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基建的魅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淵對李承宗的事情還是挺上心的。

當李承宗主動的跑去大興宮跟他彙報了太原郡王府的修建方桉之後,他大手一揮,把將作監的一大批人都抽調給李承宗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了,這裡面是不是李淵發現自己給的五千貫錢完全不夠修建這座王府,所以良心發現,這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無忌,聽說你們家的水泥作坊,這幾天的生意很是火爆,接單接到手軟啊。”

秦王府中,杜如晦心情很是愉悅的跟長孫無忌在那裡說著話。

自從李承宗搞出水泥之後,這個技術並沒有過多的做保密。

當然了,為了避免被胡人蠻夷知道,倒也不是誰想要搞水泥都能得到許可的。

但是長孫家和杜家這些世家勳貴,顯然是屬於可以知道的範圍。

難得從李承宗手上咬塊肉下來,他們自然紛紛都加入了水泥作坊修建的大軍之中。

而在這些世家勳貴的推動之下,朝廷首先在長安城周邊開始修建水泥道路。

與此同時,長安城到涼州的水泥道路,也完成了規劃,來年開春之後就會正式動工。

在此背景下,哪怕是長安城已經有好幾座水泥作坊,大家的生意都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

眼下李承宗突然使用大量的水泥去修建太原郡王府,這些水泥作坊背後的東家,自然要樂開懷了。

畢竟,渭水新城裡頭雖然有一座水泥作坊,但是規模並不算很大。

更多的時候,這是一座研究性質的水泥作坊。

單純的依靠這座作坊的產量,肯定是不能滿足需求的。

“克明你們府上的水泥作坊,規模可是比我大多了,要說接單接到手軟,你們杜家才是啊。”

長孫無忌跟杜如晦互捧了一刻鍾,才將話題轉移到其他地方。

“無忌,你說這一次皇長孫那麼著急的要開府建牙,背後有什麼目的呢?”

“能有什麼目的,無非就是想要儘快的掌權唄。

我算是看出來了,李承宗的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心思卻是不小。

甚至東宮裡頭,他比太子殿下還要難對付。”

經過這麼多次的打交道,長孫無忌已經把李承宗當成一個非常正式的對手了。

“陛下把吐谷渾那邊土地封賞給河源縣主了,而這片土地實際上卻也是太原郡王府的官員在管理。

甚至相關的印章,據說都是在皇長孫手中。

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過個幾年,皇長孫的實力,估計都能跟東宮和秦王府相媲美了。”

杜如晦這話,說的很是不甘心。

這絕對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場景。

但是短時間內,他卻是沒有太多的辦法。

“哎,我上次已經跟大王私下裡說過類似的話,但是一時之間,他應該很難下定決心。

好在我們還有一些時間,慢慢來咯。”

長孫無忌自然知道杜如晦這話是什麼意思。

兩人眼神碰撞了一下之後,很有默契的移開了。

……

售賣水泥、碎石、沙子、青磚、瓦片、鋤頭、畚箕、扁擔、馬車的鋪子,甚至就連渭水新城附近的餐館,生意都變好了。

投資幾十萬貫,一次性動用幾萬人施工,太原郡王府搞出來的動靜,實在是有點大。

不管是勳貴富商,還是普通百姓,都不可能忽視它的存在。

“先是不斷的修建渭水書院的建築,眼下又修建王府,聽說明年春天還要開始修建長安城到涼州的水泥道路,甚至長安城到洛陽的水泥道路也已經在勘察之中了。

按照這個節奏,在長安城裡頭,只要膽子夠大,隨便去開設一個什麼作坊,什麼都很好啊。”

王建跟馬騰飛一起在西市和渭水新城附近轉了一圈,心裡癢癢的。

作為長安城的本地住戶,他們之前整天都是遊手好閒。

不過家中房產多,倒也不用擔心沒有飯吃。

“王兄,我覺得渭水新城這邊使用水泥來建築房屋的方法,未來應該是很有前途的,我準備拉上幾個人,組成一個建築隊,專門幫忙修建房屋之類的。”

馬騰飛跟王建也是多年的好友。

此時,他有點糾結要不要邀請王建跟自己一起搞建築隊。

“這個主意不錯,我也覺得這一行還是有點前途的。以前的時候,一些匠人都是單打獨鬥,如果能夠有一個建築隊把他們組織起來,應該會很有前途。”

王建也覺得馬騰飛的主意不錯。

“那……要不我們兩一起幹?”

不管是否違心,馬騰飛最終還是發出了邀請。

“不了,你搞建築隊,那我就正好開設一個建築材料鋪子,到時候人家要購買各種材料的時候,就不需要到處跑,直接在我的鋪子裡頭全部解決。”

王建家中在西市就有一處房產,如今正好可以拿出來開設建築材料鋪子。

沒有房租的壓力,生意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建築材料鋪子?這似乎也是個好主意!我看長安城中,已經有不少人都會購買水泥回去使用了。”

……

“師父,渭水新城四周,如今是連一個乞丐和流民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但凡是想要找活幹的,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

甚至長安附近的一些州縣,都有人拖家帶口的過來找活幹呢。”

劉仁軌被安排負責太原郡王府的修建工作。

之前他還覺得自己師父把王府修建的那麼豪華,似乎有點不大好。

但是見識到了修建王府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好處之後,他就沒有意見了。

沒辦法,主要是李承宗的掙錢能力太強了。

單單一個水晶作坊,每個月就能貢獻幾萬貫的利潤。

說這作坊是一個印鈔機,那是一點也不為過。

利潤這麼高,為了拓展水晶制品的銷量,如今不管在北邊東突厥的草原,還是西邊西突厥的地盤,亦或是南邊南詔國的領域,甚至東北高句麗王國,都能看到販賣水晶制品的商家的影子。

對於很多沒有見識過水晶制品的地方來說,這東西就是神器。

你賣再貴的價格,人家都是覺得值得的。

“長安城要發展,肯定會將四周的人口吸引過來的。大唐連年戰亂,如果沒有基建來拉動一下,短時間內經濟很難快速發展。”

“所以師父你才把王府修建的那麼規模宏大?還極力推動朝廷修建水泥道路?”

“算是吧!大基建的魅力,你是沒有見識過!錢財只有流動起來,才有意義。

要不然在各家庫房裡頭,或者是躺在戶部的倉庫裡頭,又能產生什麼價值呢?”

經濟學原理,李承宗懂得不多。

但是一些基本的邏輯,他還是知道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