關方,主意只能做參考。真正拍板的,還是他姐夫和姐姐。

對於朱平槿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的能力,羅景雲有一種無限的信任。

注一:一升十合,兩合不足三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