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甫嵩為了攔住劉範東侵的步伐,在部署上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皇甫嵩把八千步兵部署在抵禦劉範東進的第一線,也就是陳倉城;然後把主力兩萬人,包括那一萬騎兵,都留在了關中的心臟,長安城。其餘的老弱病殘的,就分佈在其他重要的城池,如扶風城、華陰城和藍田城。當然,皇甫嵩也沒忘了在潼關和武關上留下重兵。只要潼關和武關之中失守一個,洛陽就會受到威脅。

潼關還好,即使被攻破了,也還有澠池和新安,更有拱衛著洛陽城的函谷關,安全上擁有多重保障。但武關不如潼關堅固,萬一被攻破了,荊州的膏腴之地南陽郡就是河南平原,無險可守,就完全暴露在了劉範的刀鋒之下。南陽郡的北面,就又是洛陽城所在的河南尹。

對於朝廷的軍力部署,劉範也沒有什麼反應。只是,皇甫嵩的率軍到來,倒是讓很多在大清洗中殘存的涼州豪強看到了東山再起的希望。他們串聯起來,就想投靠皇甫嵩。但還沒等他們走出府邸,一幫衣著光鮮的人就把他們帶走了。從此再無世人見過他們。

楊彪回到了朝廷,第一時間請劉宏召開朝會。劉宏被劉範嚇成了驚弓之鳥,所以不敢像以前一樣經常不上朝,很快就召集群臣。楊彪就把劉範在潼關上告訴他的,全都在朝會上抖落了出來。頓時,朝廷君臣又亂作一團。

原本以為,和劉範訂立了盟約,就是換來了和平,君臣們都因此松了一口氣。誰會知道,劉範還只是平靜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隱藏在海面之下,還有更高的冰山。越來越多的亂臣賊子,董卓、賈龍和劉範,在形勢上已經形成了對朝廷的北、南、西三面包圍。加上東面還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軍,朝廷真的是四面楚歌,窮途絕路了。

董卓在朝中也是有保護人的,這人不是別人,就是何進何國舅。何進深感自己在洛陽城裡軍權不如漢靈帝劉宏,所以萬一哪天劉宏要對他下手,恐怕失敗的會是他。所以,何進也要在地方上培植起自己的勢力。這個勢力最好的人選就是董卓。董卓善於偽裝,他的治地又是在幷州晉陽,距離洛陽城很近。萬一發生了什麼變故,董卓能夠在十五天之內趕到洛陽城。所以,就算是董卓強行留在幷州,這等不亞於擁兵自重的行徑,在何進看來都是極好的。

故而何進表示,或許劉範之所以這麼好心,替朝廷揭穿了董卓和賈龍,要麼是想誣陷董卓和賈龍,讓朝廷陷入內鬥僵局,要麼就是想讓朝廷調轉槍頭,對準董卓和賈龍,以分散朝廷的注意力,求得一絲喘息之機。總之,劉範就是個陰謀家,絕對不能相信。但楊彪堅持讓朝廷聽聽劉範的警告,至少也要測試一下董卓和賈龍的忠心。

第一個要測驗的,就是並州牧董卓。要想測試董卓很簡單。楊彪獻策,朝廷的探子回報,說董卓身邊有一能臣名為李儒,說此人為董卓出謀劃策,是董卓的第一心腹人。楊彪讓朝廷草擬了一封詔令,撰升李儒為朝廷的郎中令。郎中令是陪在皇帝的近侍,一般皇帝都把緊要政務交由郎中令討論決定,可謂是前途無量的官職。只要李儒敢離開幷州,就足以證明董卓並沒有在幷州密謀叛亂。

對於朝廷的試探,董卓和李儒十分警覺。在洛陽之變結束、洛陽之盟訂立之後,董卓和李儒才得知有這檔子事。當時再想插手其中,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董卓再一次選擇了保持靜默,表面上仍然遵從朝廷。面對朝廷送來的這一唐突的調令,董卓和李儒都十分警惕。

當此時,董卓的軍隊還不夠強大,甚至遠不如常年保持著南北兩軍的朝廷。更別說境內的人口流失十分嚴重,軍糧供給十分困難。更何況,旁邊還有一個劉範存在。所以董卓雖然懷有野心,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招惹朝廷。董卓只好慫了,和李儒、李肅商量過後,最後,李儒想了一個辦法。李儒在民間找到了一個相貌神似他的人,讓那人假扮成李儒,跟著朝廷的使者進京。然後董卓在暗中調派一支軍隊,偽裝成黑山軍,在半路假裝襲擊了假李儒和朝廷使者的隊伍。在朝廷使者的面前,把假李儒給殺掉。然後朝廷的使者傳回去的訊息就是,李儒在赴任途中遇襲身亡。

這樣一來,朝廷基本上打消了對董卓的顧慮。這讓知曉內情的楊彪十分焦灼。他明明知道董卓是亂臣賊子,但“李儒”確實死在了赴任路上。這雖然讓他覺得匪夷所思,但他還是對劉範的話堅信不疑。楊彪想到,劉範曾經獻策,斷絕匈奴與董卓之間的關係。於是,楊彪藉機又上奏朝廷,藉口匈奴之前與朝廷交惡,現在卻還在和董卓貿易。所以讓朝廷制裁匈奴人,嚴令匈奴人關閉和幷州的互市。尤其是不準再和董卓進行戰馬貿易,朝廷正好缺少戰馬,應該讓匈奴把戰馬賣給朝廷,而非朝廷的外臣董卓。

經過楊彪的潤色,其中原本是制裁董卓的內容,卻被巧妙地用制裁匈奴人的外皮給遮蓋起來了。縱然是足智多謀的鄭泰,都沒有看出楊彪的陰謀。何進也因此沒有反對楊彪的建議,畢竟漢人的朝廷坑匈奴人又不是一次兩次了。東漢朝廷最聽話的兩條狗,就是匈奴人和烏桓人。但是匈奴人的野心比烏桓人多得太多了。朝廷總要一邊用著,一邊防著。匈奴人很聽話,也害怕董卓有了戰馬後對他們構成威脅,所以很快就遵從朝廷的法令,停止了戰馬互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彪也趁熱打鐵,依據劉範給他留下的計策,促使朝廷不準把流民放進幷州。面對其他重臣的質詢,楊彪提出了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那就是防止黑山軍坐大。黑山軍盤踞在幷州和冀州之間的太行山。要是讓流民進幷州,黑山軍就又迎來了一次擴軍的良機。黑山軍是最接近司隸的農民起義軍,對朝廷構成了威脅。所以,朝廷又透過了楊彪的決議。

如此一來,雖然有何進從中掣肘,楊彪還是順利完成了劉範的前兩步遺策,削弱了董卓的力量。劉範的借刀殺人,尤其是讓董卓再也不能和匈奴人展開戰馬貿易,使董卓的騎兵隊伍建設徹底停下。兩次獻計獻策均取得成功的楊彪,也因此在朝中威望高漲。風頭之盛,何進都難以爭鋒。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