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因為吸引流民的緣故,劉範治下有了足足兩百一十多萬的人口,以及眾多青壯年男子,劉範估摸著,應該可以擴軍了。原先在雒陽朝堂上,漢靈帝曾經許給劉範建立十萬大軍,現在涼州軍只有區區兩萬五千員士兵。以兩萬五千員士兵保護差不多是他們一百倍的百姓,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另外,涼州面積廣闊,需要軍隊駐紮的城池多如牛毛,還有很多股賊寇隱藏在涼州各地,如果涼州軍不擴軍,涼州難以安平;再說了,劉範的目標不僅僅是眼前的涼州,還有比涼州大上幾十倍的天下,還有比他厲害狡猾的天下梟雄。

過了八月,進入涼州定居的流民又新增了三十多萬,之前就進入涼州的流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涼州府庫充盈,馬鈞造好了大部分軍用品,山丹軍馬場的戰馬也準備好了,劉範便決心擴軍十萬。

十萬大軍,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以往的朝代出兵,中等戰役出兵也必須低於十萬,滅國之戰才能舉數十萬雄兵,因為十萬大軍花費十分巨大,國家財政受不了,可能一次出十萬兵,一年的賦稅甚至幾年的賦稅就白白徵收了。人民也受不了,男子都去征戰了,就沒有人再來從事生產,很容易導致饑荒,進而引發大規模的民變、兵變。而且但劉範可不怕,現在他要什麼有什麼,連整個雒陽城都不如他富有。

武威郡、安定郡、天水郡、武都郡、隴西郡、北地郡、西海郡、居延郡、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金城郡、漢陽郡、湟源郡、青海郡、西寧郡,十六個個郡的都尉開設徵兵處,直接對劉範負責。西涼人彪悍狂放,身形高大,脾氣暴躁,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道理;還有野蠻的原羌氐兩族,而且涼州的青壯年男子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劉範一點也不擔心兵源。

果然,徵兵告示一經釋出,就有眾多男子前來應徵,十六個郡加起來,一共有幾十萬不止。但劉範給士兵定下的標準依然沒變,還是要求兩腳不能是扁平足,身高不低於七尺六,年紀在二十六歲到四十歲之間,但力氣不用衡量,參軍了可以慢慢練上來,假以時日,讓全軍練成八塊腹肌都可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三條苛刻到底的條件,頓時就把不合格的一大群青壯年給淘汰掉了,剩下的合格的有十幾萬人。劉範對待這些眼睛裡能噴出火焰來的青壯年,還是按照老規矩辦事——打一架,這也是西涼地界上的規矩,衡量一個男子孬不孬,就只用看這個,別的西涼人不屑一顧。青壯年們一聽都十分信服,立即就在擂臺上開打,那陣勢,都比來自燕趙之地的老涼州軍還要厲害。經過殘酷而熱血的擂臺賽之後,合格的七萬五千人正式成為了涼州軍的一員。

但問題又來了,該怎麼把這七萬五千新兵給劃分好?賈詡和田豐早已擬好了方案。 按照兩人的方案,新兵應充實進涼州軍原有的五個大營,兩個小營,以老兵為軍官。劉範初步同意了他們兩人的方案,但想到了馬超和魏延,他們都是將才,若不任用為大將,實在是可惜了。

馬超現在還小,只有十六歲,武力也還沒有升級到足以與其他將領相媲美的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投靠劉範的時間太短,所建立的功勞很少。但籠絡了馬超,就能讓整個馬家為劉範效力。先不說馬超日後一定能成為一員武力媲美趙雲的大將,而且他的馬騰善於團結羌氐兩族,他的堂弟馬岱也是一員萬中無一的將才,有了馬家的幫助,劉範就是如虎添翼。

魏延是追隨劉範的“老人”了,從鎮北軍草創開始,他就一直在黃忠之下,做一個校尉。魏延智勇雙全,不僅有謀略、有遠見、有大局觀,而且武力很強,年紀不過二十二歲的他,已經能在黃忠手下走過八十個回合了,十分不簡單,他就是一支潛力股。再想想原來的歷史,魏延為蜀漢立下過赫赫功勞,只排在五虎上將之下,只可惜後來被諸葛亮給逼反了。更重要的是,魏延再侍奉劉範如此之久,一直忠心耿耿,從來沒有過貳意。劉範已經放下了原本對魏延的警惕。

在賈詡、田豐,以及涼州軍其餘大將看來,魏延擢升為參將無可厚非,但馬超堅決不行。因為馬超步入涼州軍不過幾個月,只不過是劉範的一個小侍衛而已,根本不能和履立戰功的魏延相比。在涼州軍中,只以武力和功績為高,如果提拔馬超,則軍士們多有不服。但劉範力排眾議,堅持簡拔馬超和魏延為參將,馬岱出任校尉。眾文武吃驚不已,但想到劉範有卓越的識人之術,馬超和馬岱也確實塊當將軍的好料子,這才罷休。

同時,在擂臺賽中,劉範還收穫了兩員西涼大將,他們就是龐德和閻行。在原來的時空中,閻行是韓遂的手下大將兼女婿,韓遂得勢,其中多有閻行之功,而且閻行武功高強,傳言他曾經打敗過馬超,後來又打不過馬超了,可能那時馬超還小吧,隨著馬超長大成人,他的武力也在增長,而閻行的武功已經成型了;龐德是馬騰和馬超的部下,後來馬超被曹操擊敗,他又被曹操招降,為曹魏後期少有的大將。可惜後來被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沒骨氣的投降了,就他不願投降,被關羽斬殺了。

劉範又考慮到沒有一支直接統領的軍隊,恐怕調動起其他營來不夠趁手,反應太慢,他便決定創立一個營,由他親自統率。自此,涼州軍有了八個大營。為了便於管理新兵,也為了獎勵老涼州軍士兵,劉範將老涼州軍兩萬五千人全都給拆分開,任命老涼州軍士兵為新兵的各級軍官。十萬人就此打亂,劉範便重新劃分涼州軍的編制,典韋統率的虎衛軍增加到三千人,高順統率的陷陣營增加到兩千人;大營者,馬超統率的營為五千人;其餘六個營均增加為一萬人;剩下的三萬人為劉範親自統率的營。

馬超統率的五千人,按照劉範的設計全是重騎兵,不僅騎兵身披最重的明光鎧,而且戰馬也能穿掛具裝鎧,營的名稱為良駿營;魏延統率的營,和其他營一樣,都是輕騎兵,名稱為金狻營;劉範的本部人馬三萬人,共為一營,名為亢龍營。亢龍營由於編制太大,所以一個校尉統率兩千人。

另外,根據賈詡的建議,為了有效控制涼州軍,應設立副將和參謀,和參將分權,防止參將的權力尾大不掉。劉範想了想,出於長遠考慮,還是答應了。劉範規定,每個營由劉範欽命兩位校尉為副將,協助參將行軍打仗;另外,每個營由劉範親自選派出五個識文斷字的文人擔任參謀,他們的職責是,統一士兵的思想,教導士兵識字,管理本營的刑罰、糧草、輜重、醫藥、後勤等事宜,並監督參將,但沒有只有提供建議的權力,沒有插手軍事的權力。但參將若有違背命令之舉,副將可以干涉、制止和奪取軍事指揮權,參謀只可以干涉和制止。

劉範又給每個營下發兵符,每個兵符代表一個營的調動權,兵符的一半由劉範掌管,另一半由參將掌管,必要時,劉範調動參將時,必須拿出兵符驗看,兵符合一才能參將才能調兵遣將,不然全營的人都不能從命。劉範的亢龍營也設立副將兩名,分別是閻行和龐德,參謀也有五名,還有軍師兩位,就是賈詡和田豐。

為了保證涼州軍的後備力量充足,劉範又假借徭役名義,每年徵發三萬人為戍卒,分佈於每個郡,平時就履行警察的義務,幫助郡縣長官緝拿犯人,清掃賊寇;等到戰爭緊張的時候,戍卒就補充進涼州軍,充當職業軍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