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六十二章 豐厚的收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屍體實在是太多了,儘管有百姓相幫,也是花費了好幾天方才處理完。當焚燒屍體時,那臭味在幾十裡外都能聞到,在撒馬爾罕就更不用說了,臭不可擋,讓人受不了。

之所以焚燒是因類天氣熱,屍體不能放得太久,挖坑的話,要浪費時間。臭氣難聞之下,百姓擁來,向陳晚榮請求土埋,他們願意出力。

陳晚榮欣然同意,在城外挖了好幾十個大坑,把屍體扔在裡面,用土掩上。沒多久,城下就有幾十個土包,好象小山丘似的,尉成奇觀。

當前最緊要的事務是處理政務,陳晚榮見處理屍體一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大是放心,這才進城去瞭解情況。陳晚榮趕到撒馬爾罕,立即投入戰鬥,對撒馬爾罕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瞭解,現在進城,方才有機會仔細瞭解。

寬闊的街道,宏大的城市,櫛次鱗比的民居,比起長安遠為不如,在中東也算是難得的大城市了。

最讓陳晚榮印象深刻的是行人如梭,個個臉上帶著喜悅,一見陳晚榮之面,無不是欣然高吼一嗓子:“大唐萬歲!”

古太白攻下撒馬爾罕以來,倒行逆施,一是掠人為奴隸,賤價出賣。二是強迫這裡的百姓改換信仰,要他們信奉穆斯林,要不然要砍頭。在高壓下,百姓不得不表面上念《古蘭經》,心裡卻是在痛罵安拉不是東西,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古太白倒黴,巴不得大食帝國完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唐軍把幾十萬大食軍隊殲滅在城下,這本身就讓百姓高興的了,他們對唐朝有著很高的期待,見到陳晚榮這個監軍,哪能不興高采烈的。

“大人好!”不少人向陳晚榮致意。

陳晚榮沒走多遠,後面就跟了一條長龍,百姓聞訊趕來,相互之間詢問唐朝會出什麼樣的政令。這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有個老者,頭髮斑白,越眾而出,攔在陳晚榮面前:“請問大人,大唐將如何對待我們?”

這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老百姓緊盯著陳晚榮,期待他的回答。

陳晚榮呵呵一笑道:“老伯,你這不是明知故問麼?”

“明知故問?”老者很是糊塗。

陳晚榮提醒他一句:“自從大唐與大食在撒馬爾罕大戰以來,大唐的軍隊可曾滋擾你們?可曾強迫過你們?”

“沒有!”哥舒翰深知得到民心才能長久立足的重要性,嚴格約束唐軍,並沒有發生滋擾百姓的事情,老百姓齊聲回答。

陳晚榮再問道:“老伯,我是大唐的大官,你們跟在我身後,我沒有派人把你們趕走吧?古太白在的時候,你們能跟在他身後,走這麼長一段路麼?”

“不能,不能!”老者明白過來,不住道:“他掠人為奴,我們是巴不得離他遠遠的,哪敢跟在他身後。”

僅這兩樁就足以獲得老百姓的好感,跟在身後的百姓又是齊聲高喊:“大唐萬歲!大唐萬歲!”

陳晚榮抱拳一揖道:“各位,我馬上就會把大唐的措置寫成榜文,公示給你們。你們可以來看,若有問題,儘管提。”

“好!”只有一個字,卻是異樣精彩,帶有無盡的喜悅與期待。

陳晚榮沒有說假話,來到帥府,立即召來人手,要他們用大食文字寫榜文,把唐朝的新政全寫在上面,張帖各處。

新政主要有幾條,一是廢除奴隸,不得蓄奴,不得買賣人口。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中國就廢除了奴隸,不過,那時仍有“官奴”存在。歷史過去上千年,到了唐朝,奴隸幾乎沒有了,雖有“昆侖奴”一說,依陳晚榮在長安的見聞,主人對他們跟兄弟似的,一點也沒有虧待他們。

用現在的話來說,唐朝在“人權”方面遠遠走在世界前列,這是唐朝封建社會的先進性。

中東地區就不同了,很大程度上存在蓄奴問題,不過,比起吐蕃那種嚴重程度又有所不如。這一政令的下達,奴隸們當然是最為開心了,他們是全力支持唐朝的。

不僅奴隸支援,就是普通百姓也支援,因為自從古太白來了以後,掠人為奴,平頭百姓往往搖身一變,成為奴隸,撒馬爾罕城裡就有規模不小的奴隸市場,奴隸給押到這裡叫賣,好象叫賣牲口似的。

奴隸是廉價的勞動力,那些富戶大肆購賣,這在一定程度是加劇了掠人為奴。最重要的是,先知起兵後,雖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本身就是一個奴隸色彩濃厚的政權,積蓄奴隸就是其一項職能。

撒馬爾罕是新征服之地,在這裡掠奪人口,把平民變成奴隸就是一個重要目標,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人人自危,誰也說不清楚哪天自己就成了沒有自由的奴隸。

這道政令一出,百姓就大為放心了,不用再擔心自己會成為奴隸。如此一來,只有那些從奴隸得到好處的大戶不支援了,他們人數少,陳晚榮要收拾他們是很簡單的事情。

二是廢除特權,所有人平等,所有民族平等相處,不得欺凌。

這一點,不過是唐朝內地政務的照搬。因為唐朝社會制度的先進,再加上唐太宗開始時的所有民族平等策略,使得唐朝廣受少數民族的喜愛,哥舒翰、高仙芝這些少數民族在唐朝可以擔任重要軍職,成為傳世名將。

自古以來,征服者都是高人一等,要他們放下身段和被征服民族平等,還沒有過。當地百姓對這條政令既是喜愛,又有些難以置信,直到許久以後,當他們切實感受到他們是平等的以後,方才相信這是真的。

三是提倡宗教自由,信仰自由,信不信教,信哪種宗教,自己決定,沒有人強迫你。

不得不說,這條政令是最讓當地百姓支援的了,因為這一帶深受華夏文明影響,不少人信仰佛教,是佛教徒。更有一些人信仰薩滿教,這是當地的兩大宗教。

原本是好好的事情,自從古太白來了以後,剝奪了他們信教的自由,摧毀佛寺,強迫他們改信穆斯林,要不然,就會給砍頭。在高壓下,他們不得不屈從,改信穆斯林。只是,信仰的改變沒那麼容易,他們心有不甘,又不敢說,只能在心裡痛恨。現在,唐朝准許他們擁有宗教自由,那是天大的恩惠,比起廢除奴隸一事還要高興。

在當時,阿拉伯帝國處於大規模擴張時期,憑藉強大的武力,四面出擊,帝國的疆域急劇擴大。擴張過快的必然後果就是來不及消化,不能融合,就連他們賴以起家的穆斯林也不為征服區內的百姓所認同,抵抗無處不在,時不時就要爆發反對穆斯林的起義。

當然,帝國的上層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加快了推廣穆斯林的步伐。他們的手段非常野蠻,那就是不信穆斯林就得死!在這種高壓政策下,阿拉伯帝國無異於是建立在乾柴之上,只需要一點火星,就可以點燃乾柴,成為熊熊烈火。

到了後來,終於有帝國高層意識到危險性,採取了另一種比較溫和的方法來推廣穆斯林,不信穆斯林可以,不再殺頭,不過,你要交更重的稅。穆斯林信徒可以少繳稅,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也加速了伊斯蘭化。

真正的伊斯蘭化是在怛羅斯之戰後,由於唐朝發生安史之亂,無力顧及西域,阿拉伯帝國沒有了唐朝這個強大的對手,這才開始全力伊斯蘭化。

用另一句話來說,就是開始消化征服得太多的領土。由於唐朝衰敗,拜占庭帝國偏安,沒有對手來牽制阿拉伯帝國,方才使得伊斯蘭化成功。

四是宣佈穆斯林非法。大食帝國起兵,就是因為先知,就是因為《古蘭經》,就是因為穆斯林,這是大食帝國的根基,不予以摧毀,唐朝難以在中東佔穩腳跟,這是陳晚榮的想法。

所有的罪過都是因為穆斯林,撒馬爾罕的百姓興奮不已,奔走相告,見了面就是“該死的穆斯林終於不能再害人了!”

五是大唐決心懲治一批為匪作歹,緊跟古太白的人。

這一政令當然深受百姓支援,他們紛紛揭發,沒多久就把那些和古太白關係緊密的人給揪出來了。

陳晚榮之所以要這麼做,既是要剷除大食在這裡的影響,還要收買人心。

六是勸勉百姓勤於稼穡,爭取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這是應該的,除了懶漢會反對外,不會有人反對,老百姓自然是沒有二話,無不是交頭接耳,盛讚大唐到來,他們就有好日子過了。

七是警告那些有作奸犯科想法的歹人,要是他們膽敢作奸犯科,必是嚴懲不怠。這是民事,任何統治者,不管是奴隸制的也好,還是封建君主,都會推行。這也是老百姓盼望的事情,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政令一下達完,陳晚榮命令唐軍維持治安,並從當地人中選取一批有才能、對唐朝忠心的人來處理民事,這又贏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處理完這些,陳晚榮這才去察看府庫。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大跳,古太白收刮來的財寶堆了好幾個倉庫。

陳晚榮先去最大的一個倉庫,等到兵士開啟庫門,只見裡面堆滿了袋子,個個鼓得老高。陳晚榮叫人開啟一袋,只見裡面金光閃閃,居然是大食帝國的通用貨幣,有第納爾之稱的金幣。陳晚榮用手抓起一把金幣,入手沉甸甸的,大是驚訝,問道:“有多少?”

封常清眨巴一下眼睛,不答所問,道:“監軍,你猜猜看。”

陳晚榮想了想,道:“猜不到。不會說這裡都是吧?”

“怎麼不會?”封常清的聲音有點高:“監軍,還沒給你說,這裡全是金幣。這麼大的地方,沒有十萬斤,也不會差得太遠了。”

“十萬斤?”陳晚榮嚇了一大跳:“差不多夠我們一年的軍費了。”

封常清笑道:“監軍,你還真大方,發的可是龍武軍的軍費呢。其他的軍隊哪有這麼優厚的薪餉。”

陳晚榮眼睛放光道:“我就是要發一份優厚的薪餉給弟兄們!這些留下一部分,其餘的得準備運回長安去。”

為了激發唐人的冒險精神,陳晚榮打算等到仗打完了,唐軍回到內地,可以過一輩子衣食無憂的日子,這點早就說好了的。

封常清大拇指一豎,讚道:“監軍,真有你的!監軍,這邊請,你看了說不定會把眼珠子掉下來。”

“是麼?”陳晚榮有些難以相信,跟著封常清來到另一間倉庫。

封常清叫兵士開啟,二人進入,陳晚榮一瞧,只見倉庫裡全是箱子,一個個箱子摞在一起,不知道有多少,整個倉庫都快塞滿了。

抱起一個箱子,放到跟前,封常清開啟,道:“監軍,你瞧!”

光華閃閃,格外誘人,陳晚榮一瞧,居然是珠寶。中東地區的珠寶享譽全球,波斯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呼羅珊地區的珠寶更是有名。著名的大馬士革刀上就鑲有珠寶,曾經是歐洲冒險者的最愛。

陳晚榮右手伸出,拿起珠寶,入手有一種溫和的質感,讓人感覺很舒服。對這些東西,陳晚榮是識貨的,知道價值不菲,問道:“全是?”

封常清點頭道:“全部是!這個古太白也真有手段,居然收刮了這麼多好東西,他是怎麼弄到的?”

陳晚榮略一沉吟:“他收刮的本事無非是巧取豪奪,或者是掠奪人口,再作為奴隸賣掉。”

“光是這些東西,就知道他犯下的罪行滔天了!”封常清高興得嘴都合不攏道:“幸好我們下手快,沒有給他運走。”

陳晚榮點頭道:“是呀!有了這些東西,軍費就不用愁了。不過,這稅還是得收。要是現在不收,以後就不好收了。將來一加稅,老百姓就會罵我們。趁著他們對我們有好感的時機,把稅收起來,只需要比古太白的稅收低點就成。”

封常清興奮得直笑:“監軍,你還真夠狡猾的!歷來掏人腰包是最難的,你這樣做,這裡的百姓會感激我們給了他們低稅。”

“這倉庫雖然小了點,不過,價值絕對不止十萬斤黃金。”陳晚榮大是興奮。

封常清呵呵一笑,長短腳走得飛快道:“監軍,還有一倉庫的好東西,你要不要看?”

“是什麼寶貝?”陳晚榮問道。

“監軍,你絕對想不到的好東西!”封常清興奮的領著陳晚榮來到另一個倉庫,叫兵士打開門,兩人進去。

只見倉庫裡全是一些長方形的匣子,一個接一個接的摞在一起,堆了整整多半間屋子。

“什麼東西這麼長?”陳晚榮有些好奇了。

“這東西也是在這裡,要是在長安出現,一定會引起轟動!”封常清右手在一個匣子上拍拍,道:“象牙!全是象牙!”

“這麼多的象牙?”陳晚榮嚇了一大跳,忙開啟一個匣子,一瞧之下,果然,裡面全是白森森的象牙,好象美玉一般好看。

“天啊,這得殺多少大象?”陳晚榮感嘆起來,在心裡暗歎一聲:“幸好這是古代,要是在現代社會,殺這麼多大象,動物保護組織還不向聯合國控告的?”

封常清卻是不以為然,笑道:“監軍,象牙對我們大唐來說十分珍貴,可在這裡,不算一回事。因為,這裡的大象很多,這麼一點象牙,太少了。”

經他一說,陳晚榮這才記想,中國缺象牙。中國古代的象牙主要來自安南,和現在的雲南一帶。當然,黃河流域一帶也,只是數量不多。

正是因為中國的大象不多,使得象牙倍加珍貴。可是,中東的大象很多,曾經用於戰陣,對於他們來說,象牙不算奇珍,反不如珠寶那般受重視。

陳晚榮依然雙眼放光:“內地的象牙不多,這裡的象牙多,這正好可以做買賣。你想呀,這些象牙要是運回長安,那會賣多少錢?我們的軍費不是有了?這些象牙得全部運回去。”

封常清在象牙上拍拍,笑道:“這麼好的象牙,又白又大,運到長安,肯定會賣上一個好價錢。監軍,這裡的象很多,要是軍費不足的話,派支軍隊專門去打,光靠賣這象牙就夠軍隊支用了。”

“沒看出,你還象個財迷。”陳晚榮心情大好,指著封常清,哈哈大笑。

封常清卻是一本正經的道:“監軍,你說,我這主意好是不好?”

“好是好,就怕有人彈劾你。說你假公濟私,派軍隊作買賣,小心進天牢!”陳晚榮笑道:“這訊息一傳開,恐怕輪不到我們,內地那些想發財的傢伙,還有不聞風而至的?”

封常清沒有想到這點,一愣之後道:“我們不準他們來打,不就行了。”

“讓他們打是好事!”陳晚榮卻有不同看法,這正好可以激勵唐人的冒險精神。去中東可以發財,勢必驅使很多冒險者前來,那麼,中東和華夏的聯絡就更加緊密了。

封常清長短腳一跛跛的,抱來一個精美,卻又古色古香的匣子,在上面拍拍道:“監軍,這還有一個寶貝,這裡所的東西都沒有這東西值錢。”

陳晚榮開啟一瞧,裡面是一支鋥光閃亮的矛,給擦拭得乾乾淨淨,矛尖閃亮,一看就知道很是鋒利。陳晚榮拿在手裡,甚是沉重,問道:“很有些年頭了,是哪個有名的君主用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殷揚其他書
相鄰閱讀