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鉅額回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和其他兩個倉儲相比,而興和倉則成為了整個大乾,唯一的一個綜合性倉儲之地。

在這裡,但凡是軍政兩方面所需要的物資,全都能夠找得到。

大到攻城器械,小到乾草破布,什麼食鹽、糧食、菜籽油、傢俱、軍隊裝備、日常用品……

只要是這個世界上有的,甚至連一些上層的奢侈品,這裡都會儲存一些。

畢竟有時候皇帝要想獎賞邊軍的將士,總不能從京城運送過去吧?

而如此巨大的儲備,為什麼竟然沒有遭受這次災民的劫掠呢?

那是因為,興和倉建立在濟州北方最大的一個湖心島上。

這個島佔地數十平方公里,四面環水,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要塞地。

自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周朝,發現了這個風水寶地的巨大用途之後。

這個島嶼,就成為歷朝歷代,物資運轉的儲備之地。

整個島嶼都被數里寬的湖面所包圍,除了一條數十米寬的道路通聯外部之外。

整個島嶼都被湖水天然地保護起來,可謂是易守難攻,絕佳的軍事要地。

平日裡這裡駐紮著三萬名的軍隊,其中兩萬弓弩步兵,一萬水軍。

可謂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衛森嚴。

加上害怕島上的守衛來一個玉石俱焚,所以一千三百年來,興和倉都只有投降歸順的,還沒有強行攻陷的。

在這樣安穩的環境下,每一年,各個部門都會在興和倉儲備一些物資。

要麼是上一年消耗的,要麼是上一年劃撥的,然後統統補足一定地數額。

大部分的時候,除了應急的物資之外,大部分的物資,都會在每年的第一個季度劃撥完畢。

而剩在哪裡的物資,要麼是留下來用來應急的,要麼就是留下算入第二年的。

之所以讓給戶部統一管理,那就是為了彼此之間配合調派,以便將所有物資統籌管理。

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某一個部門的物資因為儲備時間過長,導致發黴的情況。

而今年,兵部例行的撥付都已經完成,剩下的不過是多出來的。

雖然打著應急的名義留在哪裡,但是經過了柳承宗的建議之後,兩支剿匪的大軍的物資,直接轉嫁到了地方豪族身上。

所以兵部的物資反而剩在了興和倉,沒有了用武之地。

一時高興的蘇青,頓時響起了這筆物資,當下就心中一動,決定投桃報李,回饋渝州一把。

畢竟嚴格來說,這麼多年來,兵部欠下折衝府的物資也算是不計其數了。

但是對於之前賬,蘇青則完全沒有愧疚之感,因為那些物資沒有朝廷的命令,憑他一個戶部尚書,還真沒有能力剋扣。

所以就算是有問題,那也是朝廷的問題。

這一刻,蘇青已經完美地,將自己摘除到了那一批壞人的行列。

“好了,好了,不用報了,既然多出來的,暫時又沒有歸處,那就送給渝州和折衝府好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果本官沒有記錯的話,渝州最近也接手了很多災民,物資方面肯定匱乏,就當是我們兵部對於自己人的一點資助吧!”

說到這裡的時候,迎著伍長那崇敬的目光,蘇青毫無愧疚地說到。

“軍費的事情,是國之大事,是朝廷和陛下才能做主的事情,我們兵部無能為力。”

“但是在兵部職權的範圍內,本官是絕對不會讓那些兄弟們受苦受累的。”

“去,拿一封本官的手書公文來,給這位小哥帶回去給陳統領。”

“另外告訴戶部那些傢伙,這批物資是我們兵部的重點劃撥,一點都不允許給本官剋扣。”

“要是讓本官知道,那些人在裡面有弄鬼的行為,別怪本官到時候去找潘和志的麻煩!”

“是,大人,屬下一定會將大人的意思,如實轉告給戶部的官員。”

聽著蘇青和左侍郎的對話,伍長簡直激動的一塌糊塗,原本以為不過是一趟例行公事的跑腿,但是沒有想到竟然掙下一份物資回去。

雖然他也知道,這份物資所以劃撥過來,是因為自家大人的那份大禮。

但是如此重要的事情經過了他的手,依然讓伍長激動難耐。

當下再也抑制不了心中的激動,伍長跪在地上咚咚咚的給蘇青磕了三個響頭。

“感謝大人對於渝州和折衝府的厚愛,小的在這裡代那些袍澤謝過大人了!”

“哎,哎哎,這是做什麼,趕緊起來,起來……”

看到伍長如此地激靈,捧哏地如此到位,蘇青幾乎笑的滿臉褶子。

至於說送出去地那批物資,和他蘇青有一毛錢的關係麼?

反正到了興和倉之後,又進不了他的腰包,那麼送給誰不是送?

看著伍長感恩戴德地離開,蘇青終於心滿意足起來。

整日裡欺負皇帝,偶爾做一做好人,沒想到感覺還挺舒暢的。

蘇青心滿意足之後,又再次考慮到明天地大朝議起來。

原本因為沒有把握,沒有證據,只是一件捕風捉影地事情,所以他準備赤膊上陣,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噁心一把皇帝也算。

畢竟有些時候,關於政治上的事情,真相反而是最為不重要的事情。

大家關注的往往都是事件當中人的身份,和恩怨情仇。

至於誰善誰惡,才沒有人去管呢。

比如屠城這件事情,根源是什麼,發展過程是什麼,都不重要。

甚至大家到事情發展的最後,都未必關注屠城的人是誰。

反而更會關注,屠城的軍隊屬於誰,和皇帝有什麼關係。

簡單地邏輯就是,做了壞事的人,為什麼不是別人,偏偏就是皇帝的兄弟?

然後依此論推,皇家是不是還有更多更加齷齪的事情?

這也是柳承宗不想參與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權謀和心性都無比高明的他,哪裡會看不出來,這件事情一個不好,捅出來之後,就會毀了大乾皇室僅存的名聲。

雖然皇家的名聲一向都好不到哪裡去,畢竟權貴階層和百姓只能討好一個。

無論討好哪一個,最後的名聲都好不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