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不定”的母腹——阿那克西曼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這本小說中,阿那克西曼德是陳慕的師父,是泰勒斯的弟子,是一個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不和米利都學派其它的哲學家住在一起,而是自己單獨居住在海邊,在思考世界本原的時候,和別人也並不相同,他將世界的本原視為“不定”。這次,我就講一講阿那克西曼德最核心的概念——“不定”。

注:閱讀難度有些大,極為的抽象,但是挺有意義,建議不要跳讀,這是真正的希臘哲學哦~(要是能看明白就太好啦,極具哲學思維了可以說。)

1.“不定”究竟是什麼?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不定”又稱“無定形”,直譯為“阿派朗”,對於“不定”,總體可以用阿那克西曼德一句箴言式的話來概括它的特點:

“按照必然性,事物從何處產生,就必然在何處毀滅,因為它們必須依時間的秩序支付罰金,為其不義接受審判。”

這句話的確乍看上去有些雲裡霧裡的,在這裡我把幾個關鍵詞提取出來:

“必然性”’;“事物”;“產生,毀滅”‘;“不義”;“罰金,審判”

讀懂了這句話,也就讀懂了阿那克西曼德的“不定”,下面我就來具體的說一說。

首先,阿那克西曼德認為,一切事物的生成都是從永恆存在的一種“違法”的解放,因此他視為一種必須用“毀滅”加以“補償”的“不義”,我們勐地一看,可能認為這是不合邏輯的,是有些跳躍性的,但是,這卻是合乎人性的。

叔本華曾經說過,“評價任何一個人的正確尺度是:他本來就是一個根本不應實存的本質,母寧說,他透過各種各樣的苦難以至於死亡為他的此在做出補償。”,阿那克西曼德也是一樣,以這種人生的有限性和不幸中得出這樣的一個偏向消極的結論,所以他認為一切有限之物的產生本身就是從永恆中的“違法”解放,是需要用一生去補償的這種“違法”行為的,這也就是阿那克西曼德的“補償原則”。

所以,這裡阿那克西曼德其實認為,事物的本原,或者說是本原的性質,不應該是有限的事物;換句話說,一種具有特定屬性並且由這些屬性所構成的本質,決不可能是事物的本原和準則。

所以,阿那克西曼德說,真正的存在者不可能有“任何特定屬性”,否則,他就會像所有其他事物一樣產生和毀滅,因為它本身既有了規定性,就變成了生成的事物,就應當受到“毀滅”作為補償。所以為了使生成免於停頓,本原性存在必須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它缺乏那些可以導致毀滅的“特定的質”,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把阿那克西曼德的這樣的一種本原性的存在稱之為“不定”。

————————————

2.“不定”的提出有什麼意義?

以上我們介紹了為什麼阿那克西曼德會提出“不定”以及究竟什麼是“不定”,那下面呢,我們就談一談這個“不定”的意義所在。

很明顯,“不定”這樣的本原性的存在超越了“生成”,所以它就擔保了永恆性(而不是生成事物的暫時性)以及自由的生成過程(而不是被賦予某些特定的屬性)。但是,“不定”其實是用一種否定的方式來表達了這樣的一種世界萬物的最終的統一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世界萬物的“母腹”,我們只能說,從現存的被生成的世界中,我們找不到其它的東西來形容他。這樣的否定性的傳統在整個哲學史上影響十分深遠。尼采在書中說,“不定”甚至可以認為和康德的“物自體”有等同的地位。

所以說,既然“不定”是一種否定式的表達方式,我們就沒法去問“不定”究竟“是什麼”,這種問法本身就很有問題。

我們再將目光放回這個箴言式的句子:

“按照必然性,事物從何處產生,就必然在何處毀滅,因為它們必須依時間的秩序支付罰金,為其不義接受審判。”

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次阿那克西曼德的描述和泰勒斯的“水是世界萬物的本原”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

泰勒斯的本原是一種自然的或者物理方式的表述,而大家看阿那克西曼德的“審判,罰金”等詞彙,非常有道德的倫理學的意蘊。

所以我們說,阿那克西曼德從各種各樣的現存的事物中發現的大量的不義,而他的學說,則使他成為了第一個抓住了這個最為深刻的倫理問題謎團的希臘人!

你們的此在價值何在?

如果它毫無價值,你們為何存在?

這是一聲振聾發聵的質問,也是阿那克西曼德引出的一個巨大的謎團。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來,此在就是一場悲劇,是一場自己生來註定要參與的悲劇。

相比於泰勒斯,泰勒斯對多樣性的領域進行了簡化,將其歸結為一種唯一的質,也就是水純粹展開或者變形。

而阿那克西曼德,則比泰勒斯又往前進了兩步:

“如果真的存在一種永恆的統一性,那麼,多樣性是如何可能的?”

阿那克西曼德的解決的方式,正是這樣的一種“補償原則”,是一種道德意義的解釋,多樣性的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義的,是不正當的,需要不斷的毀滅來進行補償。

但是與此同時,如果這樣的回答,就又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常新的生成之流從何而來?”

既然事物在不斷的毀滅,那是什麼讓他們又重新生成?

而阿那克西曼德不知道,他只能用神秘的可能性去迴避這樣一個問題。

他說,永恆生成的根源只能在於永恆存在之中。

透過這個“不定”的,一個神秘的原始混沌體中對立物的永恆運動中的分離。

所以,事物就會呈現出這樣一種狀況,即個別的存在物從“不定”的母腹中不斷湧現出來,無窮無盡。

這明顯就,不太合理。

所以,阿那克西曼德實際上為後來的哲學家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

在整個萬物生成和毀滅的演化過程中,他只是用道德原則,這樣的必然性的命運解釋了“毀滅”,但卻選擇了用這樣的一種模湖的方式解釋了“生成”。

所以特定的事物如何能夠透過下降從“不定”中產生,暫時性的東西如何能夠透過下降從永恆中產生,不義的東西如何能夠透過下降從正義中產生(死亡三連),人們越是想接近這個問題,陰影也就越大。

(這裡我聯想到了我在小說中寫過聖·奧古斯丁的神正論以及惡之起源,其實也有點這樣的意蘊在裡面(憑什麼上帝是全善的,人類就會有惡?))

我們再來看一遍這句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按照必然性,事物從何處產生,就必然在何處毀滅,因為它們必須依時間的秩序支付罰金,為其不義接受審判。”

如果你堅持讀到了這,相信你已經明白這句話了。

事物從“不定”中產生之後就是不義的,按照必然性,按照命運,按照這樣的補償原則,就必然會接受到命運的審判,讓自己的存在不斷去毀滅,來補償自己生成的不義,支付罰金,最終毀滅,迴歸於正義的“不定”中。

以上就是關於阿那克西曼德“不定”的闡述了,我的理解也有限,更多的也是結合了尼采的那本書還有一些希臘哲學史的內容,不當之處請多多指正,也歡迎各位討論~

(說實在的,我自己剛開始看和寫的時候都頭大,如果你能看到這,真的是太感動了!感謝您的支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