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節 索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臣在滄州,缺女人呀。”呼延庚開始訴苦,大意他手下兩萬軍隊,二十萬流民,男子太多了。而且無論是安定軍心,還是招撫流民,女子都是最佳的武器。何況這次金兵退去後,呼延庚所部立功的人不少,呼延庚卻沒給他們報功,也要想辦法安撫一下。

“那也沒有把帝姬宗女都嫁過去的道理。”

“微臣有個替代的方法,請聖人恩准。”

“說。”

“道君皇帝的宮人。”

呼延庚說得隱晦,朱鳳璉一聽就明白了,道君皇帝,也就是趙佶,在他晚年的時候,每天要臨幸一個處女,道君皇帝留下後宮一萬餘人,趙諶也還小,這些宮人現在除了吃糧食,沒有任何用處。

“這些宮人的命運,不過是在冷宮度過餘生,請聖人大發慈悲,送他們到滄州嫁人。”

“這倒也是仁政。不過,她們都跟從過道君皇帝,那些軍漢,流民,想來都只有錢財娶正妻,他們不介意嗎?”

呼延庚心想,還正妻。顛沛流離之人,終於能找個女人成個家,那就謝天謝地了。於是他說道:“道君皇帝開過光的,小民想都想不來。”

朱鳳璉輕聲嬉笑:“一萬宮人就夠了嗎?”

“肯定不夠,按照軍人,匠人,普通流民的順序排吧,按軍漢按官階上。”

“你總有這許多胡話。宮人的去留是後宮的事情,我直接就準了。三位帝姬的事情,你去找童穆合計下,再稟明李相公。”

又過了一天,呼延庚面聖。在磕過頭之後,呼延庚站起來,看了一眼趙諶,這小孩還是如同一年前那麼瘦小,臉色蒼白。昨天呼延庚已經面見朱鳳璉,把該要的都要到了,今天就沒必要節外生枝。

趙諶努力做出老成的樣子來:“呼將軍救駕之恩,朕銘記在心,將軍不負朕,朕亦不負將軍。將軍勞苦功高,以後還要代朕在河朔提調四鎮。”

呼延庚聽到這話,心中一凜。

趙諶還在繼續說:“以團練使而提調四鎮,官階稍顯不足,特授定州防禦使,享食邑。”

沒想到小升了一級,看來趙諶至少這次不是針對他的。但這個官階和食邑實際沒什麼用,定州,即保定西部,現在完顏達懶佔據,收不了稅。

“謝主隆恩。”

見過趙諶之後,呼延庚又去拜訪了李綱。李綱對限制武將的勢力樂見其成,但他同時又覺得虧欠呼延庚了。呼延庚向李綱說了邱穆陵仲廉、歩鹿孤樂平、普六茹伯盛三人招駙馬的事情:“此三人都是我屬下大將,既然朝廷要他們三人自立門戶,當以駙馬籠絡之。”

“且由聖人決斷。”朝廷用帝姬籠絡武將,李綱看來沒什麼用,但也沒什麼害處,他犯不著做這個惡人。

此後呼延庚在汴梁就沒有什麼事情了,他通知王彥淑,和他在船上會面,一同返回滄州。

此次汴梁之行,他為滄州一萬人解決了老婆問題,可算收穫巨大,唯一的遺憾就是“河朔四鎮都統制”這個討厭的差遣沒有拿掉,只有以後再想辦法。

他這次回汴梁,本已經做好了大鬧一場的準備,結果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無論如何,自己對趙諶有救駕之恩,金兵南下的威脅還在,趙諶也好,趙構也好,在確定合適的替代者之前,不會真正的拿他怎麼樣。

至於“河朔四鎮都統制”帶來的猜忌要發揮作用,還需要時間潛移默化,不是眼前能夠解決的問題。而眼前的問題是,儘快把滄州、靜海縣、霸州、莫州、平州儘快一體化,在一萬宮人被送來之前。

塘沽,原先還是一片灘塗,在去年呼延庚佔領渤海沿岸之後,張彥橘組織流民,在塘沽修建了一個簡易碼頭。自建炎二年三月,朝廷將呼延庚手下一分為四之後,張彥橘先到霸州接管了州衙,隨後按照呼延庚的部署,將滄州的煤鐵漁鹽都往塘沽附近搬。

塘沽附近是個好地方,就在黃河——海河口邊上,外面就是渤海漁場,正處於渤海灣北部中央,往陸地上,順著海河可以一直到燕京。更妙的是,塘沽這個地方在朝廷的行政文書裡根本就不存在。

這裡以前靠近宋遼邊境,沒有平民敢來開發,宋朝最近的行政單位是靜海縣,遼國最近的行政單位是薊州,都離著一百多裡地。

呼延庚在這裡,就可以萬丈高樓平地起,

要人,去年的流民他留下了一半,十萬人;要錢,他作為鎮撫使,把去年河北東路的夏秋兩稅都截留了,而且去年開始開發的煤鐵漁鹽都有了一些實際的收入;要許可權,橫海鎮撫使司和平盧鎮撫使司都歸呼延庚管。

塘沽在朝廷裡又不存在,所以呼延庚現在相反可以自由發展。那麼,就開始發展吧。

塘沽海邊,已經開闢出了一片鹽場和漁場,也劃出了煤鐵等產業的地區。再往內陸,則是為流民劃定的居住區。大部分流民都被徵召為建築工,為他們自己家建房子,而這些房子的所有者,則是呼延庚新設立的機構:建築公會。

這次朝廷將呼延庚的軍隊一分為四,讓呼延庚設立獨立機構的進城加快了。這些機構對外不能使用官方的名義,看起來只是民間自發地抗敵互助組織,呼延庚按照行業和事務讓從業人員組成公會,總辦、會辦和協辦都由呼延庚及張彥橘任命。

這幾日,張彥橘一個一個的稽核公會的成立,管理人員的任命,忙得腳不沾地,而在平盧,趙伯臻也在如此行事,他雖然被任命為範陽鎮撫使,但並沒有赴任,仍舊留在灤州。

平州刺史,平盧鎮撫副使張承言在一番糾結之後,終於想清楚了,宋廷根本沒有意願和實力,讓他在平州府佔住腳跟,到現在,宋廷對平州府沒有增援過一兵一卒,遑論其他。故而他也對呼延庚個人表示了效忠。他還將朝廷給他的鎮撫副使印交給了邱穆陵仲廉保管。

在塘沽經過了一番調整之後,

呼延庚做了一個試探,他上書朝廷,說新任橫海鎮撫使,滄州知州歩鹿孤樂平是武將,不通政務,保舉張彥橘為河北東路轉運使,總管滄州、莫州、霸州、清州(靜海縣)的政務。

張彥橘本身是河北東路轉運判官,現在朝廷有三種回覆可能,一是照準呼延庚的保舉,這就是在籠絡呼延庚了。

第二種是讓張彥橘以轉運判官身份總攬橫海各州政務。

第三種就是給滄州派一個知州來,那就擺明了繼續分化呼延庚的權力和勢力。

呼延庚也不會呆板的等候朝廷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在等待朝廷回書的時候,他召見了各州的中小豪強地主。

自從呼延庚進滄州以來,府守大堂上還從來沒有如此的人聲吵嚷,在金兵再次南下的威脅中,在柴進等人將夏秋兩稅轉嫁到中小地主的頭上的焦慮中,滄州、莫州、霸州、清州的的各路牛鬼蛇神們,終於在一陣陣的強風吹襲下,拋開他們厚重的,拒人千裡之外的面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刻,淡淡的米酒的香味瀰漫在空氣之中,這些多者擁有田戶千人,少者數十人的各路豪強們,正在把酒言歡,口中不斷說出“久仰”“呼將軍英名”之類的客套的話語。呼延庚也彷彿春風得意,在張彥橘的引薦下,不斷的與下首的豪強們,一一的飲酒而語。歩鹿孤樂平等人默默的坐在下首

“聽聞呼將軍帥百戰之師,一年以來連戰連勝。我等有幸,終見英雄。若公早為高位,我等河北民眾或許不在受金兵之苦。”一個老者,從人群之中擠了進來,一把推開正在前面與呼延庚交談的豪強,搖搖晃晃,手中拿著一個木質的酒器。

被他推開的人側目欲怒,一把拉住老者。老者一個踉蹌,著的豪強眼神鄙夷道。“爾等碌碌之眾,牆頭之草,卻只知在柴進之處投獻,若非我勸說,爾等還想去投靠新任河間知府董誼。”

那位豪強聽他這麼一說,神色不自然的放開了拉著的老者。呼延庚苦笑著看了看張彥橘,張彥橘搖搖頭表示不知。向前一步,扶住老者,問道:“諸位豪強也有苦衷,世事並非如老先生所言如此簡單。不知老丈如何稱呼。”

“老夫姓王,名平,是莫州的一個農戶,靠近保定軍的田土為金賊所毀,子女也為金賊所殺。老夫自願破家報國,將所有田土投獻到將軍名下。”

邊上別的豪強地主們急忙阻攔:“非也,吾等不是……”他們今天是來抱團和呼延庚講價的,誰知道老者這麼心急,先把自己的田土投獻出去。

呼延庚哈哈一笑:“老丈何須心急,這位員外,你也不用擔心,我不要你們的田土。先安心喝酒吃飯,吃完了再說。”

等到眾人吃喝完畢,呼延庚坐在上首,笑道:“各位員外可知,吾正在推行新保甲。”

謝謝大家的支援,請幫本書宣傳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