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棉花佔用耕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孔家主要的產業就是造紙、印刷和書鋪。

從渭水新城造紙作坊順利的竊取了新式的造紙技術之後,曲阜書鋪總算是緩過來了。

雖然沒有辦法穩穩的坐上大唐第一書鋪的位置,但是依靠著幾百年積累下來的名氣,它跟長安書店還是可以平起平坐的。

這商業上的事情穩了,孔穎達的心思就比較活了。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

羊毛作坊和棉布作坊什麼的,全部都跟科學扯在一起。

這讓孔穎達非常的不爽,甚至有點恐慌。

因為願意去渭水書院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了。

甚至不少世家勳貴,都安排了一些家中旁系子弟或者庶子進入渭水書院讀書。

這對於儒學的影響,絕對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孔穎達覺得自己不能忍了。

“賈御史,去年的時候,棉花的種植面積只有幾百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今年的時候,就已經暴漲到了七八萬畝了。

按照這個速度,明年的種植面積很可能就會超過一百萬畝。

這對於大唐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一旦良田都拿來種植棉花了,那麼糧食產量肯定會下降。

這是會動搖國本的事情啊。”

孔穎達要跳出來彈劾李承宗,肯定是要找幾個幫手才行。

要不然自己單打獨鬥,效果也不好啊。

這都是鬥爭出來的經驗了。

“孔祭酒,棉花加工成的棉布,製作成衣服之後,穿起來非常的舒服。

並且在耐磨性和保暖方面,效果都要比麻布很多。

可以說棉布的出現,對大唐是有著非常巨大的意義的。”

賈雨成雖然知道孔穎達說的有一定道理。

但是棉花的種植,肯定不是一禁了之的事情。

所以哪怕是他要配合孔穎達彈劾棉花種植的事情,肯定也是會注意方法的。

能夠在朝堂上穩穩的幹著御史的活,賈雨成還是有點道行的。

“是的,你說的沒有錯,但是糧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棉花佔用的都是良田,這些田地原本都是用來種植糧食的。

但是因為種植棉花的利益要高很多,現在大家都紛紛的拿著良田去種植棉花。

這個局面要是一直發展下去,那是會出大問題的。”

孔穎達的這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賈雨成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反駁好。

李承宗可是大唐第一個開府建牙的皇孫。

不到萬不得已,賈雨成是不想再得罪他了。

特別是太原郡王府剛剛掛牌成立的時候,誰要是碰了槍口,鬼知道會有什麼結果?

真以為一句御史有“風聞奏事”的權利,就什麼都能忽悠過去嗎?

領導想要放過你的時候,這自然是什麼問題都沒有。

但是當想要找你麻煩的時候,你還敢說自己這輩子就沒有做錯過什麼事情嗎?

“聽說皇長孫安排人在蘇州和杭州種植了幾萬畝的晚稻,一旦種植成功,以後蘇州和杭州那些地方就可以一年種植兩季的稻穀。

我們大唐的糧食產量,立馬就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飛躍。

這個時候,我們彈劾棉花佔用耕地,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啊。”

以賈雨成對李淵的瞭解,這個彈劾雖然可能會有點效果,但是不會對李承宗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所以賈雨成其實不想做。

當然了,不想做,並不是意味著賈雨成已經開始轉變自己的立場,想要朝著李承宗靠攏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是他更加懂得鬥爭的技巧,知道什麼時候發力才是效果最好的時刻。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誰知道南洋弄過來的稻穀,是不是真的可以種植兩季呢。

原本一年一季的,現在變成一年兩季了,稻穀單季產量要是大幅下降的話,那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孔穎達這麼解釋來解釋去的,顯然還是想要拉著賈雨成一起辦事。

“這樣吧,我先讓下面的人遞一個彈劾的奏摺上去,看看陛下有什麼反應。

如果事不可為,我就先不摻和了。”

孔穎達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賈雨成稍微思考了一下,覺得這個事情其實也沒有特別大的弊端。

畢竟棉花佔據耕地,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哪怕棉花本身有大用途,也是不可否認這一點的。

“行吧,我再去見其他幾個人,到時候大家一起動手,效果會更好一點。”

……

“大郎,這些奏摺你都看了,有什麼想法沒有?”

兩儀殿中,李淵指著一堆奏摺,詢問著李承宗。

“阿翁,一畝棉花的收益,現在頂得上一百畝的粟米了。

哪怕是明年種植面積擴大之後,一畝棉花的收益也是種植粟米的好幾倍。

甚至多年以後,棉花已經大規模的普及了,它的畝收益也會比種植糧食好一些的。

這個事情,基本上是肯定的,這就意味著單純的靠禁止,肯定是禁止不了的。

不過我們也確實不能什麼都不管。”

李承宗看了這些奏摺,倒也沒有大發雷霆。

這幫人,確實提醒了自己一個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啊。

糧食是最重要的東西,把良田騰挪出來種植棉花的話,確實很可惜。

“感情好話壞話,全部都被你說完了啊。”

李淵瞪了李承宗一眼,覺得這傢伙越來越滑熘了。

“阿翁,我倒是有一個主意,可以改善這種局面。”

不等李淵問自己,李承宗就主動的拋磚引玉了。

“哦?什麼主意?”

“河北各地,之前一直都是在竇建德和劉黑闥的統治之下,經過了多年戰亂,如今已經是地廣人稀的局面。

這對於河北各地的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

並且對於我們對抗北方草原來說,也是很不好的。

所以倒不如朝廷頒發一個規定,要求各家在關中地區,在沒有朝廷批准的情況下,最多只能種植一畝的棉花。

但是在河北各地,卻是不受這個限制。

甚至願意移民河北的,朝廷還可以發一些荒蕪了的田地給他們。”

此時的大唐,各地的發展是非常不均衡的。

長安城所在的這一片區域,自然是最發達的。

但是其他的地方,就什麼情況都有了。

“這是單純的頒佈一個新規,就能起到這個效果?”

“當然不是單純的頒發一個規定了,戶部可以出面組建一個棉花行業協會,透過這個行業協會來監督各個主要的種植大戶是否按照規定在執行。”

“你確定這個方法有效?”

“阿翁,有沒有效果,試了不就知道了嘛。

反正哪怕是失敗了,情況也不會比現在更差。”

李承宗可是知道,後世的新疆和河北都是棉花種植的大省。

很顯然,河北各地是非常適合棉花種植的。

李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