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荀攸低頭不語,又將桌上的玉珠握入掌中盤玩,低頭不語。

曹操這時候卻被荀攸的謀算精妙嚇到了,皺起了眉頭,說道:“公達,某決定夜訪,不過一時興起耳,事前未曾通知你。而你卻一副早就知曉的模樣。你必須告訴某究竟是如何算出某的到來的。”

荀攸笑道:“孟德說是一時興起,錯了。若在下猜測得不錯的話,孟德自從離開溫德殿,就開始計劃來訪一事。今日朝廷收到永順亭侯之上表,陛下難得舉行朝會,針對永順亭侯舉行朝議。而孟德與在下與會,孟德卻因人微言輕被那閹官斥出,必要尋找機會再次獻策於朝廷。而孟德現為大將軍門下,最好求於大將軍。而大將軍卻不知孟德智計百出,胸藏大略,輕視孟德之出身。故而,孟德急需一名引見之人。”

曹操看著荀攸,還是一言不發。他現在才知道,荀攸的智計謀略不在他之下。曹操冷靜了下來,沉靜地說道:“公達不需停下,繼續說。”

荀攸微笑一下,說道:“鄭泰,素為大將軍倚重,同樣看不起孟德;袁紹,雖為孟德發小,而孟德卻恥於求於本初,大約是認定袁本初庸碌,不足以入孟德之法眼;袁術更不如。所以,孟德最有可能來求訪在下。”

曹操點點頭,問道:“那某何以夜訪?明日來訪,豈不為妙?”

荀攸也點點頭,說道:“此為孟德心急火燎之故。陛下已與公卿大臣們商定,擱置處置西涼一事。孟德聞知,必惶惶不安。是故,在下在家中等待孟德。”

曹操嘆了口氣,說道:“想不到,朝中竟有如此算無遺策、經天緯地之賢才。公達所算,均屬事實。但令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公達明明懷有如此高才,今日何不在朝會上策動朝廷出兵?”

荀攸一貫保持著臉上那一抹似有若無的笑,說道:“孟德就沒有想過,在下之官職,不過是一黃門侍郎,較之孟德為典軍校尉,統兵數千,實遠不及。若在下也出言,不會同樣被張讓那考閹賊斥出麼?”

曹操這下懂了,也知道了他的眼力還不如荀攸。荀攸說道:“孟德,你今日所來,要在下為你做何事?”

曹操說道:“公達算無遺策,洞若觀火,應該早知某之意圖,何必相問?”

荀攸說道:“確實如此。但在下更傾向於親口聽聽孟德怎麼說。孟德以為如何?”

曹操說道:“若某說了,公達可願意助我?”

荀攸說道:“那就要看孟德是否能說服在下了。”

曹操看著荀攸那張儒雅英氣的臉,心頭一股無名火冒了起來。曹操從來沒有被別人如此對待過。荀攸之若無其事、置身事外態度,讓曹操覺得比被別人說是閹豎之後更難受。但究竟是曹操有求於人,如若荀攸不肯幫助他,曹操真不知如何是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曹操沉下心來,說道:“也好。公達聽好了,某要與公達商議之事,若是玉成,必定是千秋萬代均歌頌未止之豐功。”

曹操以為這麼說會吊起荀攸的胃口,吸引到他的注意力,但荀攸還是只看著自己右手掌轉換飛快的玉珠,臉上的微笑一絲也未曾變化。曹操開始覺得此事有些懸了。

荀攸淡淡地說道:“孟德且放心,在下洗耳恭聽。”

曹操說道:“如君所知,西涼刺史劉範,在不過三載之內一躍而起,鷹揚於西北。劉範劉子楷,因出身於江夏劉氏,系孝景帝之子魯恭王之後,漢室苗裔,故十七歲時官居越騎校尉。此後,以軍功又官居涼州牧。從此,劉範成朝廷心腹之患。劉範在西北擁兵自重,為烏孫人所告發,於是朝廷用皇甫車騎之計,引君入甕。反使劉範造反,兵臨城下。朝廷不得已,只能答應其放還人質、交換流民之要求。”

“朝廷之西遷流民,意圖利用流民拖垮劉範,使之拘於西涼一隅之地,無力進犯朝廷之王土。而公達也知道,劉範非池中物,不是流民可以困住的。朝廷之西遷,必然是形同昔日韓國君臣之出使鄭國,徒使劉範增加戶口,得以墾邊屯糧,富國強兵。公達想必也知道,無論是西涼還是西域二州,皆是貧瘠之地,不若冀州、益州之地肥沃。若劉範缺乏戶口,必不能成事。而朝廷卻反其道行之,將百萬之戶拱手讓人,成全了劉範壯大實力之戰略。此實為朝廷之失策至極。”

“劉範若好生安置這百萬戶口,精細地經營西域二州,長則十年,短則三年,劉範必會羽翼豐滿。屆時,劉範治下將有民眾千萬之口,有良田數十萬頃,有雄兵百萬之數,其餘財貨、軍械等更是數不勝數。而劉範更有建立金城書院之舉,此是意圖收攬天下英才以為己用。屆時,朝廷將無力與劉範分庭抗禮。在西遷之前,劉範尚能揮師東征,進犯關中,兵臨潼關,威嚇洛陽。而朝廷則是於洛陽毫無作為,毫無還手之力,只得任人宰割,予取予奪。當時皆至此,等他實力雄厚以後,尚不知朝廷是否安在。”

“故而,為社稷之安危計,為皇朝之穩固計,朝廷必須趁此機會發起一場舉世無雙之西征,蕩平賊寇,擒殺賊酋,收復失地,告慰先王。如今正是劉範掙扎於流民安置、西域開發一事上,他最大之依仗,西涼軍二三十萬眾因此也不得動彈。西涼竭力扶持天州、昆州,若要西涼軍與官軍相爭,則西涼須舉全力支持西涼軍,而擱置西域之事。若王師西徵,揚威於西北,殊死於涼地,必能使劉範顧此失彼。因為劉範顧及負隅頑抗,則西域之事擱置,久而久之必為失敗;而劉範顧及西域之事,則無力抵禦王師兵鋒。無論劉範如何取捨,下場都是他的失敗。朝廷就算兵敗,在戰場上敗給西涼賊虜,但從大局出發,西涼已經在戰略上敗給朝廷,被朝廷所拖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