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範見風波停止,為了給支援他的漢靈帝劉宏投桃報李,於是下令,對工人和私營工廠收取工業稅,稅率定為十抽一;商業稅也加為十抽一。劉範又向朝廷奉上五千萬錢,破財消災。最終,朝廷拿了劉範的錢,也沒好意思再怎麼處罰他,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劉範見局勢穩定了,便選了一個良辰吉日,將糜貞、甄脫、任紅昌、馬雲鷺一併娶進家門,並為妾室,在蔡琰之下。蔡琰由於有孕在身,所以皆是糜貞、甄脫、任紅昌、馬雲鷺得到雨露恩寵。這一段時間,劉範頂著來自朝堂上和民間的雙重壓力,雖然裝作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但其實心裡也十分緊張。為了排解壓力,劉範還特意和新納的四女一同享受齊人之福,一連幾天,劉範都是**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政事都是讓賈詡和田豐打理的。這是劉範穿越以來,過的最荒唐的日子。

縱使家中有五位絕世佳人,但劉範依然沒有忘記他的宏圖霸業。兩次改革之後,涼州這盤死棋算是讓他給下活了,人口從戰爭停止之後的僅僅六十三萬,增長到了一百二十七萬人;後來用修路的辦法又招進了三十二萬人,所以涼州總人口現有大約一百六十萬;戰時差不多已經荒廢了的農業生產也恢復了,並且商業和手工業大興。只在三月之內,涼州就好比從一具腐爛發臭的屍骸,又活了過來,肌肉重新長了出來,新的血液又開始沸騰。劉範想著,涼州恢復生機,是時候該吸引遍佈天下的流民了。

方今天下,由於黃巾起義規模太大,饑荒和災荒不斷出現,牽涉的州郡和人口十分多,因戰亂和飢餓而背井離鄉的人,數不勝數。冀州等地爆發了瘟疫,病人的屍體將整個城池都燻蒸了,人們只好扶老攜幼地逃走。與此同時,從渤海對岸飛過來的一大群蝗蟲登陸冀州和青州,蝗蟲所到之處,以人的眼睛看不見一點綠色。百姓們的糧食不久就告罄,而且身上還背負著沉重的賦稅,百姓們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只得逃荒或者投奔黃巾餘孽或黑山軍。黃巾餘孽分佈全國,佔領各個山頭,時不時就下山來搶掠糧食,還劫持適齡男子為兵源。

黑山軍也是黃巾餘孽,只是為了不刺激朝廷,於是他們改名換姓為“黑山軍。因為他們是在冀州的黑山起義的,所以也叫黑山軍。黑山軍男女老幼超過幾十萬人,現今盤踞在太行山上。之前,黑山軍和官軍在冀州和青州大戰幾場,黑山軍不敵官軍,首領張牛角都被殺了,於是黑山軍只好潛藏進太行山中,憑藉著山勢高聳抗拒官軍。

常言道,皇帝不差餓兵,朝廷沒錢發糧餉了,仗打不下去了,只好給黑山軍首領張燕一個封號,然後任由黑山軍出沒,搶掠幷州諸郡、河內郡、魏郡等。戰後朝廷和各級官府又沒什麼作為,致使大大小小的賊寇橫行霸道,所以,現在全國除了偏遠的交州和涼州以外,餓殍遍野,伏屍百萬,真正達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程度。一粒粒沙子慢慢堆積,最終會形成一片無垠的沙漠,這也昭示著,大漢的天下離大崩潰不遠了。

劉範想救那些流民,況且涼州只有區區一百六十萬百姓,也不足以日後爭霸,所以劉範和田豐、賈詡商量後,便開始吸引流民進入涼州定居。劉範向流民們許諾,只要進涼州,官府不僅救濟他們,還可以分出一塊田地來給流民耕種。田豐又提醒劉範,他可以在涼州軍身上做文章。劉範恍然大悟。原來,涼州軍都是來自幽州和冀州的,他們的家鄉離涼州有千里之遙。聽說冀州爆發瘟疫和蝗災,現在涼州軍士兵已經多半有些思鄉了。

於是,劉範又向涼州軍許諾,只要他們將家人全都遷移到涼州來,他們每家可以獲得一百畝土地的耕耘權。聞言,涼州軍士兵大喜!涼州軍士兵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布衣子弟,很多還要依附在世家大族之下,寄人籬下。劉範不僅給的糧餉豐厚,還給他們一家一百畝土地,這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一百畝,就算他們家經營五十年,也不見得就能買下一百畝土地。在這個時代,土地的多寡,就直接與財富掛鉤。很多商人賺錢了,都要想著方兒地去購買土地,因為在他們心中,土地的價格是最穩定的,而且地主的地位也比商人的高。

所以,涼州軍大多數士兵都同意了,因為他們也不敢回去了,冀州和幽州比起他們所看到的涼州,實在不是人呆的地方。但如何將士兵們的家屬遷移來涼州還是個問題。正在劉範苦惱之時,正好,甄堯要帶著他的家奴回去,準備把從西域買進來的商品,販賣回中原去。劉範便和甄堯合作,讓他幫涼州軍士兵把家屬遷移到涼州來。甄家是商家,不會引起朝廷多大的注意,而且甄家的勢力強大,家奴可能都比士兵們的家屬多,所以遷移個幾萬人來涼州,也不是多大的問題。

不久,劉範的人口政策便被廣而告之,藉助紙張和百姓們口口相傳,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幾乎全中原和河北都知道了。劉範的治理能力,流民們是知道的;涼州也被平定了,並且十分繁榮昌盛,所以,流民們紛紛聚集成一大群,向涼州進發,他們想著,只要越過街亭,進入涼州境界,他們就算解脫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黃巾之亂之後,天下的流民大概能有個一千多萬,但流民們大都是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幽州、荊州北部、益州北部的,離涼州可謂是隔著千重水,萬重山。流民們又沒有糧食沒有錢,他們都以吃草根、吃樹葉、乞討和接受一些官員、世家大族的救濟度日。所以,流民們想清楚了,也就不那麼對去千里之遙的涼州感興趣了。劉範也清楚,擺在身處中原、河北、淮南的數百萬流民面前的,只有三個選擇,第一,依附世家大族,成為他們的家奴;第二,落草為寇,嘯聚山林;第三,易子而食之後,再活活餓死。這就是所謂的亂世,這就是現實。

雖然中原和河北的流民來不了了,但還有其他靠近涼州的州郡。流民眾多的地方,還有益州的漢中郡、巴郡,荊州的南陽郡、司隸的京兆郡、扶風郡、馮翊郡、幷州的西河郡、上郡、朔方郡。這些州郡的流民聽說劉範招攬他們,還給他們耕地的使用權,興奮不已,自己所在地也離涼州很近,所以他們開始動身前往涼州。

陸續有成群結隊的流民,相依為命,跋山涉水地,終於撐著瘦弱的身軀踏進了街亭城。劉範專門在街亭城儲存了大批糧食,用以救濟流民。流民們領了一份乾糧,便有官吏來讓他們在戶籍上註冊,只要註冊一下,他們便能搖身一變,變成涼州人了!涼州的官吏十分公道,就連老翁老嫗都能註冊戶籍,成為涼州人。註冊之後,流民們都得到了一本戶口本,當他們拿到戶口本的那一刻,涕泗橫流,甚至比後世中國人領了美帝的綠卡時還要興奮。

進入七月,一個月之內,涼州累計共收攬了流民超過三十五萬人,還有一大群流民正在來涼州的路上,絡繹不絕。另外,涼州軍的家屬也全部遷移進涼州來了,按照大漢的一家五口計算,涼州軍士兵的家屬共有十三萬多人。有的士兵的近親,得知涼州有利可圖,還死乞白賴地跟著家屬來了,所以,涼州軍的家屬共有十四萬兩千多人。一個月之內,涼州就接收了差不多五十萬的人口,劉範高興不已。最讓劉範高興的,就是流民中大多數都是青壯年的男女,鮮有老幼。因為戰亂加饑荒,身體素質差的老人和孩子首先被這個殘酷的世界所淘汰,所以流民中有三十多萬都是青壯年,女子適於撫養下一代,男子適於耕耘和從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