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範憂心如焚地說道:“元皓,如今朝廷步步相逼,浩劫將至,你認為我現在該將如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田豐說道:“屬下以為,接下來的幾年是主公修煉內功、發展自身實力的關鍵幾年。幾年之後,西域大治,人民大悅,主公可成強秦滅關東六國之勢,屆時主公如何訴諸武力都不過分。但現在不行。發動一場小規模的征戰,西涼還可勉強支撐;但與富有天下的朝廷龍爭虎鬥,逐鹿中原,必然是規模空前絕後的史詩般的大戰。如此大戰,若要西涼鼎力支持亦可,但同時西域開發所需的巨量物資投入戰爭,西域開發也就無從談起。眼下,主公還須實踐‘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策,先向朝廷屈服,然後再圖王業,逐鹿中原。”

劉範自然知道田豐說的正是最佳的對策,但劉範仍然懷有顧慮。劉範說道:“此次朝廷使離間計不成,必不甘心,定有下一步行動。朝廷更忌恨西涼強盛,威脅到關中三郡之安全。或許朝廷已下定決心要趁西域開發時,趁人之危。朝中多有英雄,如大將軍之下鄭泰、陳琳、袁紹、曹操、荀攸等人,皆非庸才。若這些人鼓動朝廷趁機舉兵進逼,而西涼危矣。只恐我欲講和,而朝廷英傑不允爾。”

劉範來自後世,他知道鄭泰、陳琳、袁紹、曹操、荀攸等人的厲害。尤其是曹操和荀攸。荀攸自不必說,是曹操的謀主,一生除了未能看穿周瑜與黃蓋之詐降火攻之計外,也可稱為算無遺策。而曹操,更是被劉範視為頭號大敵。曹操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劉範清楚,曹操早已將他的野心和戰略看破,曹操可謂是比田豐、賈詡更瞭解他。若是此二人為朝廷獻策,主張趁他忙於治理西域時出兵西向,則他三年來苦心經營的局面將大有可能一去不復返。

田豐說道:“誠如主公所言,如曹操、鄭泰等俱為鬼謀之士。但主公無憂,此二人不過是大將軍門下幕僚罷了,在朝中也未曾擔任顯官。顯官如三公九卿者,俱為酒囊飯袋,垂垂老矣之人。如太尉楊彪、車騎將軍皇甫嵩等,雖壯年時破羌有功,但這些人年老力衰,多次為主公所敗,未必有雄心壯志敢於主公一戰。而其他朝中執牛耳者,多為庸碌無為之人。操等若獻策於朝廷,還需經三公九卿審議。公卿不一定就同意操等之見。”

管寧也說道:“屬下亦與田軍師持同樣意見。屬下認為,朝廷久為窮困,上至皇帝,中有宦官、公卿大臣,下有一眾小吏,滿朝均汲汲於財貨。朝廷雖痛恨主公擁兵自重、實力強盛,但更對西州三州之富庶繁華垂涎三尺。朝廷欲攻滅主公,雖主因是解除主公對關中三輔之地的威脅,但未嘗沒有懷著垂涎西涼富庶,欲抄掠西涼之財貨、戶口、戰馬、罕物等之意。若主公對朝廷主動示弱,將部分財貨進貢給朝廷,使朝廷心滿意足,延緩朝廷之攻勢。若此事可成,則主公不過花費些許財貨,便可爭得喘息之機。待西域大治,再興兵東進,必能將進貢之物數十倍奪回來。此誠為良策,願主公圖之。”

劉範沉吟不語。賈詡也說道:“是啊,主公。十常侍等多好財貨,收受賄賂,百無禁忌。雖然昔日主公與十常侍結怨,但只需主公以重金賄賂之,必可使十常侍為我所用。若賄賂十常侍行不通,主公還可賄賂董太後,使之勸說皇帝;或董太後亦不答應,主公尚可賄賂何皇后,使皇后勸大將軍;皇后未可,主公還可賄賂何皇后母親——舞陽君,或皇帝之乳母程夫人。只需主公能說動其中一人收為己用,並成功勸服皇帝或大將軍其中一人,則朝廷大抵不會對主公動兵。”

舞陽君,是何皇后和大將軍何進的母親,兄妹二人侍奉舞陽君十分孝順,也很聽從舞陽君的意見。之所以歷史上何進殺了蹇碩之後,袁紹建議誅殺所有宦官,但何皇后不同意何進誅殺宦官十常侍,原因就是張讓和段珪賄賂了舞陽君。舞陽君於是給張讓、段珪說情,何皇后其實也受到了張讓、段珪二人的賄賂,於是堅決反對袁紹誅殺宦官,以至於釀成了何進身死、董卓進京這等禍亂。

而程夫人之好賄賂,不下於舞陽君。程夫人是漢靈帝劉宏的奶媽,從小就給劉宏餵奶,劉宏待她如同親媽董太後一樣。劉宏建立專門的賄賂買官機構——西園之後,程夫人也參與其中。名士崔烈本為廷尉,已位列九卿,但永不知足,又買官為司徒,給了程夫人五百萬錢。劉宏嫌棄五百萬錢太少,痛惜得直拍大腿,對程夫人說道:“悔不少靳,可至千萬。”程夫人不屑一顧地說道:“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殊邪?”程夫人斂財至此。

田豐、管寧和賈詡三人皆獻計獻策,但劉範仍有所顧慮。劉範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固知妙計,知必施行。但嘗下於朝廷久矣,臣下之份,實為屈辱。洛陽之變,方使朝廷震殫,欲與朝廷平起平坐,同日而語。若從君計,屈從朝廷,復為臣下,實非快意。朝廷更覷我無物,命如鷹犬,若不稱心,必得罪之。我起兵三年,所圖者,欲聲張正義,匡扶社稷,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豈可與朝廷昏君同伍?更遑論稱臣納貢與朝廷。且大丈夫生於天地,豈能屈從人意,聽命庸者。為人臣下,為人鷹犬,恐此非英雄所為。”

田豐說道:“主公此言差矣。昔者韓信受胯下之辱、勾踐為吳王嘗糞,皆成大功。主公雄才大略,不輸韓信、勾踐,更應知隱忍不發之道。且大丈夫能屈能伸,主公欲成王業,一統海內,必戒驕戒躁,寵辱不驚,然後方可成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