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小鎮風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很多人以為,草原上的胡人天天都以羊肉食。

其實哪裡有那麼好的事情。

哪怕是小部落的首領,也不見得有頓頓牛羊肉。

頂多就是這裡的人吃牛羊肉的次數比中原王朝的百姓多而已。

那麼他們日常到底吃什麼呢?

其實也沒有那麼神奇。

一方面,奶製品肯定是最主要的吃食,要不然茶磚也不會在草原上的銷量變得越來越好。

另外一方面,小米粥之類的東西,他們也是吃的。

特別是靠近中原王朝的草原,小米粥更是牧民們經常吃的東西。

至於青菜,自己種的就很少有了。

偶爾在草原上搞一點野生的沙蔥之類的東西。

當然了,李承宗和李淵他們要吃,肯定是牛羊肉的。

特別是牛肉,在長安城,哪怕是貴為皇帝,都是很難有機會吃到牛肉的。

倒不是說整個大唐窮到帝王都吃不起牛肉。

而是牛在農耕國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般情況下,耕牛都是不能隨意宰殺的。

甚至隨意宰殺耕牛是犯法的。

為了起到表率作用,哪怕是牛肉很美味,宮中也是非常少吃的。

“這些牛肉,腥味也是挺重的,跟之前太原郡王府出來的廚子做出來的相比,差遠了啊。”

李淵現在的嘴巴也是被養刁了。

之前李承宗層出不窮的搞出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李淵自然是第一時間就享受到了。

“滷牛肉,還是需要有一些香料,否則的話就缺少一點感覺。”

一直以來,李承宗都想著儘可能的讓草原上的經濟能夠依賴大唐。

雙方的貿易物資越多,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就會月底。

願意支援戰爭的人就會越少。

雖然這不是徹底解決草原問題的辦法,但是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不管是羊毛還是牛羊,亦或是茶磚之類的東西,都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

現在看來,完全可以把香料這個東西加進去啊。

“香料這個玩意,不管是胡椒還是桂皮,都不是便宜的東西,這些牧民們怎麼可能用得起。”

李淵對於香料的價格,顯然還是比較瞭解的。

大唐人實在是太愛香料了。

不說食材使用的那些東西,就是一般的香囊上使用的香料,也是非常受歡迎。

大唐尚武,但是很多男子卻是喜歡佩戴香囊。

“用不用得起是一個問題,有沒有機會用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這些牧民現在透過貿易,兜裡面慢慢的有了一些錢財。

對於他們來說,錢財乃是身外之物,只要能夠碰到合適的東西,他們還是很願意花錢的。”

李承宗對於胡人的瞭解,顯然是要比李淵要深的。

“但是我大唐的香料商家,只是在洛陽、長安等地方售賣香料,就已經非常舒服了。

他們並沒有什麼動力把香料運輸到草原上售賣。

退一萬步講,草原上的香料需求如果真的很旺盛,我們也沒有足夠的香料提供。

這個生意,是沒有辦法長久的做下去的。”

李淵的這個認知,顯然還是很有道理的。

很多香料都是從南洋過來的,大唐本土不產,或者是產量很低。

所以大家都覺得沒有大規模推廣的意義。

不過李承宗不這麼看。

“阿翁,香料這個東西,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現在很貴,量很少,那是因為大家沒有去尋找。

如今我大唐的商家出海熱情高漲,南洋那邊的香料很快就會大量的湧入。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給香料找到更大的市場,那麼香料的價格很快就會斷崖式的下跌。

這對於吸引更多的人出海冒險,是沒有好處的。”

李承宗不介意出海的商家掙大錢。

反正所有的錢財都是要繳納賦稅的。

最大的贏家,最終一定會是朝廷。

相反的,如果商人出海掙不到錢,這才是麻煩的。

無利不起早。

沒有錢掙的情況下,大家出海的熱情自然就不高了。

“大郎你既然如此有信心,那大膽的去做也是可以的。”

李淵倒不是要打擊李承宗的熱情。

只是按照正常思路把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

“陛下,那些胡人好像回來了。”

就在李承宗跟李淵說話的時候,小鎮外面有了動靜。

席君買立馬就把情況給搞明白了。

“去打聽一下,看看剛剛是什麼情況。”

……

“陛下,有六個馬賊在小鎮北面五六裡處截殺了一個商隊,不過被小鎮的人給攔下來了。

最終馬賊都被殺了,商隊的人死了幾個。

小鎮出去救援的人,倒是非常幸運的一個都沒有死傷。”

席君買的辦事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很快就把情況打聽清楚了。

“大郎,看來涼州城四周的胡人,已經不能等同於一般的突厥人、薛延陀人了。

要是教化的好,未嘗不能為我大唐所用啊。”

李淵對於這個結果頗感意外。

沒想到這幫胡人居然這麼積極的維護秩序。

要知道,這種事情正常來說是官府應該做的。

那些馬賊基本上都是胡人,算是跟他們同宗同族。

“消化吸收一批胡人自然是很有必要的,不過邊疆地區的胡人比例還是要儘可能的降低。

孫兒準備到時候從邊疆各地抽調一批胡人去到江南道和嶺南道,那裡種植水稻等莊稼,還是需要大量人手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承宗準備這一次回到長安城之後,就開始安排大規模的農場建設。

工業革命時期的各種種植園,完全可以搞起來。

大唐現在不確地,缺的是幹活的人和把產出轉化為錢財的能力。

“涉及到移民,問題會變得很複雜。”

“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只要讓大家主動地加入到移民的隊伍,這個事情就不複雜了。”

“高句麗那邊的人口挺多的,比草原上要多很多。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把高句麗人俘虜了,然後送到江南道各處,應該會比草原上那些胡人更好用。”

李淵突然提到高句麗,倒是讓李承宗愣了一下。

看來楊廣三徵高句麗,給大唐留下了挺大的影響啊。

“阿翁,您放心!高句麗,孫兒遲早是要滅了他們,東北那麼好的一片土地,肯定是需要納入到我大唐管轄的。”

唐朝是取代隋朝而成立的。

如果能夠滅掉高句麗,顯然是有著非常尋常的意義的。

這一點,李承宗自然能夠意識到。

“高句麗不是一般的小國,倒也不用著急。”

李淵生怕李承宗操之過急,到時候讓大唐也走了隋朝的後路。

那就不好了!

“最多五年,大唐四周的各個國家,都將不存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