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投桃報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蘇青的平易近人當然不是無緣無故。

今天的場面之所以能夠出現,是有著諸多綜合因素的存在。

先是因為那名縣令的奏章,讓蘇青臨時起意,準備打壓皇權一把。

畢竟在趙猛、趙武兩兄弟的軍隊,出現在世人面前之後,新元帝的勢態上揚了一些。

讓很多人也再次見識到了皇家的底蘊,哪怕都被丞相打壓到如此落魄的地步,一個反轉,竟然還能夠再次抗衡。

有了兩兄弟的存在,那麼誰敢保證,太上皇,或者是皇家,沒有第二個後手呢?

這也造成了,新元帝在朝堂上,收攏了一大批的中立派的投靠,甚至在如今的朝議上,都隱隱有了開始和柳承宗抗衡的跡象。

當然,這其中也有柳承宗可以想讓的結果,畢竟身後那名催命的存在已經放手,柳承宗當然要換一個安全的道路走下去。

封建社會當中,除非不得已之外,誰會活得不耐煩,非要和皇帝過不去?

其中大量的內情,蘇青並不知道,而他只看到了,過去被他們幾個聯合壓制的新元帝,現在又有蹦躂起來的跡象。

這讓一向自大的蘇青如何能夠容忍,畢竟誰背後都站著一些深厚的大家族作為支持者。

能夠進入到一個國家的核心位置,如果背後沒有勢力支援,光憑一顆公心,那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他沒有想到地是,當他興致盎然找上柳承宗的時候,迎接他的並不是同道的歡迎,而是一擊無情的背叛。

現實與夢想相悖,讓脾氣火爆的蘇青當即就爆發了。

如果不是還知道,自己的一些把柄在柳承宗手裡。

如果不是知道大家背後,都有禮親王這頭巨鱷盯著,恐怕蘇青都有當場翻臉的衝動。

雖然表面上看,蘇青並沒有爆發,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內心之中的怒火就不存在了。

恰恰相反,正因為怒火得不到發洩,所以才是蘇青的憋屈的非常難受。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想到過去不對付的折衝府,竟然給他送上了一個大禮。

一個足以改變他如今被動局面的大禮,一個可以讓他擁有獨自挑戰皇權的大禮。

而這種行為,在以往,只有柳承宗一人完成的壯舉,如今蘇青有望成為第二個。

面對著這麼一份深厚的大禮,以往的恩怨又算的了什麼呢?

更何況和折衝府之間,只有利益紛爭,又沒有個人恩怨。

而利益紛爭又是因為陣營的對立才形成的。

可是對於政客而言,陣營卻恰恰是最為容易改變的。

所以歸根到底,蘇青自己和折衝府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衝突和矛盾。

兩者之間,沒有翻臉不認人的基礎,如今又因為大禮的到來,氣氛反而融洽了起來。

被一名伍長奉承,雖然蘇青的心裡並不在意,但是卻足以改變他對於折衝府的態度。

“以一州之力,以一軍之力,對抗雍朝數百年,渝州地百姓,折衝府的將士,為整個大乾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整個大乾的百姓,朝廷,甚至陛下,都欠了對渝州百姓和折衝府的一個感謝。”

“奈何本官位卑言輕,改變不了這種局面!”

此時說到動情之處,蘇青完全忘記了以往自己拿捏曹亮和陳展,甚至阻攔折衝府的場面了。

“以前啊,本官沒有意識到渝州和折衝府過得如此之苦,所以被一些人所誤導,竟然坐視不理這種不公。”

“今天瞭解了折衝府的真實情況之後,本官深感痛心,絕對不能讓我們的英雄,既流淚又流血。”

說到這裡,蘇青抬起頭,用飽含感情的神情,高亢的神情,看向一旁的左侍郎。

“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在興和倉哪裡,還有著一批我們兵部的物資,託管給戶部?”

“是的,大人,共計糧食五十萬石,鎧甲十萬套,乾草三百萬擔……”

聽著蘇青的話,伍長隱隱猜到了什麼,但是聽著左侍郎的話,他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興和倉位於濟州北部,本身就肩負著,居中排程渝、甘、冀北方三州的軍民物資重任。

就算是平時最為常態的時候,起碼都儲備著可供一州之地,一年所需的物資。

當然,這些物資雖然都屬於戶部管理,但是其實都是各個部門,委託戶部的公務。

像吏部要給北方官員發放俸祿、福利;兵部要支援邊軍的糧草;工部儲存的原料和加工好的器械等。

也就是說,興和倉雖然屬於戶部,但是裡面的東西,有很多卻屬於其他部門的。

而委託給戶部的話,也不是白乾的,要出管理費的。

當然,剋扣什麼的情況,簡直已經成為最為常見的事情。

誰讓人家戶部的官員最為富有,最具權利呢。

就算你今天不用人家,明天也要用到,畢竟唯有戶部的聚道,才能夠暢通整個大乾。

管著全國錢袋子的部門,哪一個吃飽了撐的敢惹人家。

這樣也造成了戶部的官員,總是趾高氣揚的,碰到了誰都想伸一把手。

就算某些人告到了自家上級部門,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畢竟每一年,所有部門都要想戶部申請經費。

要是因為一些回扣,被人懷恨在心的話,那麼消減一些預算,那才叫因小失大呢。

所以在整個大乾,天下百姓恨官員,天下官員恨戶部。

像興和倉這樣的中轉和儲存之地,在整個大乾有三個。

一個在濟州,一個在西州,一個在江州。

西州的主要負責西州和蜀州的鹽米運輸,以及災荒年份的賑災問題。

偶爾還負擔著為興和倉補充物資的責任,但是相對來說,肩負的職責要單一一些。

而江州的倉儲,甚至更加單一,只負責日常的鹽稅銀子的儲備和運轉。

頂多就是江南地區遭災了之後,從其他地方調集一些糧食運往受災地。

除此之外,日常之中,除了銀子之外,還是銀子。

畢竟,鹽稅的銀子,可是佔據了戶部收入的四分之一還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